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顺新村的美丽嬗变
本报记者 杨鹏元
6月,记者走进民勤县西渠镇号顺新村,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一头连接着民左公路,一头连接着整齐美观的新农宅。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远远望去,在一排排翠柳绿叶的掩映中,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格外耀眼。
号顺新村是一个沙漠前沿的小村庄,距离青土湖仅20公里。昔日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样板村。
“这样的事儿以前想都不敢想。这几年,我们赶上了好政策,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是我们的福气。”走进村民段春喜家,主人高兴地给记者介绍着自家的新房:“现在吃水、出行、上学、看病都很方便了。”记者看到,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小院内,客厅、厨房和起居室布局合理,卫生间还装上了热水器。段春喜说,早在2013年,他就和其他100多户村民一起住上了新房子,彻底告别居住了多年的危旧房。
2012年以来,号顺村抢抓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机遇,集中收缩、整村推进、突出特色,建成小康住宅110套,村民全部入住新农村,新农村配套建设水、电、路、绿化、亮化和村民活动中心、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同时,按照“集中居住、统一管理、分户生活、就地养老”的管理模式,创新建成了留守老人互助幸福大院。
住进了新房子,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路也越走越宽。“我和儿子在这里上班,每年7.2万元的工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收入2万多元,每年有近10万元的固定收入,日子确实是越过越好了。”今年52岁的李毅,是号顺生态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大堂经理,说起现在的生活,他颇有感慨。
2015年以来,号顺村按照“党建引领、精准脱贫,融合发展、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坚持***与全面小康同步,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集约经营与增加收入齐抓,按照“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专项贷款和农户入股,筹资4000万元,流转集体土地2800亩,成立了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乡村文化于一体的号顺生态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村民成为公司员工。记者在号顺生态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看到,从广州购买的各类生态园所用苗木枝繁叶茂、鲜嫩翠绿,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不在江南、胜似江南的美景。
目前,号顺新村还累计发展以养羊为主的设施养殖业352亩,发展以枸杞、红枣为主的经济林1450亩。青土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全体村民吸收进来,将村民变为产业工人,合理编组、定时上班、定期轮岗,开展种植养殖、餐饮服务、文艺表演等生产经营活动。“现在,号顺人下地是技术员,上餐厅是服务员,上台又成了演员,每人每月能领到3000元的工资。”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奎告诉记者,除了工资,每家每户每年还可分到2吨煤,公司还组织村民外出旅游开阔视野。
号顺新村是距离青土湖最近的村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每一个家庭都富起来,不能让一个家庭掉队。”为实现这一目标,王兴奎把目光瞄准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干涸了半个世纪的青土湖,如今已是水草丰美的湖泊,成为当地独特的旅游胜景。在王兴奎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由专家规划设计的青土湖大剧院、青土湖展馆、民俗风情村等效果图。“我们就是要利用青土湖这一优势,借力发力,把号顺新村打造成一个生态文化旅游名村,力争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让村民持续增收。”王兴奎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旅游以文化为魂文化以旅游为体武威市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市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遍布武威大地本报记者姜爱平本报讯(记者李萍)今年以来,武威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树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理...
民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民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