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武威市天祝藏区以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基础。近三年来,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天祝藏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始终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马顺龙
天祝藏区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来之不易。天祝的稳定,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武威市、天祝县各级领导干部务实、科学、细致的工作,得益于天祝县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稳定是第一责任 责任重于泰山
天祝藏区在全省维护稳定大局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担当起为国家、为民族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保一方平安,造福群众。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强化第一责任,明确维护稳定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层层抓落实,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维稳工作格局。”作为地方维稳的第一责任领导,火荣贵始终高度关注天祝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把到天祝县调研指导藏区维稳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常态化,为藏区维稳和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具体布署安排、督促落实。特别是每逢节假日,火荣贵都要到天祝藏区走村户,对维稳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对天祝藏区群众生活和维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安排落实到位,确保藏区社会和谐稳定。
天祝县委、县政府按照武威市委对藏区维稳的具体要求,始终把维护藏区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今年春节前后,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全县维稳工作会等会议,准确研判维稳形势,安排部署维稳工作,明确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及早着手,认真安排,全力抓好维稳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县级领导联系寺院、学校和乡镇领导联系村组、所属寺院”两项责任,全面靠实工作责任。二是坚持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相关部门各尽其责的制度。明确寺庙管理主体,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对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和人员进行细致梳理,强化工作部署,完善细化应急预案,确保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反应、迅速平息。三是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和县上领导定期接访制。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警力在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巡逻,保证治安持续稳定。四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加强日常防范,寺庙内部环境宽松和谐。五是建立健全情报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机制,整合公安、武警、武装等方面的情报信息资源,保证信息畅通。
在维护稳定中,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进寺庙社会化管理,切实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等实际问题,对寺院、僧舍进行了修缮和维护。完善僧尼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均等享有公共服务,解决了寺管会人员待遇和办公经费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寺管会人员自觉工作、主动作为的积极性。扎实开展一名县乡领导联系一名宗教界代表人士、一年为联系对象办一件实事、节假日看望慰问一次联系对象的“三个一”活动。春节期间县乡主要领导深入寺庙看望慰问寺庙僧尼,并专程看望了在外学习的活佛,切实增强了寺庙僧尼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积极加强与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联系,鼓励和支持他们在维护寺院正常秩序、参加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佛学造诣、带头守法持戒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寺管会的作用,教育引导僧尼和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自觉抵制各类非法宗教活动。
天祝县健全完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实施方案》《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应急预案》等工作机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寺院,乡镇主要领导联系村组、属地寺院的“两个责任”制度和24小时值班、零报告、设卡检查“三项制度”;出台了《关于将寺庙和寺管会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在寺管会班子成员的产生中增加组织把关环节,确保了寺管会与党委政府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发展是第一要务 夯实基础维稳
天祝是国列扶贫攻坚县,发展是全县第一要务,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全部工作的“牛鼻子”。2010年武威市委提出,改变天祝的贫困面貌,要实现“三年小变、五年大变”的目标。三年来,天祝县牢固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的新理念,动员全社会抓项目,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挂带责任制和乡镇、部门抓项目责任制,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破解项目建设中资金、用地等方面的难题,对接生成了一批基础设施、民生改善、扶贫攻坚、生态治理、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2010年以来,共实施各类项目278项,总投资227.7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98亿元,共争取落实国家各类项目资金25.56亿元。其中援藏项目资金3.68亿元。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19项,总投资218.77亿元,年均增速176.4%,落实到位资金108.33亿元。今年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使全县在建各类项目达172项,总投资达174亿元。全县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发挥市县“领导招商效应”,全县各部门寻风而动,主动出击,先后13次赴外招商,对接洽谈各类招商引资项目80多个,总投资达206.43亿元。当前全县在建招商引资项目92项,总投资206.94亿元,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64亿元,增长272.76%,占目标任务的269.2%。总投资72亿元的甘肃天源镁业镁合金项目、甘广电云计算存储中心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天祝县坚持把构建工业园区作为加快天祝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积极为引进外资搭建平台,筑巢引凤,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工业在建项目80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48%。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8.94亿元,增长3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8亿元,增长34.6%;工业企业上缴税金2.75亿元,占大口径财政收入的55%。能源化工、新兴碳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天祝县按照“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目标,统筹推进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率先发展。规划建设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网工程等重点项目,“四纵六横”路网结构雏形基本形成,水、电配套设施功能更加完善。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设施农业长廊和以碳化硅产业为重点的金强工业集中区宽沟工业园区,区域隆起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三年来,累计建成新农村示范村25个,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245公里,修建人畜饮水等水利工程14项,修建水渠249.27公里,修建改建输变电线路57.7公里,解决和改善了1.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经济总量达到15.3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43.7%。严格执行县城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资9850万元,实施了县城滨河东路、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团结广场、民族广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城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启动城北新区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9年的2.27平方公里扩大到4.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8%。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天堂、炭山岭、石门、哈溪等特色小城镇格局基本形成,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率由2009年的22.62%提高到33.17%。
2012年,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亿元,是2009年的2.2倍,年均增长3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是2009年的3.7倍,年均增长54.2%;实现工业增加值17.5亿元,是2009年的4.1倍,年均增长60.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亿元,是2009年的 2.7倍,年均增长39.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亿元,是2009年的 2.9倍,年均增长39.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2元,是2009年的1.7倍,年均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是2009年的1.7倍,年均增长18.5%。近三年,是天祝历史上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富民是第一导向 民富社会和谐
古人云,衣食足,知礼仪。天祝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实施“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探索出了一条高原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业富民的新路子。依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总体规划,按照“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菌则菌、宜畜则畜”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动员、资金扶持、科技支撑等措施,全县日光温室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零星分散经营到集中连片的规模化、跨越式发展,累计建成果蔬菌日光温室1.82万亩,先后建成高原农业科技示范园、打柴沟镇上河东日光温室示范园、华藏寺镇黄草川千亩日光温室示范点、松山镇中大沟千亩日光温室示范点和哈溪镇东滩村千亩日光温室示范点等集中连片示范点53个,其中当年建成果蔬菌日光温室0.34万亩。2012年全县日光温室生产各类果蔬产品5352万公斤,实现产值1.8亿元。以日光温室生产人参果、红提葡萄、食用菌等为主的设施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2012年,全县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36.28万亩,实现特色农业总产值7.76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80%以上,特色农业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撑起了半壁江山。
天祝县发挥地域比较优势,坚持打绿色无公害特色牌,着力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努力向牛羊大县、畜牧大县的目标迈进。2012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养殖暖棚3.85万亩,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256个,其中当年建成养殖暖棚10079亩。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牲畜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建成10个绵羊人工授精站,年改良绵羊26.34多万只,为推进全县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大力推广小黑麦、甜燕麦等优质牧草新品种,建成优质饲草料基地 27.41万亩,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末,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养殖量达到165.44万头只,草原生态鸡养殖规模达到60万只。通过建基地、强科技、搞示范、扶龙头、促增收等工作措施的落实和扶持奖励政策的调动,天祝县特色农牧业实现了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天祝县有10余种农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认证,6万亩高原夏菜和“天祝白牦牛”通过国家产地认证,人参果和红提葡萄获得国家有机认证。天祝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地区养羊大县。天祝红提葡萄多个品种荣获全国设施晚熟葡萄评比金奖、银奖、优质奖等奖项,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天祝县被誉为“中国优质红提葡萄之乡”。农畜产品大部分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部分出口到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特色农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天祝县立足资源优势,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节约、功能集成、循环利用的思路,加快宽沟工业园区建设和炭山岭工业园区提质改造,逐步形成了以炭山岭煤炭开采加工和以宽沟新兴碳材、特种合金为重点的两大主体功能园区,能源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兴碳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城乡居民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先后建成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个,省市级扶贫龙头企业6个,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131个,“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基本形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包装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跨区域交流合作,生态旅游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品位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逐步升温,已建成各具特色的农家园(农家乐)117家,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和谐是第一追求。天祝县为了民族团结进步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把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采取集中辅导、进村入户、巡回宣讲等形式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全县各族群众进一步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充分营造了“两个共同”的良好氛围。同时,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少数民族居住的乡镇、村组加大投入力度,帮助他们发展特色农牧业、特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增加收入,着力提高各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水平。在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中,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等下乡服务活动,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切实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有593个集体和255名个人受到国家和省、市、县的表彰奖励。
民生是第一目标 民安社会稳定
民生是第一目标,抓住了“民生”前进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市县把改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首要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力争在三年内移民2.6万人,把高深山区农牧民搬迁出来,不断提高金强河川等城镇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牢牢把握“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下山入川工作原则,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加大移民搬迁点的产业培育力度,确保搬迁农牧民增收致富。这是一项检验执政能力的德政工程,是一项还一方绿水青山的生态工程,是一项惠及最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今年,已对居住在祁连山区的旦马、祁连、毛藏等乡镇的10846名农牧民通过市区农林场安置、城镇安置、县内易地安置、新疆农场安置、劳务移民、教育移民等渠道,进行整村整组集中搬迁。
天祝县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群众安居乐业,促社会和谐稳定。近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9.44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危房改造、廉租住房、新农村建设等一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通过实施民生实事就业项目等方式,解决106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低保月标准提高到235元,农村低保年标准提高到1488元,低保对象分别达到9505人和55274人,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乡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城乡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全面实施,孤儿保障、五保供养、优待抚恤工作整体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标准和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1500户,已建或在建保障性住房6500套,建成农村户用沼气5194万户。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按原扶贫标准,全县贫困人口减少1.78万人,贫困面从27.5%下降到17.3%。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4.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乡村道路油路(水泥路)总里程达到626公里,全县所有乡镇通上了油路(水泥路)。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明显优化,供电能力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和通信网络覆盖全县。
党建是第一保障 促进和谐稳定
近三年来,天祝县牢固树立“党建是第一保障”的理念,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实施基层党建“四项工程”,全面筑牢基层基础,使基层党建成为藏区跨越发展的“加油站”、和谐稳定的“防火墙”、民族团结的“助推剂”。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科学化水平,是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工程。要充分发挥好基层组织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自觉维护好社会稳定。市委、县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力度。目前,全县有少数民族干部3137人,占干部总数的42.47%,少数民族县级领导干部20名,占同级干部总数的40.8%;科级少数民族干部417人,占42.1%。
实施“领头雁队伍建设工程”,选优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乡镇和村处在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的最前沿,在乡镇党委换届中,天祝县采用“公推公选”、全委会票决等办法,选拔任用了一批求真务实、敢想敢闯,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办法的党政“一把手”,选拔配备了一批懂市场、有技术、善管理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8.21岁,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平均年龄分别比上届下降0.47岁和1.31岁。在村两委换届中,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全县176名村党支部书记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53名,占86.9%。先后选派60名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和后进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选拔9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为每个乡镇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每年抽调2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帮助乡镇、村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结合“双联富民”行动,向全县176个行政村下派了217名机关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指导联系村开展党建工作。
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积极推行党委书记讲党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结合党员“冬训”,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和村、社区党员活动室的阵地作用,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把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与宣讲辅导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广泛开展学习培训,确保每个党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实施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致富带富工程”,出台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施办法》,设置了政策宣传、产业富民、矛盾纠纷调处等3大类27个岗位,引导党员上岗履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集中开展创先争优“窗口服务月”“一诺三评三公开”“三亮三比三争创”等主题活动。高标准严要求,着力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近三年累计发展新党员1287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489名,占38%。
实施“组织创新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天祝县结合县情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五在农家”(脱贫致富在农家、科技文化在农家、文明新风在农家、环境整洁在农家、法制民主在农家)、“三建一促”(建设创新型帮带工作机制、建设富民型协会党支部、建设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互联共建”(城乡支部互联、党员干部互动、人才培养互补、扶贫帮困互助、党建资源互享、基层组织共建)活动,县乡村干部、农村党员、致富能人结对帮扶,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创建省市级党建示范乡镇3个、省市级党建示范村20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联系寺院工作中的优势,切实加强与寺管会的沟通联系,不断强化对僧尼的民族政策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全力筑牢和谐稳定的基础。
实施“基础夯实工程”,打牢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天祝县集中精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村组干部工资报酬大幅提高,基层党建保障经费逐年增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近三年来,天祝县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13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集中解决了13个社区的办公用房;投资150多万元,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对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党建示范区的卫星模式终端接收点进行了电信模式改造。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农户”的党建模式,先后在经济条件好、特色产业发展快、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华藏寺、打柴沟、哈溪等乡镇建立了13个协会党支部,创建10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建示范点。加强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等薄弱领域的党建工作,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模式,新建党组织39个,组建率达32.78%,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加强移民点的党建工作,在实施“下山入川”工程的7个农林场移民点跟进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政策法规、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文化活动、扶贫济困“六进社区”活动和“星级社区”创建活动,创建“五星级社区”6个。全县破解难题312个,解决了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政法综治单位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健全基层综治工作网络和信息化平台,推动了维护稳定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马克利侯煜2月2日,记者来到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马牙雪山雪色晶莹,抓喜秀龙草原黄草遍野,到处都有黑刺、白刺和红柳剪影般的秀美身姿。我们沿着河谷一排红瓦白墙藏式的房屋,找到了南泥...
天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