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强强联手 补丝路霓裳甘肃省首批重点纺织品文物将获修复

陇东报 2015-09-19 20:22 大字

【本报讯】纺织品文物作为丝路商贸的重要见证而著称于世。当尘封的华美重现天日走进庄严的博物馆,异常脆弱,边缘粉化,修复人员匮乏。这些问题都成为纺织品文物保护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记者从省博物馆获悉,甘肃省博物馆已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商议搭建合作平台。目前,第一批重点修复的纺织品文物已经获得国家批复。修复后的这些文物将有力增添甘肃省文物“后申遗时代”的丝路华彩。

◆现状

甘肃省近百件纺织品文物极度脆弱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甘肃文物遗存极其丰富。其中,纺织品文物以其独有的韵味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据了解,甘肃省博物馆作为甘肃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文物藏品极其丰富,收藏有武威磨咀子西汉墓中出土的裱糊草箧的镂空版三色印花绢、方孔巾、红棕纱、菱纹罗、绒圈锦和刺绣等;嘉峪关东汉遗址出土的大红绮、灰绮、绢领衫、丝带等残片,还有蚕茧、丝束等。这些精美的纺织品文物印证着东西方友好贸易交往的历史。省文化厅副厅长,省博物馆馆长俄军告诉记者。“世界各国的著名博物馆,特别是中国的许多博物馆、陈列馆和有关的文物管理机关都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纺织品文物,但这些文物对于各国来讲,如何保护和展示都是一个难题。在我们馆,一些藏品甚至在60年代考古发掘后,都在库房放着,没有动过。即便在我们馆极为注意馆藏条件的情况下,仍有很多纺织品的状态令人担忧。一些丝织品的边缘已经变为粉末状态。这是馆藏文物中亟待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俄军说。

◆瓶颈

修复工作繁复专业保护人才匮乏

据俄军介绍,省博物馆也有人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修复,但不够专业。人手也很有限。“修复和保护也是不同的,我们还需要进行预防性保护。”俄军说。

“即便是一小片纺织品文物,修复起来也需要一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时间,是件急不得的细活。”省博物馆修复中心陈主任这样向记者描述道。“对一件纺织品文物,我们要先拿出一截,用仪器放大纤维结构,检测线的成分。然后,用色度仪对变色的部分检测它原本可能的颜色,再根据肉眼观测,进行颜色对比和矫正。在具体缝补时,颜色要接近,织法要一致,而且要有可辨识性。这项工作常常由手巧的女性工作人员来完成。在修复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颜料成分不一定能检测出来。一些修复还要研究相关的社会、文化、宗教、种族等因素进行探讨,这都需要很专业的知识。”

◆应对

强强联手重放丝路“后申遗时代”华彩

近期,根据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运行管理办法,甘肃省博物馆和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河南博物院签订《关于建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工作站协议书》。根据协议,今年兰州将建立纺织品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在充分发挥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专业优势的同时,依托已有工作基础,以丝绸之路出土纺织品为切入点,推进甘肃省丝绸之路“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与研究。

“中国丝绸博物馆关于丝绸保护是很有专长的,我们可以利用馆藏优势,与拥有技术优势的修复纺织品研究单位来共同合作,对脆弱的藏品进行保护,这种合作不仅仅是近距离的,不仅包括甘肃,还包括宁夏,青海等地。具体方法是我们提供场地,选定我们的人员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人员一起合作进行修复。目前,第一批要修复的文物已经获得了国家批复。”俄军这样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沈家坡雷坛河洪道危桥将进行改造

【本报讯】近日,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对南山战备路(深湖公路至龚家坪西路段)改造、危旧桥梁(沈家坡雷坛河洪道桥、武威路黄峪沟洪道桥)维修改造工程公开招标。据悉,南山战备路改...

武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