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甘肃日报 2012-09-06 00:32 大字

本报记者 尤婷婷

由于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酒泉、张掖、武威已经成为全国杂交玉米品种的重要制种基地,制种量占全国的60%以上,但与此同时,有关玉米制种的植物新品种侵权纠纷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司法如何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作用?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梁明远的一番话掷地有声:“全省法院要主动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始终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加强植物新品种权宣传保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省法院不断加大对侵犯植物新品种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依法制止商业目的生产、销售或者重复使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等侵权行为,积极引导农民通过正当途径致富,助力河西地区形成具有更大价值发展空间的玉米制种特色产业。今年8月,以河西走廊为主的120万亩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已经开始稳步推进。

加强涉文化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全力助推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省高院下发通知,要求全省法院高度重视涉文化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对文化建设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为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积极组织知识产权宣传,依法规范和切实加强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编纂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全省法院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已经深刻地融入社会管理活动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载体才能实现有效的服务,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一定要把“服务”两个字落到实处。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全省各级法院秉承能动司法、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延伸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服务职能,主动上门走访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系网络,及时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现实问题及保护需求,为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编织了牢固的“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

知识产权若不投入使用,它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对于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尤其起着“一石二鸟”的共赢效果:既尊重了智力创造,又可以促进智力成果的最大化转换。近年来,全省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始终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注重法、理、情的融合与平衡,最终促使当事人从对立到沟通、谅解,再到合作共赢,2008年以来,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调撤率已经达到55.2%。坚持调解优先,力求案结事了人和,正在成为知识产权司法服务的“甘肃品牌”。

新闻推荐

乔汉荣在凉州区宣讲十八大精神时指出 切实加强改善民生 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本报凉州讯(记者曹义成)12月10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乔汉荣在武威市凉州区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时指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惠民、利民、富民、...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