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 爱心 崇德 温馨过端午庆阳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陇东报 2015-06-19 20:57 大字

近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随着端午节的临近,为引导人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市文明委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主题为“家国情怀、爱国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目的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结合“五城联创”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志愿服务、经典诵读、文体娱乐、爱国卫生等活动,引导人们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据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主题活动主要有五项内容。

一是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过“文化”端午。即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积极组织各中小学生、共青团员、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开展诵读历代爱国主义名篇佳作或赛诗会等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端午、认同端午、喜爱端午、过好端午,在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二是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过“爱心”端午。即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打造整洁优美环境为主题,开展整治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为主题,开展倡导遵德守礼、勤劳节俭志愿宣传活动;以普及端午传统习俗和日常卫生保健知识为切入点,组织开展科普卫生知识宣传、民俗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民间文化资源,开展城乡文化志愿服务。

三是开展走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各行各业先进典型活动,过“崇德”端午。即在端午节期间,开展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人物走访慰问、座谈交流、文艺联欢等活动,为他们送去节日祝福,帮助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利用节日有利时机,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展示庆阳市崇德向善、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

四是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过“运动”端午。即结合庆阳市举办2015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活动,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体育活动、体育竞赛。

五是努力营造浓厚氛围,过“温馨”端午。即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加强端午节期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宣传报道。

兰州人的端午:折柳、粘糕、甜醅子

有一首兰州地区流行的民歌中唱道:“五月里来五端阳,杨柳插在房檐上,雄黄酒儿你就闹端阳呀,闹端阳呀……”唱得就是兰州人端午插杨柳的节景。五月端午插杨柳的习俗,可谓是源远流长。至今在兰州市郊区广大农村盛兴不已。那些依依杨柳,不仅是兰州地区别具一格的景观,而且也很好地营造出一个端午节庆的人文内涵。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有各地的端午风俗,各地有各地纪念的历史名人。如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楚地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纪念的却是伍子胥或孝女曹娥。而兰州人纪念的则是有功不居功、功成不受赏的英烈介子推。五月端午插杨柳是兰州人独特的民俗。过去兰州市郊区的西固、红古、永登等区县的广大农村,过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家门和房檐上插上杨柳以纪念和庆祝。

过去,过端午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除尘洒水,农历五月初四傍晚时分,人们卫生打扫完毕,就将选来的杨柳梢儿插在大门和房檐上。插上了杨柳,孩子们就开始穿新衣服、戴荷包,拴上花花绳儿。既有装饰和避邪的作用,同时又庆祝了端午节。

老兰州人的端午食俗,亦和江南有别。过去兰州及市郊广大农村,端午节很少有人自家包粽子。因为兰州地处内陆,既不产糯米,也不产棕叶。在加上交通不便,所以老兰州人多数人家都不会包粽子,过端午时吃的是没有包裹的粘糕,就是在蒸笼里铺一层糯米,放一层红枣,这样一层层摞上几层。或者只是买几只粽子,或自家品尝或追节送礼。后来,交通发达了,粘糕也就进化为更绿色的粽子。

据了解,老兰州人的端午节应景食品都是甜醅子。过去端午节时,市郊广大农村,家家都要酿制甜醅子。它的原料可以是小麦,也可以是青稞、玉麦子等。从端午节前三天开始,家庭主妇们就开始买甜醅子曲子,煮麦子酿制甜醅子,准备在端午节这天食用。酿好的甜醅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品尝。这种自家酿制的甜醅子虽然比不上买来的醇香甘甜,但是吃起来也是有滋有味。

兰州人端午节吃甜醅子的习俗,源与我国古代用米酒敬神、祭祖的旧俗。它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端午节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更蕴涵着民俗文化的信息。千百年来,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而且还是一个驱邪除病,祈福佑安的大节。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是围绕防病除毒,祈求健康这一主题的。过去,端午节的早晨,兰州的大街小巷,农贸市场都有叫卖艾蒿的小贩。端午节在屋内悬挂艾蒿,就有很好的杀虫灭菌的作用。佩戴香草荷包则有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功效。有首《咏艾诗》曰:“艾叶青青艾绒白,耿耿清气祛风邪;香烟不进神鬼庙,且为人寿添春色。”

小巷口的粽子摊

在兰州市城关区渭源路旁的科学院菜市场口,年近70的崔英成和徐阿芬夫妇开了一家卖调味品的杂货铺。杂货铺不大,也就十来个平方米,海带、辣椒、花椒、酱油、泡菜……林林总总的食材堆满了铺子,但在铺子口正对着大街的方位,一年四季都有一个大大的面盆,盆里放着一堆包好煮好的粽子。

“老板,要五个粽子,原味的两个,豆沙的三个”,“老板,来两个粽子,枣泥的”……买完菜或刚进来买菜,街坊邻居们走进走出菜市场时,总不忘带上几个粽子回家。“他家的粽子好吃,有家的味道,所以我爱吃。”家住渭源路省建行家属院的韩师傅这样对记者说。“我家的粽子都是老伴亲手包的,粽叶子是她亲自去市场一片一片挑的,我们从来不用二次粽叶。所以煮出来的粽子很香的。”老崔自豪地说。正是这样对食材的精挑细选和童叟无欺的态度,老崔的粽子卖了近十年。别人家都是端午节前后才卖粽子,但他家是一年四季都卖,且生意相当好,一天一满盆绝对卖完。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个老习俗。而粽子的口味,也因南北地域不同而大有不同。粽子南咸北甜。北方的粽子,以红枣甜粽为主;南方的馅料则更为丰富,豆沙、鲜肉、火腿、蛋黄……总之,咸味是主打。北方粽子多为四角或三角,个大头;南方粽子形状多样,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小巧玲珑。老崔夫妇是江苏人,按道理他们爱吃咸粽子才是,又怎么会对甜粽子这么拿手呢?

事实上,老崔夫妇的确比较中意咸粽子,但是他们所处的地点是兰州,兰州人比较喜欢吃甜粽子,所以老崔夫妇也就只卖甜粽子了。而老主顾们爱来,不仅因为他家的粽子货真价实,而且物美价廉。“你去蛋糕店看去,现在随便一个粽子也要五六块钱呢,还有的蛋黄鲜肉粽,两个粽子就要二十块钱。小小的一点点,尽卖包装了。”顾客韩师傅显然对专卖店里价格越来越高的粽子很不满意。而老崔家的粽子,价格只是两三块钱,且纯手工制作。这样的食物,怎能不受到欢迎?

我与爸爸晒合影

庆阳市开展“当端午节与父亲节相遇”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六月是一个暖暖的季节,同样也是一个爱与感恩的季节。而今年端午节和父亲节不期而遇,那就让你带着父亲,父亲带着粽子,来一场与父亲和端午的约会吧!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即日起至6月22日,兰州、临沂、杭州、包头、石嘴山、海口、成都等十六个地市联盟网站联合开展“当端午节与父亲节相遇”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参与方式:

1、微博参与。网友以#当端午节与父亲节相遇#为关键词,通过展示“我和父亲吃粽子”、“我带爸爸看民俗”,“我与爸爸晒合影”等方面的照片,展示本地端午民俗,分享与父亲浓浓的亲情,并@中国文明网@文明兰州。同时参与新浪微话题#当端午节与父亲节相遇#的讨论。(话题地址:http://weibo.com/p/1008087a53d397b80deb5c02fe8a63c90eb92c)

2、博客参与。以“爱要大声说出来”为主题,撰写博文,讲述与父亲之间的温情故事。发送至邮箱lzwmbdyc@163.com

3、微信参与。网友可以扫描话题二维码或者关注文明兰州(lzswmb)微信,发送录制的诗词音频至文明兰州(lzswmb)。

◆评论

端午节不是“粽子节”

去年中秋节小长假归来,有人问了我一句:你干了哪些跟节日有关的活动?我一脸茫然。无非就是吃吃喝喝,那天晚上的月亮还被乌云遮住了。要说真的干的唯一一件与中秋节相关的事儿,那就是吃月饼吧!于是,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这些标志性的食物与节日一挂钩,似乎中秋节就简化成了月饼节,端午节则简化成了粽子节……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地方过端午都要吃粽子的,而且现在的粽子和月饼也被商业化了,动不动就是鱼翅、鲍鱼馅,包装也镶金带银的,明显不是给咱老百姓吃的。现在的问题是--和端午节一样,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正在面临着空洞化和符号化的问题。

2010年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端午节受普通市民的重视程度仅次于春节、中秋节和元宵节,位列第四。看来,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端午节还是挺重要的。从历史文化来看,端午节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全国各地和很多民族都有过端午的习俗,底蕴不可谓不丰厚。国家把端午节作为法定假日,也表明了对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但现实是,端午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其内容的老化和空洞化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正在下降。

与西方的节日大多与宗教相关不同,我们的节日要更世俗、更物质一些。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我们的节日往往与某种吃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这样的定位的确太世俗化了一点,显然已经忽略了传统节日的内涵。而节日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时间长了,共同记忆就成了一种文化。这种记忆可以表现为宗教仪式,也可以表现为琐碎的生活细节。可以说,各种节日活动和丰富习俗,就是进入我们传统文化的一套解码系统。而吃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不效艾符趋旧习,但祈蒲酒话升平。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记忆,端午节也不例外。如今,随着商业味道对传统节日的冲击越来越大,传统的节日在文化传承上已经略显薄弱。因此,传承传统节日,更需要不断增强和提升节日的魅力,更需要不断展现和弘扬更多动人的细节。除了需要有一定的形式和代表人物来展示这些细节和内涵,更要求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得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元素为其注入新的内涵,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逐渐找到传统的价值,自觉地去追寻一种远去的记忆。

◆趣闻

各地端午习俗

吃黄鳝: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面扇子:甘肃省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薄饼: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南方赛龙舟,北方“踏柳”: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河北省:端午节忌打井水,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四川省: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上街游行。

甘肃省:静宁县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本版撰文首席记者李晓霞

新闻推荐

民勤警方解救一名被拐儿童

本报讯 近日,民勤县公安局成功解救一名从青海被拐卖到民勤县泉山镇复明村的9岁儿童,并抓获3名涉嫌拐卖儿童的外省网上逃犯。10月22日,民勤县公安局...

民勤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民勤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