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镇:和谐稳定促发展
本报记者 马顺龙
近3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使全镇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天堂镇被省上评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镇,被省建设厅、省旅游局命名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去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精神文明“乡镇标兵”,被天祝县委县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维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天堂镇位于县城西南部、甘青两省交界的大通河北岸,是一个以藏族、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境内有全县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天堂寺,景色奇特的本康丹霞地貌,闻名于世的引大入秦渠首枢纽工程、朱岔峡等自然人文景观,气候温和湿润,风景宜人,俗称天祝的“小江南”。
近3年,天祝县天堂镇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镇党委政府以旅游产业兴镇,着力打造以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宗教文化、避暑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城镇;先后争取资金近3亿元,完成了天堂民族文化广场、天堂路、天龙苑景观广场、民族商贸楼、天堂大桥建设;实施了天堂公租房、文体综合服务中心、游牧民定居、干部职工周转房等重点项目,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综合服务功能趋于完善。全镇累计引导鼓励群众兴办农家乐42家、吸引外地客商32家,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去年,协助天堂寺申报了绕寺路、佛学院教学办公设施购置、教育教学补贴等项目,申请资金达300多万元。通过项目争取、资金整合的方式,实现全镇13个村的村级阵地全覆盖;完成6个村的通村道路和1个村的串户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率达90%;新建、维修农村渠系配套设施15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60亩;集中搬迁、安置受灾户221户,整组搬迁56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335户;完成河道治理10.5公里;“村村通”“户户通”电视入户率达100%;建设完成13个村级和7个村民小组农家书屋;教育、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天堂学校在教育教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处在全县前列;建成高标准镇中心卫生院一所,全镇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
天堂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筹资66万元新建大湾、雪龙、菊花3个村级活动阵地,协助双联单位完成了科拉、朱岔村活动阵地改造,实现了全镇13个村的活动阵地全覆盖。紧扣主题,引导鼓励全镇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产业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稳定工作、帮助支部进行问题整改上积极创先进、争优秀,共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32人,建立完善党员公开承诺、党员定期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11项;新成立教育辅导站党总支和大科什旦学校、朱岔学校、天堂社区、天堂卫生院4个党支部,全镇54个村民小组和两个村校都建立了党小组,使党组织覆盖面达到100%。
天堂镇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活动,设立群众说事点。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纠纷48件,调处48起,调处率达100%。通过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按时足额兑现好各项惠农资金,定期不定期开展摸排走访工作,及时掌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积极争取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一处,收养五保老人17名;将3名老年僧人和35名家庭困难僧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低保。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马顺龙华藏寺镇地处天祝藏族自治县城郊。近3年来,华藏寺镇按照武威市委确定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在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上下工夫,为率先建成小康镇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
天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祝藏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