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去后才知道有多想你 ——李白《哭晁卿衡》诗歌背景解读
马睿(绵阳)
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代的顶峰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当时,大唐国威浩荡,声名远播,而唐朝历代帝王又高度重视与周边邻邦的关系,从而使盛唐风采远驰域外。在与大唐交往的诸多国家中,最为积极的非日本莫属。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的264年间,日本先后十九次派遣使团入唐。在这绵绵数百年间,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语言、宗教、文艺和建筑等诸多领域相互学习,不断交流。同时,也涌现出众多的杰出代表,留下了无尽的佳话和友谊。
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李白和晁衡之间的友谊了。
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生于日本文武帝二年(698),比李白大三岁。他的父亲阿倍船守是日本正五位中务大辅,家世十分显赫。阿倍自幼聪敏文静,性好读书,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日本灵龟二年(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大伴山守率第九次遣唐使团入唐时,年仅18岁的阿倍仲麻吕荣幸地被选拔为随团大使之一。
抵达长安后,阿倍仲麻吕被特许在国子监与唐朝的公卿贵族子弟们同窗学习。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高中进士,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位留学生进士。开榜之日,阿倍名动京城,天下闻名。为以示褒奖,唐玄宗特赐名晁衡,字巨卿。一个外国人能得到皇帝的赐名,这在当时乃是一件无上荣光之事。
中进士后,晁衡很快就被授予“太子宫左春坊司经局校书”一职。“校书郎”官不大,只是正九品下,主要是负责刊校皇室的藏书。但由于可以出入东宫,接触到太子,故而前途远大,是个令人十分羡慕的美差。
校书郎的工作很清闲,基本上属于“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出入蓬山里,消遥伊水旁”(储光羲,《洛中贻朝校书衡》)。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晁衡,时而在春坊书库里校刊图书,时而与友人在伊河畔漫步。纵谈文章词藻,生活惬意而滋润。
晁衡的官运很好,次年便被提拔为左拾遗(从八品上),与大诗人王维“同官相善”,时有诗文唱和。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晁衡又被任命为“仪王友”。顾名思义,这是唐玄宗第十二皇子仪王李璲身边的属官,主要负责陪侍游居、规讽道义。
当时,大诗人李白正在长安担任翰林供奉,也经常出入内宫,两人由此相识。
李白与晁衡之所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主要是因为他俩有几个共同之处。首先,都喜欢读书。李白常去集贤殿借书,曾留下《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等诗作。而晁衡也是个嗜书如命的人,他担任的左拾遗尤为精选,非学识渊博者不能授;其次,都喜欢交友。李白一生朋友遍天下,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都留有佳话。晁衡在长安的朋友也很多,他自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李璲、魏万、王维、储光羲、赵骅、包佶等一大批文人雅士都是他的好友;第三,都喜欢美食。李白生于盛唐时期,世界各国的烹饪技法与食材皆汇聚于长安,加之他行踪遍布全国,因此雕胡饭、玉盘杨梅、鲈鱼鲙、汶鱼紫锦鳞等一大批美味佳肴都留在了他的诗集中。而晁衡也是一位美食家,传说遣唐使船途经东海时,一条鱿鱼跃上甲板,船厨遂将其烹制,晁衡食后赞不绝口。在长安后,晁衡便常以这道菜款待李白、王维等好友。为纪念晁衡,后人特用鲜鱿鱼为主料,做成酸辣可口、口感鲜香的名菜——“晁衡鱿鱼”。
好书、好友加好菜,二人焉能不一见如故哟!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由于工作出色,晁衡被唐玄宗任命为秘书监(从三品),这是秘书省的高级官员,负责“掌经籍图书,监国史,领著作、太史二局”,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兼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职务必须是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才能担任,连大文学家、状元贺知章都是69岁才当上秘书监。当时晁衡才54岁,而且还是个外国人,可见唐玄宗对他的器重和青睐。
在唐朝,官藏图书基本上都集中于秘书省。秘书省设有监(从三品)、少监(从四品上)、丞(从五品上)、秘书郎(从六品上)、校书郎(正九品上)、正字(正九品下)、主事(从九品下)、令史、书令史、典书、楷书手、亭长等一系列官吏。此时的晁衡达到了知识、才华、精力和阅历的顶峰。
李白和晁衡都是诗人,诗人之间的交往,最好的礼物当然是诗作。在诗词酬唱之际,李白便将自己创作的《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手迹,赠予了晁衡。后来,晁衡将这幅真迹转托好友、第十一次遣唐副使吉备真备带回日本,供奉在筑紫观世音寺(今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市),现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在晁衡所处的奈良时代,日本的纺织业迅速发展。中央设有官营作坊织部司,由挑文师、挑文生负责技术,下辖数百户织工。分别生产锦、绫、罗、绮等高级纺织品,质量最好的有美浓絁、水织絁、望陀布、细屯绵、畳绵等品种。每次派出遣唐使团,朝廷都会根据职务高低赐予使团成员一定数量的纺织品。例如:入唐大使,絁六十疋、绵一百五十屯、布一百五十端。副使,絁四十疋、绵一百屯、布一百端……
遣唐使们入唐后,这些纺织品既可以当货币使用,也可以作为礼物馈赠亲朋、交学费(束脩)或者裁制衣物。李白说好友魏万“身着日本裘,昂藏出风尘”(《送王屋山人魏万回王屋并序》),这件日本裘就是晁衡赠送给魏万的礼物。可见不仅李白与晁衡关系密切,魏万亦与晁衡情深意笃。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日本国使臣藤原清河一行抵达大唐,受到唐玄宗隆重接见。藤原清河是一位大学者,不仅气宇轩昂,而且学识渊博,因此深受唐玄宗赏识,不仅加封他为正二品特进,还命晁衡以卫尉卿(从三品)身份全权接待。为了宣扬国威,晁衡还以秘书监的身份陪同日本使团观摩了唐朝的皇家书库和三教殿,检视其中所收藏的经、史、子、集(四库)及儒、佛、道(三教)图书。唐朝强盛的国力、丰富的藏书、灿烂的文化让日本使臣们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当藤原清河一行准备归国之际,离乡多年的晁衡也申请一同归国,很快就获得了唐玄宗的恩准。为壮其行色,唐玄宗特封晁衡为“遣日使”,并赐予了大量书籍、衣服、财物,晁衡一人身“佩两国之印”(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这既表示了唐玄宗对日本使节的尊重,也给予了晁衡高度的宠信。
临别之际,唐玄宗写下了一首五言送别诗:“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飚。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李隆基,《送日本使》)。大意是说,中日两国风俗相近,祝愿使者们能顺利地把大唐文明传播到远方。不仅皇帝,王维、储光羲、赵骅、包佶等在长安的诸多好友也纷纷作诗相送。
目睹此情此景,晁衡胸中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衔命还国作》:“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马非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高棅,《唐诗品汇》卷七十六)。这首诗真挚地抒发了他对祖国和亲人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唐明皇和中国朋友们的依依不舍之情。
世事难料,晁衡乘坐的船中途遭遇风暴,漂流到安南驩州(今越南荣市),历经艰辛又返回中原。
当晁衡归国遭遇风暴的消息传到李白耳中时,已是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春夏之交。当时,李白正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漫游。由于古人航海技术落后,一般来说海船遭遇海上风暴,船中人员很少能够生还。当时,李白误以为晁衡已然遇难,悲痛欲绝,含泪写下了这首《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卿,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相当于“先生”。明月,用于形容晁衡的才华与品格。苍梧,是东海中的一座山。字里行间充满了李白对晁衡的钦敬之情,同时又对他的不幸遇难表示了无尽地悲恸。
李白并没有直接表述自己的哀恸,而是通过描写苍梧上空的白云满含愁色来移情于物。连天空中无情的白云都如此悲伤,那么李白心中的悲伤就更不待言了,足见二人之间感情深厚。
晁衡回到长安后,唐肃宗又先后任命他为左散骑常侍(从三品)、安南都护(一作镇南都护)、北海郡开国公等职务,前后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多年,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正月在长安去世,享年72岁。他去世后,唐代宗又追赠他为潞州大都督(从二品),诚可谓哀荣备至,空前绝后。
晁衡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已是九年之后。日本天皇随即赏赐给晁衡的家属许多财物,以示慰问。
在晁衡逝世的六十六年后,为了纪念他的卓越功勋,天皇再次下诏,特追赠他为正二品,诏书上说:“故留学生、从二品安部朝臣仲满,身涉鲸波,业成鳞角,词峰耸峻,学海扬漪,显位斯升,英声已播。如何不慭,莫逐言归。唯有剡天之章,长传掷地之响。追贲幽垠,既隆于前命,重叙崇班,俾给于命诏”(《续日本后记》卷五),对其评价之高,实为罕见。
“唐史续编千万代,友情突破九重天。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峰连富士山”(郭沫若,《赠日本朋友》),李白和晁衡真挚而纯洁的友谊,至今仍然在中日两国人民间传颂,成为中日友好历史的鲜活见证。
新闻推荐
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排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有所居、住得安全,是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危房改造的重中之重。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对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核实其房屋状况,确保...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