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泼墨无声写诗韵——抒灵先生的书法艺术诹论

陇东报 2015-08-23 20:33 大字

著名学者、原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曾说:“字画只求其好,何必名家!”细品这句话,似对于当今书画的鉴赏、品评,乃至收藏不无指导意义。

现在我们来欣赏古代先贤的书画,不由会发自内心地寻问,是什么原因使这些艺术品流传下来,得以纸寿千年。因为在古代,即没有画展,也不出画册,更不召开作品研讨会,有的只是口口相传,从而使这些作品得以流传至今,作者扬名千载,而所有这些也许只靠两个字——“实力”。例如有“张颠素狂”之称的一代草书大家怀素,没有任何背景,没有名人的提携,他十岁出家为僧,试想一个年轻的和尚哪有多余的钱买纸买墨,他只有在芭蕉叶上一遍遍地临写,最终成为一代大家,其所书《自叙帖》成为千古绝唱。

抒灵先生也是这样一位只知伏案临写,很少参加各类“书事活动”的人,这也是笔者对其颇为赞赏之处。这与当下一些没拿几天毛笔,就已先订好润格,每平方尺多少多少钱的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抒灵,本名宋书麟,字聿香,别署紫雪斋主,一生从事教书与行政两项工作。

认识抒灵先生还是在十多年前,那时他退休后又被聘为一家书画诗词类报纸做编辑。当时我也酷爱读这份报纸,也屡有自己撰写的一些稿件见诸该报。由于该报编辑大多是退休之后的饱学之士,每当去编辑部看到办公桌后端坐的这些两鬓斑白、位高身重的老编辑,总是怀有敬意之情。记得当时抒灵先生负责该报的一个诗词栏目。他操着一口“京武腔”,待人热情而诚恳。

当时我看到编辑部的正墙上用洒金红宣写着一幅对联,字迹秀丽遒劲、生动流畅,富有韵律动感。但没有落款,当时看后心里就暗忖,真是一幅好字啊!后来询问其他编辑,才知道原来这是抒灵先生写的。

后来与抒灵先生熟识,经过与他细谈,得知他是甘肃武威凉州人氏。他的出生地——武威,可谓是一块人杰地灵的热土,似可称谓书法艺术的渊薮。如武威汉简、西夏碑等皆出土于此间。另外,张澍、牛鉴、张美如等学者、书法家,如一颗颗熠熠的慧星般闪耀在近代书法与学术的天空上。也许是受这里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他自幼就喜爱传统的书法艺术,因此他有着扎实的“童子功”。

他起先跟随考取过清末秀才的叔祖习字,上学后,他先写影格,后又在水牌子(一种刷有白油漆的木板,写完字后可用抹布擦除,以节约纸张)上练字不辍。其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摹柳赵而追二王,仅《兰亭序》其就不知临写了多少遍。

后来他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他所教授的正是书法课,能够使爱好与职业结合起来,无疑抒灵先生是幸运的。所以说他一直与笔墨打交道,书法陪伴他走过了六十多年。

中国的书法艺术自东汉末年流传至今,一路迭宕起伏,产生了许多流派,但始终向着艺术之美而发展延伸。可是到了近现代,由于受日本前卫派等书风的影响,有些人似乎专以写怪字、丑字来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而胡涂乱抹标榜以艺术,甚是令人感到滑稽可笑。而抒灵始终坚持走传统之路,因为只有立足于传统、根植于传统,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如果抛开传统只是一味的创新,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抒灵先生除擅长书法外,他还爱好文学与诗词。他的诗词创作屡有佳作见诸报端,先后撰写发表诗词论文十数篇,并入选全国大型诗词集《从胜利走向胜利》,出版有专著《阴铿诗校注》、《古今咏陇诗词选注》等。特别是《古今咏陇诗词选注》这本书,所选诗词上迄先秦,下至于今,对纵横两千多年的咏陇佳作450余首,加以校注。清代学者李绂曾说:“注书难,注唐以前书尤难。”因为这需要注者有渊博的知识,详尽的考证,以及流畅隽永的文笔。这也正如黄应寿先生在这本书的《序》中所写道的:“校勘精细,力求在不同的版本中择善而从,引笺精当,注释准确。”

此外,抒灵先生还曾主编《甘肃省志·审计志》。古人云:“史志之书,有裨风教者,原因传述忠孝节义,懔懔烈烈,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因为方志之书对于护史知今、明察地情、裨益民生、教化风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志书的编纂者有秉笔直书精神和深厚的知识功底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对于修志者的这些要求,抒灵先生遵循并践行着。他为人低调,但对于学问和艺术却执着地追求与热爱,而这些又化作孜孜不倦地学习与谦虚地汲取。在他编注的《古今咏陇诗词选注》中只收录了顾颉刚写的一首《迭部八龙山口占》,但是后来,笔者在读顾颉刚的《西北考查日记》中,有一首其于1938年8月29日从西宁返回兰州写于西固的一首七绝《青石关》。当我将这首诗告诉抒灵先生时,他很认真地抄录下来,并表示该书如果再版,将一定收录进去。当他伏案抄录时,我从侧面看到了他的认真和严谨。我想,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书家与学者,正是所倚着“低调”与“热情”这二者为学、为人的理念。

新闻推荐

焉支山下的“盛宴”

焉支山是一部厚重穿越历史的作品,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  &n...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