巴山秀水寄巴情 巴人巴风承千年

绵阳日报 2018-10-28 07:30 大字

光雾山

巴,一个图腾般的存在;巴国,一个历史上神秘的国度;巴文化,一个难以忘怀的历史基因。

历经几千年的时光淘洗,巴的符号逐渐湮没,巴国的身影日渐模糊。但是在巴国的故土,依然回响着那些渐行渐远的金戈铁马和鼓角争鸣,依然回荡着那些心有灵犀的脉搏气息和慷慨悲歌。巴国并未远去,巴文化并未湮灭,巴人的血液还在流淌,巴人的精神特质仍然熠熠生辉。

□本报记者任露潇文/图

巴人:回荡在远古的狂飙

“蜀国曾闻子归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那荡气回肠的诗句,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三巴”这片辽阔的地域。李白笔下的“三巴”,即巴郡、巴东、巴西,也就是今天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广大区域,也是古代巴人繁衍生息之地。

史学界把文字记载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上古时代。那时候,在黄河、长江流域生活着许多原始部落。他们当中最卓越的部落首领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人,他们率领部族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他们因此被后世尊为“三皇五帝”。

关于巴人的起源,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太昊。《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而太昊,相传就是远古时期的伏羲。

第二种说法是巴人起源于人皇。《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人皇始出,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

作为中华人文初祖的后裔,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以至于有些虚无缥缈,人们只能从《山海经》等神话传说中寻觅他们的踪迹。不过,随着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巴人正逐渐从历史的迷雾中破茧而出。

根据考古专家在重庆巫山县、川西岷江流域、嘉陵江流域相继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遗迹,并综合各个方面的资料分析,专家推断巴人应该是在大巴山北面的汉水流域和大巴山及其以南以西的嘉陵江、渠江流域率先发展起来的。

巴文化:“忠勇信义”血染成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巴人是勇士、斗士、武士,也是天生的歌者、舞者、诗者。勇敢的巴人在惨烈的战阵面前,欢歌锐舞,视死如生,不但极大地鼓舞了已方士气,而且给敌人士气以沉重的打击。

巴人在音乐方面颇具造诣。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描述了巴歌在楚地流行情况:有位在楚国国都唱歌的人,唱起《下里》《巴人》这样的通俗歌曲时,城中跟着一起应和的人多达几千人,而唱到《阳春》《白雪》时,同唱的不过几十人。可见,《下里》《巴人》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却是根植于民间流传最广泛的民歌,巴歌演唱时可以说“山陵为之震荡、川谷为之荡波”。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夔州时,他在一次闲暇之时,听到一首好歌,不禁神往,一打听正是巴人的歌调《竹枝词》,刘禹锡依着歌调填词,写出了十多首优美的《竹枝词》。

作为巴文化的故里,巴中保留了比较原真、原本的巴文化本底。巴山背二歌、翻山饺子舞列入国家级“非遗”,长篇叙事诗《月儿落西下》列入首批省级“非遗”,巴中皮影被誉为最好的活态皮影,流传于巴州区阴灵山一带的说春列入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十六登高游百病在巴中更是万人空巷的民间节俗。

巴山秀水:光雾胜景遗千年

光雾山,地处桃园南,顶峰三尖二缺,平缓变化,远观似卧佛,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山上气候变化无常,游人到此,不能高声叫喊,否则,顿时大雨瓢泼。盛夏初秋,顶峰俯瞰茫茫绿色世界,使人沉醉在林海之中。若是涉足林海,攀援古树,卧身花丛,仰望蓝天,幽静怡适,令人心旷神怡;深秋红叶似火,泉气飘香;寒冬银装素裹,玉树琼花,好一幅原始旷野的自然美景,人间难得的天造奇观。

光雾山红叶是南江的特色,她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是面积大,气势壮观。景区有820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就有580平方公里的红叶景观;二是色彩丰富,五彩斑斓。一般红叶以红色为主,而光雾山的红叶颜色呈梯次变化,以蓝、绿、黄、橙、红为主,这是其他红叶观赏区无法相比的;三是周期长,景色分明。观赏红叶时间长达一个月之久,第一个阶段看红叶五彩斑斓,第二个阶段看红叶层林尽染,第三个阶段看红叶万叶飘丹;四是种类多,内容丰富。光雾山红叶有水青冈、枫树、椴树、蔷薇科等40多个品种,有手掌状、羽毛状、船形状、豆瓣状、针形状等20多种形状,有火红、品红、酒红、褚红、玫瑰红、紫红、金红等10多种颜色;五是品位高,出身名门。先后曾有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的植物专家考察后,把光雾山景区称为“金区”,把光雾山红叶称为“金叶”。

关于光雾山的得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来自历史传说:相传光雾山以前叫光木山,椐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阿房宫时,川陕相连的大小巴山是修建阿房宫建筑用材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为了修建阿房宫把山上的树都砍光了,当地人把光木山改称光秃山,而四川话的秃雾区分模糊谐音光雾山。

第二种说法来自神话传说:千里眼、顺风耳两位神仙发现南江光雾山有这些美景后,便报告了玉帝,玉帝得知后非常不安,他怕众神仙私自下凡,于是便下了两道圣旨:一是要严守秘密、不得泄露,二是令雾仙姑把她罩起来,不让神仙和仙女看见,确保天庭一片安宁。雾仙姑接旨后立即来到光雾山,脱下肩上的纱衣轻轻地罩在光雾山上。霎时,一团团白雾飘向光雾山,从此之后这里云雾缭绕,不分春秋、不分阴晴、早晚升腾、日日不绝。谁知这层雾不仅给光雾山增添光彩还使她变得仙气缭绕、神秘莫测,光雾山由此而名声远播。

第三种说法来自四川方言之说:光雾山中的“光”字是我们的四川方言,在普通话里它是全、都的意思。它因主峰处在雪线之上,常年被云雾遮掩,终年罕见日光而得名。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光雾山的雾很大很浓,正如这里的山歌里唱的:“哥在山中抓把雾,轻轻捏出数滴水;妹在山中唱支歌,甜得满山细雨飞。”因此还形成了“巴山月”最美的景观。

(相关文字资料由《巴中新报》提供)

文创作品

巴中文化演出

《巴山恋歌》演出现场

游客欣赏光雾山红叶

新闻推荐

信梧高速公路 何时开工建设?

梧州零距离网友提问:信梧高速公路线路走向是否已经设计好了,沿途将会设置哪几个高速路出口?这条高速公路何时开工建设,预计何...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