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脱贫能贷“首桶金” 扶贫搬迁可“按揭”

鑫报 2016-04-26 00:20 大字

新华社兰州4月21日电  坐在新房里的沙发上,66岁的韩金山觉得自己在做梦:一年前,他家还住在祁连山区几间低矮昏暗的土坯房里,土坯房已有34年房龄,房子里白杨木的椽子不时掉“渣”。大西北上了年纪的农民都知道,白杨木极易沾惹好啃木头的虫子,做椽子只是迫不得已。

韩金山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人,老家黑松驿镇庙台子村地处祁连山区,多少年来穷得叮当响。韩金山清楚地记得,他家上一次盖新房,还是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家里分到耕地,又分到一些白杨树,当时刚刚而立的他砍了些白杨木,盖成了几间新房。此后30多年,韩金山一家虽然告别了饥肠辘辘,生活有了许多变化,但38岁的儿子韩菊海总想干点别的,手头却总是紧巴巴的。

2015年,古浪县启动“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工程,像韩金山这样的2.56万山区群众搬迁到一个名叫黄花滩的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韩金山自筹1万元资金,获得4万元易地搬迁补助款。其余6万元资金,则是由古浪县政府担保、贴息贷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贷款,贷款期限30年。韩金山说,这套房子是“按揭”来的。

古浪县西靖镇为民新村是一个一马平川的新灌区。韩菊海利用自家新盖的房屋开了一个小卖铺,儿媳妇则在刚刚建成的蔬菜大棚中忙着摘西红柿。韩金山说,前两年家里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竟又获得5万元***贷款,同样是政府担保、贴息。

像韩金山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2015年初,甘肃省还有98万户417万人,其中不少人“有想法,没办法”,因缺乏脱贫的“第一桶金”而被束缚手脚。为此,“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委、省政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力推金融扶贫。2011年以来,甘肃省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扶贫性质信贷产品,可谓“百花齐放”,有妇女小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牛羊蔬菜贷款、异地搬迁建房贷款等多种。其运行模式大同小异: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全部注资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为贫困群众提供免费担保,并对贫困户实行全额或差额贴息。

到2015年6月,甘肃省推出***贷款,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可以免担保获得最高5万元额度贷款,同样由政府贴息。记者从19日召开的甘肃省金融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截至目前,甘肃省已发放***贷款228亿元,受益的贫困户已近47万。

甘肃省政府金融办主任汤澜说,在金融扶贫的有力撬动下,金融资金向贫困地区大量涌入。2015年,甘肃省贫困地区的贷款余额达3312亿元,增长28.1%,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4.17个百分点,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的近四分之一。而数据显示,2010年,甘肃省贫困地区贷款余额仅为1004亿元。

据甘肃省扶贫办统计,2015年,甘肃省又有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5年底,甘肃省贫困人口减少到317万。

新闻推荐

开拓汽运新局面服务地方展作为——古浪县道路运输管理事业综述

刘红兵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要冲,位于乌鞘岭、毛毛山北麓,东倚景泰、南枕天祝,西北同凉州接壤,北邻腾格里沙漠与内蒙古毗邻。全县境内,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纵穿南北,省道308线、干武铁...

古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