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专访·师大附中祁箫—— 酷爱诗词擅写作
祁箫 本报记者 窦阳 摄
642分,来自西北师大附中文科小A班的祁箫的优秀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初见祁箫,这个18岁的女孩灿烂的笑容中,透着这个年纪特有的青春阳光。祁箫的家在民勤,父亲是民勤四中的语文教师,母亲是民勤六中的政治老师。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加上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小姑娘的成绩一向傲人。2010年,祁箫成为民勤县中考状元,后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师大附中。
一直以来,她对写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奇幻的想象为她的青春涂上了瑰丽的亮色。为了让自己的得意之作能够与同龄人分享,找到共鸣,她在兰州晨报的作文周刊上先后发表了《杜甫的风景》、《雨亭听雨》、《洪荒》三篇作品。2007年进入七年级之后,她更与诗歌、小说中的自己一起成长:课余时间搜集天文知识,每天挤出十分钟进行断断续续的创作,闲暇时努力构思小说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景……2012年,祁箫先后出版了自己的诗歌散文集《且持菖蒲作剑舞》和长篇小说《迷城》。
偏好明史与古诗词的祁箫说,有关明朝的书,自己几乎都会废寝忘食地阅读。《万历史》、《明朝那些事》、《明朝一哥王阳明》 都是她心头挚爱。而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无论是诗经、汉乐府,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更让她痴迷、感动,以至于迷恋得不能自拔。谈到自己的得意门生,班主任孙爱娟这样评价:“她的思维优质。打个比方,惯常思维有两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但她总能寻找到到达彼岸的第三条道路。”
担任班长的祁箫在学生中很有向心力。孙爱娟告诉记者,班级曾组织过自主式主题班会,当中班主任“退居二线”,由班长祁箫走到前台,自己确定主题、设计内容、负责实施。其中毕业前的一场“告别”班会让师生们记忆犹新。班会上,她代表同学们为老师送上了一本图文并茂的留言册。很多学生在回顾师生之谊时都感动得哭了。可以说,一场班会不仅教会了孩子学会感恩,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机会,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更让同学们崇拜的是这个“学霸”的学习方法。在同学们的眼中,她非常善于归纳总结,能迅速找到知识的关键点,把厚书变薄。而她自己发明,将语文、英语的细碎知识记录下来的“小卡片记忆法”更被同学们纷纷效法。
谈及自己的志向,祁箫说应该是推动文化发展,将国学推广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她看来,中国经典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读经典的同时,自然会掌握这些道理,慢慢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用智慧经营自己的人生!
本报记者 赵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平丽艳)8月16日,由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主办的俞天宏书画作品展亮相甘肃美术馆。本次展览共展出俞天宏先生的书画作品共238幅,吸引了广大书画爱好者踊跃观展。俞天宏祖籍甘肃省...
民勤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民勤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