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梯山石窟启动文物回归

鑫报 2015-11-10 07:54 大字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于近日正式启动,大批珍贵文物的全面修复和原址回归在半个多世纪后成为现实。这意味着被历史文献考证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与藏于此的文物将告别长期的“分居生活”。

记者8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由敦煌研究院和天梯山石窟管理处共同组成的工作组计划修复壁画327.4平方米,塑像76身,预计3年后将可基本完成。这批珍贵文物预计将在修复后安置回天梯山原址保存和展出。

天梯山石窟位于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威市城南约40多公里处,其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历代延续修建,文物层叠分布是天梯山石窟壁画和雕塑的重要特征。

根据1959年勘察和清理,天梯山石窟尚存19个洞窟,有塑像43身、壁画300多平方米,以及魏、隋、唐汉藏文写经和初唐绢画等珍贵文物。

1958年,为解决黄羊河流域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官方决定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黄羊河水库。为挽救珍贵的石窟文物,甘肃决定对天梯山石窟窟内部分文物进行搬迁保护。除大佛窟外,距地表几十米高处的小石窟内的数十尊造像、三百余平方米壁画、及25箱文物残片,被运回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负责过搬迁工作的敦煌研究院(时称敦煌文物研究所)称,由于当时的搬迁和运输条件所限,这些文物一经迁移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损坏。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的40多年中,因为博物馆改建扩建的几次搬运和文革时期的人为损坏,部分塑像和壁画已经变得支离破碎。

此后的几十年里,官方先后对天梯山大佛窟的岩体及塑像进行加固、复原,并进行了道路、电网等配套设施等建设,这为天梯山石窟文物的回归和整体复原打下了基础。2005年底,国家文物局要求对其进行“原汁原味”保护,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中的绝大部分被移交回武威市。

据了解,天梯山石窟文物目前保存在武威市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中。2013年,敦煌研究院为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的修复工作编制了详细方案并进行了修复实验,2014年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并于近期启动实施。

据中新社

新闻推荐

甘肃省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

甘肃省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 ◇记者   张小燕   吴少华鑫报讯  为进一步加快甘肃省融资租赁业发展,更好地发挥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