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天堂寺
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南70多公里处的大通河北岸,有个气象万千的天堂寺。因其非常著名,当地所在的乡政府就简称为“天堂乡”,附近古朴的镇子也叫“天堂镇”;又因乡镇之北有巍峨的玛雅(马牙)雪山,故而人们把天堂寺又美名为“雪域明珠”。
寺院的僧人说,天堂寺的全名是“朝天堂”,实为塔儿滩——宝塔滩吉祥兴旺洲之意,盈溢着民间理想色彩。这个寺院始建于唐朝末期,而“天堂寺”得名于元代(1360年)嘎玛若贝多杰建造的镇龙塔塔群,系藏、汉、土、蒙、满各族人民一种恒远的祝福。在此前后,附近还有寺院,但天堂寺从寺主一世东科佛(公元1476年生)到第十三世东科佛(民国37年前后)的佛传历史看,均将此寺的寺名延续下来没有更改;此地其他寺院多有毁没,但充满理想的天堂寺的规模越来越宏大。可见历代的僧人和信众百姓对这个地方的美好向往,一直寄予该寺“人间天堂”的神秘美誉。
以前这里交通不便,游客多去甘南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天堂寺比拉卜楞寺还早建800年,人们不得而知。天祝的天堂寺是藏传佛教胜地,其建筑形态与当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紧密融合,经幡梵音总是和着奇石异花,实乃一派圣地气象。寺中的大经堂、讲经院、释迦殿、密宗殿、佛母塔、多识囊、空行宫等建筑共有20余处,行房僧舍上千间。游人置身其地其景虽然不解藏传佛教深奥繁复的脉象,也能将其中的瑰丽奇绝领受一二、流连忘返,感知天祝天堂寺的不同凡响。
其一,千佛殿及宗喀巴木雕佛像。这是一座背靠青翠山体巍巍然的仿古建筑,又名宗喀巴大殿。千佛殿通高35米,内供大佛高达23米,宽9.52米,为木雕镀金宗喀巴大佛像。尊佛法冠高耸,目光平和,面呈微笑,手相若动,双膝盘坐,锦衣饰纹多着红黄绿彩,通体却呈金色,金光灿灿。这尊木雕镀金大佛在国内外宗师佛像中首屈一指,最为庄观,其造像工艺也非常考究,实属罕见。如此巨大的木雕像在走向开放的天堂寺诞生,这使千佛殿内4000多尊铜佛和21尊木佛及许多大型彩绘壁画泱泱大观,随成天堂乡、天祝县一大景观。
其二,寺内的时轮殿,亦称时轮学院。此殿不太大,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步入殿堂,却感到一种深邃的悬秘。此殿据说由一生历任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代清朝国师的九世东科呼图克图于1840年创建。“时轮”一词是指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时轮法”则是无上密中法经的一个特殊的理论和修正系统。时轮又分外时轮、内时轮和别时轮。大致指的是天体宇宙大地万物如轮旋转不息、人的生命精气脉识的关系及变化和人体生命规律与提高生命品质的修炼法则体系。寺内每年农历三月中旬举行建坛修供时轮大法会和表演活动,是“时轮”理论的外向展示。这种纯真的学修传承极具理性色彩,多有生命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合的精髓在,积有著作《天体运行原理》(及轨道图)、《藏传佛教历史人物年表》等。据说,19世纪中叶,曾有两名德国学者来时轮学院学习时轮天文。这里不止有宗教,更有对“时轮”的科研,有着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其三,释迦殿前的班禅神树。这是一株白檀香树,枝丫细密,叶片清亮,近前,能让人嗅到阵阵幽香;一年四季树上悬挂着黄色和白色的哈达纷纷披披的,煞是令人悬想。据传,1984年,十世班禅大师光临天堂寺举行佛事活动,僧人百姓潮水般涌来,像是过一个盛大的节日。班禅就是在释迦殿的侧前方搭台设座讲经传法。事后,人们发现在班禅所设宝座的地基上长出了这棵白檀香树,僧人们欣喜万状倍加护养,称作“班禅神树”,老百姓前来观瞻,喻意“天堂常青”,又多了一种虔诚的祝愿。这些年,天堂寺进一步扩建,寺院门首新建的民族文化广场就吻合着“班禅神树”的一种不朽精神,而正中伫立《和睦四瑞》的主题雕塑则是天祝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最新象征。
据载,天祝县是上世纪50年代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全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县。今天的天祝人将天祝的小三峡、小江南及马牙雪山、丹霞地貌与民俗风情、特色旅游连成一体再度开发,足见几十万天祝各族人民质朴的智慧和天堂寺不尽的神韵。
新闻推荐
一个农大教授的“葡萄情结”——记“第二届甘肃省道德模范”常永义
“从事农业推广,不深入到田间地头,不愿意多跑路,那就一事无成。”他这样看待他的四处辗转奔波。30多年来,他就是这样不停地奔走于省城的学校和20多个县区的乡村之间,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一份...
天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祝藏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