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刚:为了那个绿色的承诺
郭万刚
本报记者石杰
“‘一夜大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这是八步沙当年的真实写照。一年又一年,沙子慢慢埋掉了我们的田地,一些人上新疆、走宁夏,开始逃离自己的家乡,黄沙严重威胁到了众人的生存,已经到了沙进人退的地步。但我的父辈们(第一代治沙人)面对肆虐的黄沙,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进军沙漠,非教人进沙退不可。”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代表、现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追忆道。
这位身形消瘦、皮肤黝黑的老人早已年逾六旬,于常人而言,这个年纪本是安享晚年的时间,就是国家公职人员也该退休了,而他却不能和常人比,作为八步沙林场场长,他使命在肩、身系重任,66岁了还每天奔波忙碌在各个治沙点上。在以他为代表的第二代治沙人的共同努力下,曾经被沙漠侵蚀的满目疮痍的八步沙,如今已形成一条横贯南北10公里,跨越东西8公里的绿色屏障。
郭万刚告诉记者,八步沙治好了,但还有很多像八步沙这样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治理,治沙事业还得继续。
“如今我们又承包了距离八步沙85公里的麻黄塘沙区,管护面积达15.7万亩,是
八步沙(7.5万亩)的两倍多。我们二、三代治沙人也要将这儿的沙漠变成绿洲。现在,我们有了治理八步沙的经验,另外还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新的机械化手段和更多的人力,我们一定能够再造绿色奇迹。”郭万刚颇有信心地说道。
然而,早在2003年,当7.5万亩八步沙彻底根治完成后,郭万刚他们又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
寒来暑往,春秋换季。郭万刚等人在治沙现场搭建的窝棚里度过了十几个年头,共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
“不单要防风固沙,还要有经济效益。今年,我们流转了土地12500亩,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5000亩,还有枸杞、红枣7500亩。”郭万刚告诉记者。
敢闯敢拼的治沙人“敢叫黄沙变黄金”。现在,他们种下的梭梭林、肉苁蓉、枸杞、沙枣、柠条都在生长中,曾经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长出了经济作物。他们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又获得了经济效益。
谈及其心愿时,郭万刚感慨道:“经过几代人多年的接续治理,我们古浪县的沙漠,整体向后推移了大概15到20公里。如果八九十年代老人们不治理八步沙,那我们的祁连山将会变成一片沙海。如今,为了我们的生存家园和子孙后代,还有父辈的誓约,我会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八步沙,教导后人持之以恒,将治理沙漠的事业一代接着一代做下去。”郭万刚言语间流露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见绿洲人不还”的豪气。
站在古浪县土门镇的高地上,可以看到明长城的遗址,长城在八步沙横穿而过,向远处眺望,就是延绵千里的祁连山。长城作为古老的家园屏障,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八步沙荒漠变绿洲的沧桑巨变。
新闻推荐
古浪县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更是全国“西菜东调”和甘肃省无公...
古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