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好突发事件报道要抢抓“三个度”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8-27 21:47 大字

□陈 东

电视媒体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电视新闻媒体提升新闻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新闻实践工作中我认为,突发事件报道要抢抓速度、深度、温度“三个度”,用速度﹑深度﹑温度吸引受众,让新闻报道的价值最大化。

突发事件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等,具有话题重大、爆发迅速、变化难测、关注度高等特点,通过媒体报道传播后,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影响。我们主流媒体有责任在第一时间把事件报道出去,以此来消除民众的恐慌、疑虑、猜测,进而报道事件的最新动态和事件发展方向势头,起到舆论引导,有利于社会和人心的稳定。

抢抓速度,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要做到迅速报道突发事件,我们首先要拓宽获得信息的渠道,其次要加大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这样我们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得信息,做好新闻的抢发工作。我们除了要抢拍到第一现场的真实素材外,还要运用写作技巧写“活”文章,使图像、声音、文字配合紧凑,最真实地表现新闻事实。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电视媒体记者往往不是第一个达到现场的人,这就需要利用手机、网络等手段,先将第一时间现场发生的情况报道出去,等我们的新闻记者到达现场后,再将事态发展的情况播报出去,紧接着可以更多地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去关注事态的发展方向。这样全方位地进行报道,不仅满足了受众的求知欲,同时也消除了社会和人心的恐慌,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

2010年4月24日晚,民勤县遭遇10—11级大风和特强沙尘暴侵袭,是民勤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特强沙尘暴。“4·24特强沙尘暴”发生后,《武威新闻》栏目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编播人员组成6个报道小组连夜赶赴现场,真实记录了灾害现场。从清晨开始《武威新闻》栏目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第一时间播报了沙尘暴造成的危害,从各个方面报道了灾害发生后,广大干部群众、公安、武警、部队官兵众志成城抢险救灾、生产自救的感人场景,消除了社会、人心的恐慌,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有序的抢险救灾中,最大限度地挽回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抢抓深度,就是要深挖受众渴望知晓的突发事件的真相、细节和声音。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把新闻做深做透。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政府部门往往掌握着最权威的发言权,作为突发事件的采访记者要深挖事件的真相,就必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络与沟通,不仅要报道事件的进展,还要深入了解到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和真实情况,最大限度地挖掘、探究、还原事件的真相,为广大受众释疑解惑,平息事态、稳定情绪。同时要把政府的应对措施传递给群众,把群众的态度传递给政府,形成互动,取得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让全社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引导事件向好的方向势头发展。

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食盐的突发事件,武威市也同样出现了市民抢购食盐的情况。《武威新闻》栏目在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组织记者分组深入盐业公司、医疗单位、疾控中心,深入采访相关专家,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对于受众关心的食盐安全、防辐射知识、身体健康等方面都做了权威、详实的报道。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市民了解到我国食盐供应既充足又安全,并对防辐射知识做了普及宣传报道,消除了市民的恐慌心理,解除了市民的疑虑,对平息市民跟风抢购潮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抢抓温度,就是新闻报道在突发事件中要做到人性化。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要做好抢抓“温度”这篇文章,采访就必须做到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贴心访问,这样才能采集到最感人、最生动、最鲜活的故事,以此来感染受众,达到共鸣。记者只要带着新闻敏感、带着感情走进第一现场去感知去寻找,就能寻找出有思想有分量的好典型。要注重“现场、细节、情感”,情节越细越感人,用细节打动人、感动人、影响人。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们要求以小见大,多关注普通人,从点滴入手来反映全局,从温暖的小故事来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做好突发事件报道,抢抓速度、深度、温度,使速度﹑深度﹑温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新闻人的共同职责,更是新闻人的共同目标。

(作者单位: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新闻推荐

民勤风电基地接入系统设计通过评审

◇记者张葆壬通讯员梁兴旺关键词:风电接入系统设计鑫报武威讯近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评审会议,通过了甘肃民勤红沙岗百万千瓦风电接入系统设计。民勤红沙岗百万千瓦风电基...

民勤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民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