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水镇发现清朝储粮地洞

西江都市报 2018-04-29 15:12 大字

本报讯 日前,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发现清代咸丰年间修筑的3座储粮地洞。这些储粮地洞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近日,该村村民炼山准备植树,使这些隐埋已久的地洞重见天日。4月28日,笔者走进富万村,经过一个多小时跋山涉水,在该村名叫蔬山的山岗上,发现了三座储粮地洞。这三座地洞比较隐蔽,扒开斜坡的荆棘、草丛,人们才发现一字排开的三座山洞,每洞相距五六米。每个地洞的洞口较小,呈椭圆形,高约1.5米、宽约1米。笔者弯着腰爬进洞内发现,四周均是泥壁,洞深4米、宽约2.5米、高约4米,洞顶呈圆拱形。

为何洞内不用加固都能如此牢固呢?原来地洞所处的山体都是风化沙的页岩结构,岩层硬度也不大,洞壁、洞底开挖得很平整。笔者用手电筒探照了一下洞内四壁,只见壁上刻着“咸丰七年 广会”的楷体字,字体苍劲有力,清晰可辨。

据70多岁的村民莫荣林称,这些山洞是清朝时期村民储粮之用,是当时村民为了逃避土匪的抢劫而开挖的。

据史料记载,清代,倒水富万村隶属苍梧县平政三乡,由于该村面临桂江,水上交通方便,物阜民丰,但上下游的土匪经常入侵洗劫。清咸丰(1851~1862)年间,各村集中筑寨挖地洞储粮,以防土匪抢劫。地洞一般选在易守难攻又比较隐蔽的山岗上。

据市博物馆副馆长郑伟标介绍,根据地洞的类型可以得知,这些是清朝储粮的民间仓库,如贮放稻谷、红薯、木薯、花生等农作物,当时是村民为了躲避战乱或者土匪抢劫而修筑的,“咸丰七年”是公元1857年,距今已经161年了。这些地洞的发现,为研究清朝时期梧州市的农耕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在清朝咸丰年间,富万村土匪猖獗,在族长的倡导下,村民们齐心协力纷纷挖洞藏粮,共挖了20多个储粮地洞,这些地洞不仅起到储粮护粮的作用,而且在太平天国运动、桂粤系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有效保护了村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20多个山洞才逐渐被当地人遗忘,废弃在崇山峻岭之中。现在,村民只发现其中3座,其余的仍藏在深山野岭中。

(颜桂海 廖冰 罗启明)

新闻推荐

苍梧万人围观“抢花炮”

本报苍梧讯(记者/梁乾胜通讯员/潘绍珊)4月17日,苍梧县旺甫镇胜坡村锣鼓喧天,该县“壮族三月三”抢花炮活动在这里举行。当天,随着“轰”的一声炮响,花炮冲天而起,早已跃跃欲试的各村村民一拥而上抢夺花...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