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门户”之变 天祝县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治纪实

甘肃经济日报 2019-06-26 01:00 大字

千马龙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后,在矿区原址栽植的云杉林。俞树红摄

本报记者俞树红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产流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1.4%。2017年,中央督察组对天祝县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专项督察,提出了整改意见。如今两年过去了,整改整治情况如何?6月18日,“美丽中国 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大型采访活动记者走进天祝县,在生态破坏最严重的千马龙煤矿原址,探访该县生态环境整改整治情况。

煤矿变成了云杉林

采访车从山口土路驶进半山沟,沿途两边山上松树密密麻麻,郁郁葱葱,路边新栽种的一片片云杉林与原始森林形成鲜明对比。大约行进了二十几分钟,山脚下,路边立着一块用砖砌成的巨大牌子,一行“天祝县千马龙煤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图示”大字格外醒目。

“在我们脚下,就是千马龙煤矿风井口位置。”天祝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赵明军指着牌子上面的标志图片给记者讲解原来矿区的原貌。

记者从图上清楚地看到,恢复前煤矿生产、办公、生活区域到处是黑黝黝的,找不到一处干净的地方,整改整治后,该地段连一块煤渣也难找到,矿区痕迹消失得无影无踪,眼前呈现的是新栽种的云杉树。

“从沟口到这里,原来运煤的道路八九米宽,现在仅留4米的森林防火通道,新栽种的云杉幼苗正在顽强地生长,给路边新铺设的黄土地平添了一抹鲜绿色。”赵明军说,以前这里是矿区,到处是煤灰飞扬,一下雨,黑水横流。

天祝县千马龙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开采的千马龙煤矿整治整改问题,是历史造成的,1991年由县上建成投产,当时隶属县办国有企业。2006年,国有企业改制,企业性质变更为民营企业。该矿位于天祝县炭山岭镇,属于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古城保护站辖区,矿区面积1.0235平方公里,其中,实验区面积1.0174平方公里,矿区99.4%的面积在保护区。

目前,天祝县自然资源局按照“补偿式”解决的办法,完成煤矿关闭、拆除,采矿许可证注销,矿区已恢复植被,并通过了县级验收和市级认定现场核查工作。

留住青山换来金山

2017年6月,天祝县自然资源局与天祝县千马龙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委托甘肃天马不动产评估公司,对该矿进行了资产评估,评估价值为1.9亿元。按照评估价,关闭千马龙煤矿,政府要拿出将近两个亿的资金来补偿企业。

但是在整改整治面前,天祝县委、县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利益与企业效益面前,算“大账”不算“小账”,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整改关闭恢复林区植被工作,保护生态环境。(转7版)

新闻推荐

“百名名作家记录天祝”之《作家眼中的天堂镇》首发

“百名名作家记录天祝"之《作家眼中的天堂镇》首发本报讯(张海涛李玉海)6月3日,“百名名作家记录天祝&rdqu...

天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祝藏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