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名刹鸠摩罗什寺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中西方贸易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传播的通道。
在佛教东渐的历程中,地处丝路要冲的武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武威的佛寺有很多,但有一个佛教胜迹是不能不去的,那就是中国唯一以高僧鸠摩罗什名字命名的寺院——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大什字北侧,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它是中国佛经翻译大家鸠摩罗什进入内地时曾羁留过近17年的地方。
鸠摩罗什寺塔及寺院在唐时就曾大力扩建,在明永乐元年、清康熙28年有过大的修葺。
1927年农历四月,武威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武威城内的许多古建筑都被毁为瓦砾,唯独罗什寺塔还残存半截。
1934年,时民国地方政府在原址上重修了罗什寺塔,使历史古迹得以保存。
现存的鸠摩罗什舌舍利塔为八角12层,高33米,空心砖砌,塔座呈八角形,塔门朝东,最上面一层设一小佛龛,龛内供金佛一尊。
鸠摩罗什舌舍利塔虽历经风雨,仍色泽如初,熠熠生辉。
2000年,鸠摩罗什寺再次立项修建。
目前,大雄宝殿、大经堂、观音殿、禅堂、客堂、念佛堂、鸠摩罗什图书馆、般若讲堂、僧房等寺院主体建筑已经修建完毕。
寺内击钵诵经之声轻轻飘荡,大雄宝殿庄严肃穆。
大雄宝殿前香火缭绕,殿内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圣像,大雄宝殿一侧,鸠摩罗什舌舍利塔高高矗立着。
1600多年前,佛学高僧鸠摩罗什,他的坚韧、执著、博学、神秘,令人浮想联翩。
公元344年,鸠摩罗什出生于古代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父亲鸠摩罗炎为天竺(印度)人,母亲是龟兹王之妹。他7岁时随母亲一同出家,初学小乘。9岁随母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跋涉,攀越帕米尔高原,渡过辛头河,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12岁改习大乘,20岁被龟兹王迎接返回龟兹国。
鸠摩罗什为人开朗,秉性坦率,善于辨析义理,独具神解。
鸠摩罗什回龟兹后,广习大乘佛法,名声远播西域,并东传至中原。
其时,各路诸侯为了争夺佛教宗师的战争络绎不绝。
公元382年,前秦王苻坚为得到鸠摩罗什,令骁骑将军吕光率兵进军西域。
公元385年,吕光破龟兹,征服西域诸国,劫持鸠摩罗什至凉州(今武威)时,方知苻坚在与东晋军队进行的“淝水之战”中遭到大败,被部将姚苌所杀,吕光便在武威建立了后凉国。
鸠摩罗什也随之留在凉州。
文化学者余秋雨在首届凉州文化论坛上论及这件事,曾这样说道:“这个时候,连军事远征真的变得很可爱,几千里路,浩浩荡荡的马队干什么去?去抢一个佛学大师去,去抢一个文化大师。”
多少年后,对鸠摩罗什这种“可爱”争抢,并没有消停下来。
公元401年,姚兴攻伐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尊为国师。此后10多年时间,鸠摩罗什在长安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直至去世。
鸠摩罗什的译经,质朴流畅,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鸠摩罗什大师一生翻译经典70余部,384卷,被称为译经泰斗,他与义净、玄奘并称为佛教三大翻译家。
鸠摩罗什所译的经、律、论既能做到不失原意,又保存有原本语趣,文辞优美,朗朗上口。因而一直为佛教信徒所乐诵,至今不衰。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享年70岁。
相传鸠摩罗什在圆寂前曾起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大师圆寂焚身之后,果然“薪灭形碎,唯舌不坏”,众弟子奉鸠摩罗什祖师生前遗愿,遂将舌舍利奉归武威鸠摩罗什寺修塔供养。
关于鸠摩罗什舌舍利塔,唐朝碑记如此记载:“罗什地基,四址临街,敬德记。”此碑至今保存完好,可为一段历史明证。
相传,大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统兵远征西域,至凉州地界时,忽见城内一座古塔顶上金光四射,恍若千佛降世。尉迟敬德确信这是一种神示,于是前往鸠摩罗什寺舌舍利塔拜谒。出于对鸠摩罗什功德的无限敬仰,敬德遂下拨饷银,修塔并立石碑记之。
纵览鸠摩罗什一生,他从龟兹到凉州,再到长安,其一生的足迹,紧紧地沿着丝绸之路展开。
鸠摩罗什的成名,可以说也是缘于丝绸之路。
鸠摩罗什给故乡也带去无尽荣耀,除了武威,鸠摩罗什“薪灭形碎,唯舌不坏”的神奇传说,最为风靡的就属他的故乡龟兹。
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千佛洞是库车最大的石窟群,显眼位置,家乡人民为鸠摩罗什安设了莲花台座。
这也算是故乡人民对鸠摩罗什的一种回报吧!
□杨文远
新闻推荐
本报武威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穆红明钱蓉)为保证高速公路疫情恢复收费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武威高速公路处永山...
武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