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树三代”郭翊:回村种树 我给梭梭娶媳妇儿
梭梭树长势喜人
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6万多人从南部的祁连山区搬到这里。曾经由于土地沙化问题,种地的收入不高,老百姓种地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这种状况从近两年开始,迎来了一个改善的契机。
从2018年起,支付宝“蚂蚁森林”落地古浪县。通过与3家公益基金会合作,“蚂蚁森林”共计在古浪县开展梭梭、花棒造林项目约13万亩。其中,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蚂蚁森林开展梭梭造林1.06万亩(117万棵)。生态移民区的村民们,以这片梭梭林为基础,在农科专家的指导下,让苁蓉与梭梭“喜结连理”,探索出了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
八步沙的“树三代”
古浪,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一片梭梭林里,“八步沙种树人”郭翊正在滑着手机屏幕,通过APP查看天气。这样的APP,他装了很多个。连着几场雨,终于让这个西北汉子紧锁了一个春天的眉头舒展了些。“今年算是古浪比较旱的一年,尤其是我们春种的时候,三、四月份基本没下雨”,郭翊有些无奈。天不下雨,就只能拉水浇树,成本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下一场雨在啥时候?这对郭翊和亿万网友的梭梭树都非常重要。
事实上,郭翊本可以端着“铁饭碗”过安稳日子,不必承受现在这种压力。1981年,郭翊的爷爷郭朝明等“六老汉”在一份承包沙漠的合同上按下鲜红的指印——在古浪县“八步沙”这片沙尘肆虐的土地上,他们誓用白发换绿洲。上世纪90年代,郭翊的父亲郭万刚继续治沙造林。2018年,郭翊辞去公务员职务,成了八步沙的“第三代治沙人”。2019年3月,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现在人都爱讨论说,谁是‘富二代’、谁是‘星二代’,我可是地地道道的‘树三代’”,郭翊总会这样自豪地介绍自己。
从闯荡大城市到扎根家乡
为什么做了“树三代”?很多人这样问郭翊。
小时候,郭翊几乎见不到父亲——因为他永远在种树。印象最深的,是他和姐姐被关在家里,姐弟俩从捅破的窗户纸里盼着父母回来。高中毕业,郭翊终于有机会“逃离”这个地方,这也是当地很多青年的选择。
离开家乡,从小听话的郭翊,打开了另一扇门。他爱闯荡,也很有互联网思维。曾经组织亏损的摩托车队送快递、创办网站,这些经历使他被父亲“拽”回来踏实种树后,却蹚出了一条和父辈不同的道路——互联网治沙。
从“人工治沙”到“工程治沙”,老一辈靠的是“守住故土活下去”的悲壮和“人定胜天”的信念。到了第三代治沙人,他们更多是在尝试与大自然和解。对于种了一辈了树的父亲,郭翊说:“我感觉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种树上了。”那一刻,他读懂了父亲:种树,就是八步沙人在严酷环境里“活着”的证明。每种一棵树都是在为生存的尊严“争一口气”——沙尘肆虐下故土守不住,就意味着要背井离乡讨生活,那便和树一样没了“根”。
读懂了父亲,郭翊决定,不再漂泊闯荡。“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他把寄托在大城市的幻梦,变成了扎根家乡的坚韧。
三代人努力荒漠变绿洲
个人敢做梦,时代能圆梦。
让种树既有生态效益,又能看见经济效益,这是第三代治沙人不同于父辈们的思考。“我们的父亲好不容易让八步沙站起来了,我们要想办法让八步沙走起来。”互联网,成为“走起来”的关键。
两行梭梭树之间的间隔是2-3米,这给了郭翊他们发挥的空间。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树下的名贵中药材,接种成功后,经过两季的生长,就能进入采收期。经过4年的时间,苁蓉能进入稳产期,每亩地年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而如果在这片地里种粮食,一亩地的年收入最多也不超过500元。为此,当地成立了扶贫公司,按照年租金递增的方式,从移民区的农户手中流转土地。2019年,“蚂蚁森林”在黄花滩移民区的三个新村共计1.06万亩严重沙化的土地上开展梭梭造林公益项目。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农户们还可以到林场务工,每人每天有100多元的工资。
据统计,该项目创造的种植养护岗位,累计帮扶贫困户1100户,带动的贫困人口超5000人。而眼下,精养梭梭+嫁接苁蓉,“蚂蚁森林”作为“绿色基建”为古浪的治沙和百姓的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出路。郭翊形象地把这种嫁接称为给梭梭树“娶媳妇儿”。
目前,郭翊的团队共有5个人,都是大学生。“蚂蚁森林”能落地古浪,郭翊和伙伴们功不可没。从2018年初,他们就开始关注“蚂蚁森林”,希望争取到公益治沙资金。如今,蚂蚁森林在全国有5.5亿“种树合伙人”。肩负亿万网友的使命和期望,“郭翊们”在和风沙搏斗的时候,多了一份自信和坚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星明周靖博任泽昕张丹文/图
新闻推荐
古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每日甘肃网7月17日讯据武威日报报道(白天斌)近日,古浪县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暨县...
古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