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三届”的高考往事

梧州日报 2017-12-04 09:35 大字

1966年6月,苍梧中学高18、19、20三个班共135人准备高中毕业了。大约是6月中旬,我们已经填好了高考志愿,正紧张地筹备着赴梧高参加高考。一天晚读时,突然学校内铃声、哨声大作,紧急通知全体师生集中学校内操场,20点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新闻。原来是国家宣布取消当年的高考。

后来,我们在学校度过了两年“激情燃烧的岁月”。1968年夏天,没有领到任何高中毕业证件的我们,悄然离开了母校,去战天斗地。

开始时,读了十几年书的知识青年热血沸腾,用“革命的精神”拼命去劳作,然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艰辛劳作,原来白皙的肌肤变得黝黑,纤细的手指变粗了,激情已被劳累取代,雄心也被消磨。

1972年,少数插青陆续回城入厂,一些农村知青也成了自请、代课、民办教师或赤脚医生,但是大多数还是“工分族”。

1976年10月,北京响起了春雷,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老三届”们欢呼雀跃。

1977年国庆后,报纸上发布了“今年恢复高考”的信息,大家还是半信半疑,因为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参加高考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我们年纪大,结了婚,有了孩子,所以大家仍高兴不起来。

然而“恢复高考”与“高考成功”是两码事。两个月的时间太宝贵了,有几个老同学碰头商议,打起了初中老母校的主意。大家一起到当年的夏郢中学,找到校长黄彬和教导主任张庆桐,这两位苍梧教育界的老前辈,听了同学们的诉求,十分同情我们,当场决定抽调最好的老师每晚为参加当年高考的知识青年开办“高考辅导班”,两个月内把从初一到高三的全科教学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串联、梳理一次。于是全公社当年参加高考的广大知青白天继续坚持参加劳动,傍晚从四面八方赶到夏郢中学的礼堂听老师上辅导课。为了考出好成绩,知青们不辞劳苦,即使是思委、德安的同学,即便离学校十几二十公里远,也风雨无阻,坚持来听课。听完课,大家又打着手电,骑着单车回家。那时我正在夏郢中学当民办教师,占尽“先机”,我更是尽量挤时间去听辅导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后不久便是春节了,春节过后,很多同学陆续拿到了大中专的录取通知书,重新获得了深造的机会。

我记得,我是1978年3月22日离家去上学的。当我出家门时,看到怀里咿呀学语的孩子,眷恋和难舍之情油然而生。“去上学吧!三两年很快过去的,吃得苦中苦,才是人中人”,同是教师的老婆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勇敢面对人生。“我会照顾好我的孙子的,三十‘中举\’很难得,快去搭船上学吧。”母亲也插话了。此时此刻的我,由忧转喜。高考来得有点迟,但“久旱得甘霖”和“金榜题名”都是人生之幸!于是我迈开了大步,开启了我人生的新征程。 (刘湛梅)

新闻推荐

读者,丰富活动邀您参加 《西江都市报》读者活动日将于12月10日在梧州军博园举行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一份《西江都市报》,深深地联系着编记人员与市民读者。为倾听市民心声,集纳读者建议,往年,西江都市报会定期举办“读者面对面”活动,与读者进行零距离交流。今年,西江都市报与读者互动...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