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士燮任交趾刺史部太守期间,不仅自身精心治学、著作等身,更努力维护地方稳定和推动岭南文化发展,因此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开化岭南 增光故里

西江都市报 2017-11-11 15:58 大字

本报记者 赵洋 文并摄

在古代官员当中,个人学术水平和为官政声都能赢得普遍肯定的不多,1800多年前的交趾太守——士燮就是其中一位。

在任期间交趾地区无战火

士燮(公元137年—226年)字威彦,祖先为春秋鲁国汶阳(今山东宁阳东北)人。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烽火遍地,士燮的祖先便南迁苍梧郡广信县(今梧州)。

随后100多年的时间里,士氏家族逐渐成为交趾的地方豪族和重要的政治力量。说到士燮,不得不提起士赐,士赐是士燮的父亲,也是交趾地区日南郡(今越南北方)太守。士赐因安定边陲有功,汉室对士氏家族恩宠有加。

从现代来看,当时的士燮是一名标准的“官二代”。然而,年纪轻轻的士燮并未依仗着父亲的权势和家族的财富为所欲为、横行乡里,反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少时,士燮到京师洛阳游学,精心研治《左氏春秋》《公羊传》和《谷梁传》等古文经学。对当时洛阳的古、今经文纷争,士燮反对门户之见,立足于古籍本旨,阐发他自己的观点,在京师备受推崇。

士燮学有所成,在父亲死后,50多岁的士燮返回交趾刺史部任太守。彼时,交趾刺史部辖苍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7郡56县,相当今两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在汉代,太守即当地的行政长官,掌握着当地的行政权和财权。由于交趾刺史朱符被杀,交趾地区曾一度骚乱。由此,士燮抓紧机会,向中央朝廷举荐自己三个弟弟分别任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南海太守。

因士家族深得汉室信任,所以士燮三个弟弟均获汉献帝任用。据《三国志·士燮传》所述,士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彭志创认为,士家一门四杰的威仪,对岭南的影响力,已不下于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了。

在士燮任职四十年期间,中原地区烽烟四起,政权更迭,然而交趾地区从未燃起过战火,辖区内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

据史料记载,士燮家族与东汉末年的中央朝廷,以及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均建立起和睦的关系。在三国时期,士燮欣然接受东吴孙权的统辖,时常进贡珍宝佳果,且遣子为人质,又诱导益州豪姓归附东吴,赢得了孙权的信任,使岭南安稳了数十年。

彭志创认为,士燮兄弟自身有相当大的武装力量,但从不利用朝代更迭而闹分裂,使岭南数十年免于战乱,可见士燮胸怀广阔、手段灵活,极为懂得治乱兴亡的历史规律。因此,后人称赞士燮一家懂得体恤百姓,能为民请愿,让边疆安居乐业。

大批贤能志士投奔士燮门下

士燮既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又是博学多才的经学家、史学家,而且,他还在岭南积极推动儒学发展。

在执掌一州大事的时候,士燮不忘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治学,一直在研读古籍并为《春秋》等书籍作注解,并设客馆,授生徒。士燮先后著有《春秋经注》十一卷、《士燮集》五卷、《公羊谷梁柱》(与人合作)。

士燮为人宽厚,礼贤下士。因仰慕士燮的名望与品行,中原不少南下避乱的贤能志士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先后达上百人。一时间,大批文人学者在梧州设客馆,授生徒,开展文化活动。

据《三国志·士燮传》记载,名士袁徽曾致信尚书令荀彧,盛赞士燮“学问优博,又迭于从政,处于大乱之中,保存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资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

除袁徽外,还有许靖、刘熙、许慈、程秉等名士名家投奔至士燮门下。其中,刘熙名重一时,授徒多至数百人,所著《释名》流传至今,对推动岭南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程秉师事经学大家郑玄,博通五经,士燮聘请其为长史(幕僚)。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侃言认为,能把大批名士吸引到交趾,足见士燮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水准是相当高的。

在越南,士燮威名更甚,被当地人尊称为“学祖”“文祖”。有史学家甚至认为,士燮参与了越南文字的发明和创造工作。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专家陈金源曾到越南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在河内市,陈金源惊奇地发现,河内市有“士燮街”:“越南人对士燮,类似于中国人对孔子,是十分推崇的。”

为何越南人会推崇士燮?一些史书已给出了答案。《越南通史》一书中对士燮的评价极高:“治民有方,循循善诱,国人爱之,皆称之为士王。”

《越南通史》的作者赵重金是越南人,他在书中还写到:“越南史学家常常认为越南为文献之邦,就是从士燮时代就开始的,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在士燮治理越南之前,越南本地已有不少人通过了朝廷组织的察举考试。因为士燮当官时,注重学术,喜欢帮助有学问的人,因此才获得了‘学祖\’的美名。”

京南石刻传承士燮勤学之风

历史的洪流,将士燮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渐渐冲淡。凭着一些史籍的记载,我们才能从只言片语中隐隐感受到士燮的风采,还有他身上那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如今,梧州的骑楼城内,矗立着士燮的塑像;在苍梧县京南镇,也流传着士燮的故事。

陀梦庚,梧州苍梧县京南镇人,曾先后任《大众报》和《金田》杂志编辑,其所著的《莽园秋梦》一书,详细地记载了京南镇进士罗栋才与士燮之间的故事。

罗栋才是晚清进士、广东吴川县的县官。汉朝到清朝相隔1000多年,罗栋才与士燮之间的故事颇有神话色彩。1866年,罗栋才在考取了秀才之后,一直未中举。时间长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平日老是恍恍惚惚,胡思乱想,甚至怀疑自家的风水有问题。

一天夜里,罗栋才在书房中读书,朦朦胧胧间,看见一名峨冠博带的人出现在面前,仔细看去,原来对方是士燮。士燮赠了罗栋才一首小诗:“一传潜心读,史通理自明。何劳青鸟子,文达自公卿。”

诗一念完,人就飘然而去了。罗栋才急忙去追,随即惊醒了过来,才发现原来是南柯一梦。清醒后,罗栋才细品诗意,悟到梦中人让他多读史书,不要信风水。

于是,罗栋才购置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史书认真研读,并日有长进。1885年,罗栋才终于考取了举人。由此,他对这位曾任交趾太守,博学多才的同乡充满了钦佩之情。

1890年,罗栋才上京参加恩科考试,中了第80名进士,此后任广东吴川县正堂,兼理化州。1892年,罗栋才念念不忘士燮的恩德,特在京南圩的大人庙添了士燮的牌位。此后,京南镇的大人庙内一直香火不绝。现在,大人庙内供奉着士燮像,塑像两侧还有罗栋才写的对联“增光故里祇赢来袅袅青烟,开化岭南不愧是堂堂太守”。

1888年,罗栋才雇人在京南桂江畔的石壁上刻写碑文,纪念士燮。如今,在京南桂江畔,京南大桥旁的山崖上依然留存着醒目的红色石刻,石刻上“汉士威彦先生故里”几个苍劲大字历历在目,落款为“大清光绪十四年”“邑人高崧乔书,里人罗栋材镌”。

陀活祥是京南镇纪委副书记,极为熟知京南镇历史。他介绍,石刻宽4米,高2.16米,已有120多年历史了,为苍梧县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刻石,兴庙外,罗栋才还办义学。1900年,罗栋才在京南镇办起了一间“尚书义学”,学堂能容200多名学生,义学内供士燮像。

彭志创认为,在京南镇,纪念士燮的大人庙和石刻,传承的是相隔千年的勤学之风。

新闻推荐

秋冬游梧州 美景处处有 梧州近年来建设和打造一批新兴景点,迎来不少市民游客采风游玩

←旺甫镇大新村的田园风光十分漂亮。→“橙柿亲情谷”景区的果园已试运营。←市民在梧州军事体育文化园游玩。→苍梧石桥龙岩的内部景象。今年梧州的秋冬季没有迟到,随着11月初的冷空气,终于把延绵...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