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留给河西人的千亿“遗产”

兰州晚报 2009-11-08 20:52 大字

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实验大楼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副主任相浩荣介绍沙产业的发展。2006年钱永刚(右二)在武威。2006年钱永刚(右)在武威。

什么是沙产业?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一项“尖端技术”!能行吗?近年来河西人民在省领导和地区领导的带领下,不是创造了“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中国沙产业吗?这一成就不就是启示我们发展尖端技术的沙产业,也就是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再加水利工程、材料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端技术,一定能够在沙漠、戈壁开发出新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农业,即农工一体化的生产基地。在外国,以色列已经走在了前面,我们要用当年搞“两弹一星”的精神赶上去,超过他们!再次用行动证明我们中国人是了不起的。

钱学森1995年11月21日在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钱学森:国内首倡“沙产业理论”第—人

“钱老的逝世,如巨星陨落。不仅对国家是一种损失,对于河西人民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11月3日,武威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钱学森曾经在河西工作,当时他在酒泉基地工作的时间最长。当他看到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风沙天天肆虐,植物大量枯死,不少农民生活贫困的现状,钱学森便开始关注和研究沙产业问题。

1984年5月,钱学森在我国首次提出了沙产业理论,他把沙漠与农、林、草、海并列为第六次产业革命的主战场,主张用物理、化学、生物、系统工程等理论开发沙漠资源,并保护沙漠生态。

对于沙产业的概念,宋平同志曾作了深入浅出地说明。他说,钱老提出的沙产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突破了传统农业对土地资源的观念。在过去认为的不毛之地上,可以发展优质农业,开辟了新的农业发展资源,开创了新的道路,解放了我们的思想。现代的科学如果用到农业上去,可能创造出新的东西,不单可以把不适合在这里生产的东西,蔬菜水果作物在这里生产,而且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培养出新的品种,甚至按照现代遗传技术、生物工程,创造出新的物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这个条件,沙产业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资源。

就这样,钱学森提出的“变不毛之地为沃土”的沙产业理论,后来又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肯定和批示。

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国内唯此—家

11月3日早晨8时,记者顶着寒风乘车赶往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该实验室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端,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武长公路21公里处。记者看到,实验室被一片挺拔的林木所包围,清冷的天气下,“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几个大字上挂着一层薄雾,好像在为已经去世的老人志哀。

“1995年11月26日-30日,由甘肃省政府、林业部、中国科协召开的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开发工作会议在武威、张掖举行。这次会议在沙产业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至此,甘肃河西走廊开始了沙产业的实践活动。”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副主任相浩荣说。

1995年,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正式在武威揭牌成立,成为武威市农委下设的一家县级事业单位,后来又归林业局管理。2005年,武威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沙产业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步伐,决定将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与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合署,并将其管辖区域确定为武威市沙产业试验示范核心区域。

该中心实验室现有职工5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8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6人,拥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78台(件)。先后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现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沙产业技术研究推广的示范基地。

“实验室成立以来,钱老虽然没有来过,但他从不同方面一直在关注沙产业的发展。2006年,钱老的儿子钱永刚就亲自来到武威,为该中心实验室的实验楼进行揭牌。”相浩荣介绍。

河西走廊: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试验田”

走进武威沙产业馆,记者看到亮丽的阳光潜力金字塔,豁然展现在人们面前。

工作人员赵之旭指着该金字塔说,钱学森提出的沙产业理论,把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沙漠分布区域是人类禁区的片面认识纠正了过来,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沙漠资源上的一次革命。这对于指导干旱半干旱区域沙漠治理和沙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环境资源、人口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据介绍,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高寒阴湿山区、丘陵荒山、平原绿洲、沙漠、戈壁均有分布,基本上是甘肃的一个缩影。根据全省荒漠化普查结果显示,全市现有荒漠化土地3830万亩,沙漠化土地3090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6.8%、62%,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392.3万亩,危害严重的风沙口286个,风沙线长654公里。

“正因为武威市水资源匮乏、沙漠化土地面积大,沙产业的发展,正好可以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农业经济发展中,推动沙漠地区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高耗水向低耗水转变,从传统粗放型经营向知识密集型和集约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武威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另外,从多年的生产实践看,沙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条件。如阳光充沛,沙漠戈壁资源非常广阔。发展沙产业,既可以振兴武威经济,又可以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这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武威市林业局沙产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沙产业:将给河西人民带来“上千亿产值”

“钱老曾经预见,沙产业的发展也许需要50年甚至100年,等到成功的那一天,势必成为上千亿产值的庞大金山。事实证明,钱老这一预见具有前瞻性。”相浩荣用一种肯定地口气说。

当日采访中,记者自林业局沙产业办公室了解到,根据2009年10月15日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沙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武威市以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效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完成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8.98万亩,2009年设施农业新开工建设3.59万亩。地膜覆盖种植面积扩大到151.6万亩。民勤县积极发展绿洲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草畜产业、沙漠林果业、沙生药用植物开发业、沙漠特种经济;凉州区张义、天祝县哈溪利用日光温室生产的高原夏菜远销东南亚地区……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亦取得了新进展。第一台50KW太阳能光伏设备于当年5月26日投产运行,首台新型太阳炉于5月30正式投产,至目前,首台太阳炉共加工硅棒163根,累计生产的太阳能多晶硅36公斤。小球藻试验示范光合工厂投入生产后,开发生产了威力源、益糖宁、酒郎伴侣等小球藻系列产品。甘肃大唐武威MW级并网光伏电项目建成,成为全国第四大光伏发电站。今年武威市还在沙漠沿线发展优质酿造葡萄基地8.64万亩……

新闻推荐

“黑风暴”夺走一人性命24日—25日甘肃特强沙尘暴使163万人受灾

据新华社电 甘肃省民政部门的最新灾情信息显示,24日、25日的特强沙尘暴致甘肃1人死亡,5人受伤。据介绍,这次特强沙尘暴灾害造成张掖市盛源化工有限...

民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