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高官吴廷举出生于梧州,他才德兼备,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辞官后回到梧州创办东湖书院,向贫困子弟免费授课 东湖先生 辞官办学
吴廷举画像。(资料图)位于塘源两广交界处,吴廷举墓地有一尊残存的石雕像。 麦朝枢 摄
本报记者 黄颖盈
在《明史》中记载有这样一位梧州籍官员,他才德兼备,敢于任事,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由于看不惯当时朝廷里宦官弄权当道,他多次上疏奏议贪官奸臣,最后更辞官回到家乡梧州,开馆教学。他就是吴廷举。
吴廷举,字献臣,号东湖,世称东湖先生。他在梧州凤凰山(南蛇岭,即冰泉冲原卫校附近)出生,勤勉好学,16岁乡试中举,29岁会试中进士,历任江西右参政、广东布政使、云南兵备副使、工部及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等职,退而致仕(指交还官职)后,回乡结庐冰井寺。梧州民众在他屋旁建筑一座书院,吴廷举取名“东湖书院”,并开馆教学、亲任主讲,让贫穷子弟免费入学,“东湖先生”之名由此而来。
东湖书院是梧州最早开办的书院之一,旧址位于漫泉亭东(原梧州市第二中学),而阜民路旧称东学塘,原是一大池子的塘水,如今再漫步路上,不禁引人遥想当时的东湖书院是一处怎样清幽别致、书香馥郁的所在。
刚正不阿 犯颜直谏
《明史》中记述有不少吴廷举“烈性子”的故事。吴廷举在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后,任顺德知县,上司嘱咐他修建大宦官先人的祠堂,他提出异议说不同意;市舶宦官徽购葛布,将两批葛布给他,他却拒绝道:“这不是我的财产。”吴廷举如此“不识抬举”,不仅引得宦官大怒,还惹来同僚的厌恶与误解。
御史汪宗器说:“吴廷举专门与上司对抗,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恰逢吴廷举毁掉了不合礼法的二百五十所祠庙,将撤下的材料兴建堤岸,修葺学校、书院,汪宗器便认为吴廷举此举有侵占盗窃的嫌疑,遂把他抓捕关进监狱。然而,连番审问也没能找到可钻的空子,汪宗器就因为羞愧而停止了追查。
任知县十年后,吴廷举迁任成都同知,受举荐提升广东佥事,征讨平定南海、清远盗匪有功,后历任副史。眼看正是平步青云的大好日子,吴廷举却揭发总镇宦官潘忠二十条罪状,潘忠反咬一口致使吴廷举被捕,关入钦犯监狱,加之刘瑾假传圣旨,让吴廷举被套上枷锁,在吏部门前示众用刑十多天,差一点就死了。彼时,吴廷举的弟弟吴廷弼奋身睡在了械具之下,刑部主事宿进为此进呈文书,吴廷举才得以宽释、死里逃生。
不久,吴廷举被流放雁门关,戍守边关。
事后,吴廷举又受到举荐,提升江西右参政,数次在打击贼寇中立功。不过,吴廷举与副使李梦阳的关系不好,在奏告李梦阳侵犯他职权的同时趁机请求退休,可未等朝廷答复,吴廷举竟“任性”地离开了。不过,朝廷看中吴廷举的才华,对他定罪停发俸禄一年以后,又把他起用,任广东右布政使等官职。吴廷举不负所托,在平定贼寇、赈灾饥荒、戳穿造反阴谋中频频立功。至明世宗登基,吴廷举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并很快又改任兵部。
本以为在官海沉浮多年、大起大落以后,吴廷举的棱角会被磨平,但事实证明,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他。
吴廷举称,自己过去身居负责弹劾纠察之职的时候没有及时进言,于是上疏奏议蒋冕等人,请求罢免他们。若干人获罪、离去后,蒋冕以退为进,皇帝认为吴廷举很不对,就把他调任南京工部,还下诏安慰了蒋冕。事后,蒋冕还坚决请求留任吴廷举,皇帝对此并不听从。
嘉靖元年,吴廷举再次萌生退意,一方面自我弹劾,另一方面劝勉皇帝修养品德顺应上天,凑请施行公布兴办革除的十二件事,还参奏织造中官张志聪的贪污恶行。到了嘉靖三年,吴廷举的退意逾发强烈,在朝廷“大礼”之争时,明知皇帝心中不满意,还硬上奏疏,引来同僚纷纷弹劾于他,可皇帝却对此不作答复,还让吴廷举改任南京工部尚书。对此,吴廷举先是推辞不拜官,再称病请求退休,皇帝不但安慰他,还挽留他。
然而,过了不久,吴廷举又要辞职,这次还引用了白居易、张咏的诗,言语间多有诙谐之意,还用了“呜呼”这种不敬的词,终于惹得皇帝大怒,认为吴廷举心怀不满、没有作为臣子应有的礼仪,勒令其退休。
至此,吴廷举得偿所愿,数十载官场生涯终于画上了句号。
才德兼备 体恤民艰
回顾其人生匆匆数十载,吴廷举真的是一个又“作”又“怼”,性情乖戾的人吗?《明史》也给出了答案,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据《明史》记载,“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说的是他身形消瘦,衣着朴素得近乎褴褛;“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说的是他言行自信,无人能撼动他的所思所想。
吴廷举喜好薛瑄、胡居仁的学说,尊敬陈献章,他居住的房屋低矮狭小,虽没有田产,却有万卷书。吴廷举去世以后,是总督姚谟为他办理了丧事。在隆庆年间,他还被追赠谥号“清惠”。
吴廷举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心系百姓,寄情书卷,死时贫不能殓。尽管如此,但从吴廷举的诗文中可以感受得到,他的内心是平静坦然的——《有怀》:我怀云山阴,枫林草庐孤。庐内书所见,穹然双亲墓。中夜何所闻, 数声多哺鸟。一动劬劳想,泪雨湿蘼芜。世孰知苦心,仰天真茹荼。无以慰岑寂,短吟寄区区。
在遭潘忠与刘瑾奸佞之徒攻讦锒铛入狱时,吴廷举就写了《系刑部示荩臣弟》一诗:万里间关作楚囚,半生辛苦为谁谋。倾危九死过苏轼,患难相扶赖子由。心事仰祈天日照,话言敢望史官收。更有一事为君累,葬我云山山上头。
在收录于《苍梧县志·学校志》的《立志说》中,吴廷举还写道:君子所就之大,未有不由于志之大者……有不能至者,必其志之未定也。志之未定者,汛然而思,率然而行,忽然而罢,茫然而无所报者也。可见,他在人生与仕途中的选择,是决绝且极具个性的。
除此以外,《明史》中还插叙了一段吴廷举在太学读书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温情。吴廷举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同窗罗玘,罗玘得了痢疾,仆人都死掉了,吴廷举还熬药喂他,更背他上厕所,一昼夜就要往返“数十次”。罗玘曾对人说,是吴廷举把他救活了。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侃言认为,吴廷举在梧州籍人历朝为官之品阶高者,可谓是最出色、最有节操、最有戏剧性,也最为朝野称誉的一人。吴廷举去世后,勒令其告老还乡的嘉靖皇帝不计前嫌,颁谕祭吴廷举:“胡(为何)一老之不遗,叹哲人之永谢……”并诏命有司按朝廷大臣规制隆重致祭。过了两年,再颁祭文。由此可见,嘉靖皇帝对吴廷举的君臣之情很是深厚。
陈侃言分析认为,吴廷举虽然才德兼备,体恤民艰,却连番辞官告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深深地厌恶朝廷里宦官弄权当道。在《系刑部示荩臣弟》一诗中,吴廷举更是自比苏轼、苏辙兄弟之情,表现了宁死不屈的决心。他返乡回梧开办东湖书院,义教纾学,更体现了他桑梓沥尽的最后一腔赤子之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为了搭建读者与编记人员零距离接触、读者与读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西江都市报》每年都会定期举办“读者面对面”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至今仍为老读者们津津乐道。...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