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威 构筑绿色屏障

甘肃日报 2012-12-03 00:15 大字

本报记者 马顺龙

11月28日,记者来到武威市民勤县、凉州区的大滩、红沙梁、西渠、长城等乡镇,这里的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十八大报告给大家继续治理生态环境鼓了劲。

民勤县大滩乡下泉村地处巴丹吉林大沙漠前缘,村党支部书记李菊德说:“从十八大报告确定的目标中,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绿树成阴、渠水绕村的新民勤。”

作为一名防沙治沙多年的农民党员,居住在腾格里沙漠前缘的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农民王银吉对治理风沙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决:“生在沙漠边,长在沙漠边,看到风沙危害,就想治住它。我要不遗余力治理风沙,一年接着一年干,绝不向风沙低头。”

武威荒漠化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6.5%,风沙线长654公里,重点风沙口240多个。2010年初,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经过对全市生态环境的调查,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提出,必须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为此,武威市委确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搞好通道绿化、建设农田林网、保护天然林、封山育林、发展林果产业,努力营造绿色家园;加大治沙力度,封沙禁牧,开发沙产业、推进防沙治沙示范带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鼓舞了武威市干部群众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积极性。武威市委、市政府决定于今冬明春结合效能风暴行动,组织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开展义务压沙造林活动。据市林业局统计,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完成秋冬压沙造林10万亩。

2010年以来,武威市委、市政府把治沙造林绿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台了《武威市生态屏障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近3年来,每年春秋两季都召开全市造林绿化动员大会,部署造林绿化工作。市上四大班子领导每年都带领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2010年—2011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51.98万亩、封山封沙育林种草51.5万亩,分别占“十一五”总量的74.6%、51.5%。今年到11月,全市已完成人工造林46.47万亩,比“十一五”每年平均数增长234.3%,生态治理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结合市情,武威市提出了“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生态保护治理方针,建立完善了“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为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双赢,确定并实施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同时,武威市组织实施了以民勤西大河、青土湖、龙王庙,古浪县、凉州区民调渠沿线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辐射带动周边的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年,全市完成治沙造林12.67万亩,高标准建立了5000亩以上的示范点3个、1万亩以上的示范点6个,承包到户治沙生态林104.7万亩,封山(沙)育林(草)34.5万亩。

新闻推荐

民勤县蔬菜规模化种植效益凸显

3月13日,民勤县薛百乡长城村村民在地头销售大棚西红柿。截至去年底,民勤县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面积已达3.66万亩,蔬菜规模化种植效益凸显,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商前来收购。本报记者曹义成...

民勤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民勤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