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四五四”发展战略 着力推进古浪转型跨越发展
近年来,古浪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省委的总体要求和武威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创建金色大道核心区、区域性连片扶贫开发、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保障民生构建和谐古浪六项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围绕古浪跨越式发展这一主线,全面实施“四五四”发展战略,即“强工富农、生态立县、核心带动、人力资源开发”四大战略,大力发展化工建材、精细果蔬、舍饲养殖、旱作马铃薯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新兴建材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移民示范基地四大基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2012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1081万元,增长45.27%;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97万元,增长71.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1亿元,增长15.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708元,增长2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00.66元,增长21.3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达102.9%,上涨2.9个百分点。
移民搬迁与增收产业并重 扶贫开发奏强音
移民搬迁与增收产业并重 扶贫开发奏强音
金秋时节,走进古浪县黄花滩,被整理开发出的8万多亩沃野良田一展丰姿,945套高标准的新院落拔地而起,整齐排列在金色大道沿线的感恩新村里。
开发8万多亩土地,搬迁近5万人。这是古浪县继上世纪80年代五滩开发以来,移民搬迁的又一大手笔。
近年来,古浪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坚持走“基础设施改善、旱作农业技术支撑、特色产业带动、移民搬迁脱贫、劳务输出增收、科技教育扶智、基层组织保障”七条路子,全力实施生态移民、工业扶贫、产业富民和全民创业“四大工程”,推动山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贫困群众下山进川、转变为现代农民,下山进镇、转变为致富能人,下山进城、转变为创业带头人,下山进园、转变为产业工人,全县贫困面不断缩小,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使山区贫困群众早日下山入川、脱贫致富,县上整合黄花滩移民搬迁项目区6号即感恩新村和7号两个移民示范点,感恩新村社区工程预计投资1.3亿元,按照“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322”产业结构模式,发展特色林果2800亩、日光温室945座、养殖暖棚945座、高效节水口粮田1800亩。7号移民点主要探索“四下四进四转变”扶贫开发模式,计划搬迁南部山区相对富裕的农户300户约1200人“下山进镇”,围绕金色大道核心区建设从事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到2015年,古浪及古浪邻县的近5万人将相继从高深山区搬进黄花滩移民开发区。
之前,古浪还成功实施西靖乡高峰村生态收缩居住工程、十八里堡乡铁柜村生态移民项目,一个个通过移民搬迁的大项目、大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山区农民群众的生存条件,有效缓减了古浪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压力。
劳务移民是古浪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重点。
县上制定出台了《古浪县移民搬迁考核办法》,积极鼓励群众通过投亲靠友、承包土地、务工经商等方式进行劳务移民,努力扩大县外移民搬迁规模。并依托“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认真落实补助政策,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严格资格审查,统一组织输送,今年培训输送“两后生”700人,完成短期劳务技能培训492人,为2767名高职、中职在校生补助经费221.36万元。
该县大力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和节水增收入户工程,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社会帮扶等多种途径,加大扶持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以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为主的旱作农业,以蒜苗、娃娃菜等为主的高原夏菜,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和以枸杞等为主的林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全县每年推广旱作农业25万亩左右,累计发展设施农业3.14万亩,推广大田节水技术17.25万亩,落实高效农田节水面积20万亩,规模养殖户累计达到3.34万户,今年小麦、大麦面积较上年压减2.5万亩,全县发展以枸杞、葡萄、红枣为代表的生态经济林4万亩。
古浪县被列入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范围。根据中央和省上精神,编制了《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古浪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围绕基础设施、重点发展产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13个方面,谋划了6大类项目237项,规划总投资816.73亿元。
与此同时,县上还积极争取实施古丰乡整乡推进项目。计划投资400万元,搬迁移民500人,配套相关设施,扶持发展产业。结合“双联富民”行动,积极向省扶贫办汇报争取互助资金试点项目,争取资金215万元,在12个村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通过省市扶贫部门积极向国扶办争取世行贷款项目,计划将古浪县列入世行贷款第六期中国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县。
争建项目与兴办实事结合 双联行动求实效
争建项目与兴办实事结合 双联行动求实效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古浪县紧紧围绕“六大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强力协调推进,将“双联富民”行动与县上实际相结合,在务实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不断使行动向纵深推进。
行动开展以来,按照四级联动、全面覆盖的要求,省市县乡247个联系单位的6184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深入实际调研,摸清村户情况。县上把150个重点村按照六个类型梳理归类,分类指导,因村施策,逐户开方,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招,为贫困村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为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至目前,建立驻村工作站329个,选派251名机关干部担任联系村党支部副书记,培训“双联”干部4期316人,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科技讲座等活动1020场次。
古浪县把谋划争取项目作为推进“双联富民”行动取得实效的重中之重,先后谋划梳理总投资86.5亿元的重点项目7大类53项。在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53项重点项目中有11项列入2012年度投资计划;有129项小项目已批复,81项资金已到位。其中黄羊川镇张家墩村甘沟口组道路硬化、大靖镇北关村养殖小区水电配套等30个项目已竣工,完成投资653.61万元;黄羊川镇大南冲村渠道改建、海子滩镇通村公路建设、古丰乡冰沟墩村村组道路硬化等49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074.6万元。
县上研究制订了“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实施方案,积极汇报衔接,认真贯彻落实。
县财政注资1100万元,省上配套1000万元,成立了古浪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成4家便民金融服务站和7家便民金融服务点,实现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全覆盖。14个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即将投入运行;118项乡村公路项目已上报省市有关部门,今年批复实施的13项97公里已完成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新建村卫生室6所;在5个贫困村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正在选点改造。
争取中央、省级农村危旧房改造专项资金4323万元,开工建设3830户,竣工2963户。通过各帮扶单位的联系协调,全县向10所职业院校输送“两后生”100名,完成短期技能培训 4160人,输转劳动力9.71人次,帮助基层兴办民生实事650件,落实帮扶资金80万元,帮扶实物折价194万元,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315起。
联村联户连民心,为民富民真惠民。该县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双联富民”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对接省、市双联惠民政策,以150个贫困村为重点,减少贷款审批程序,缩短贷款发放时间,为11920户落实妇女小额贷款39819万元。启动双联惠农贷款,为首批530户发放贷款1600万元,上报申贷农户4986户。全面落实低保发放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齐抓 工业经济快发展
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齐抓 工业经济快发展
武威市委提出“工业强市”战略以来,古浪县立足县域石灰石矿产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围绕建园区、引项目、强服务、扩规模、增效益,集全民智慧,举全县之力,加大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化工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全县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7年至今,全县累计实施工业项目60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88亿元,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古浪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原动力。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编制完善了古浪工业集中区“一区多园”规划。“一区”即古浪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56.7平方公里,被省工信委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古浪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了省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和省工信委的批复。“多园”即双塔产业园区和新鑫工业园区。双塔产业园区包括工业片区、商贸物流片区和扶贫开发产业片区,总规划面积24.8平方公里,有润峰电力、华鹏玻璃、海纳塑业等企业入驻;新鑫工业园区包括土门工业片区、大靖工贸产业片区和古浪沙漠光伏发电基地,总规划面积31.9平方公里,有鑫淼精细化工、振业沙漠光电等企业入驻。目前,工业集中区累计投入资金2.47亿元,完成路网框架45公里及部分供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21户。
古浪县把争、招、抓、建工业项目作为考验执政能力的一项硬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干部全员抓,相关部门全力抓。今年前8个月,全县共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5项,总投资 78.4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89亿元,占年计划13亿元的93.23%。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6项,建成项目7项。续建重点工业项目18项,总投资41.86亿元,完成投资7.4亿元;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17项,总投资36.38亿元,完成投资4.66亿元。该县力争到2014年底,将鑫淼公司打造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2016年将双塔产业园培育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园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古浪县走出了一条全民招商引资之路。该县制定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建立了县级领导带头招商工作机制和部门、乡镇联动招商机制。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全体县级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采取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主动赴外招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和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园区。在第十八届兰洽会上,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项,总投资17.93亿元。
结构调整与特色产业培育发力
现代农业促增收
近年来,古浪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四五四”发展战略,以节水为核心,增收为目的,大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传统农业向现代节水高效农业转型跨越步伐不断加快。
古浪县采取规划引导、发动群众、典型示范、政策扶持、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有效措施,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建设,初步形成了山区人参果、食用菌,河灌区果树和井黄灌区精细蔬菜3个不同种植区域,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5万亩,年生产各类蔬菜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建成工厂化育苗中心6个,年培育种苗2000万株以上;建成标准化养殖暖棚4.93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325个;黄灌区、北部沙缘区和井河灌区已初步形成以生猪、肉羊、肉牛为主的片带规模养殖基地。
以金色大道古浪段为核心,大力扶持、推广发展以黄冠梨、枸杞、红枣、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累计完成栽培面积11.7万亩。在金色大道两侧宽50—100米的范围内,建成3800亩以黄冠梨、骏枣为主的特色林果长廊18.1公里,全部采用覆膜沟灌的节水灌溉模式,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积极探索沙产业开发,在北部沙缘区建成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1300亩,完成沙漠枸杞实验栽培3500亩。在南部山区发展山杏、沙棘等生态经济林1.15万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林业领域聚集,建成山区林下养鸡基地2处,黄芪、甘草等中草药实验种植基地2处。
该县积极推广以双垄沟播沟灌、全膜宽窄双垄沟灌、垄膜沟灌、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农田61.75万亩,开展玉米、马铃薯等试验研究27项。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用水观念有所转变,节水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对项目区农户进行直接补贴,有力地推动了大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的落实。
针对南部山区干旱少雨的实际,该县将梯田建设与旱作农业有机结合,在南部山区推广全膜垄作马铃薯种植,山区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支撑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该县在黄羊川、十八里堡、黑松驿、古丰等乡镇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建成高原夏菜标准园4个,面积3000亩,主要种植品种已达10余种,2012年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2.15万亩。山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黄羊川裕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华伟蔬菜保鲜有限公司为龙头,蔬菜运销大户为依托,个体贩运户为补充的蔬菜加工营销体系,开拓了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
该县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形成了山、川、沙综合治理模式。县域内天然林保护区、人工造林区、退耕还林区以及生态敏感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封禁,严禁在封禁区内从事放牧、砍柴、割草、采种、狩猎等一切不利于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的行为。突出利益在生态建设中的驱动作用,鼓励发展非公制林业经济,明确了其在生态建设中的法律地位,从而调动了各方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个体承包治沙得以蓬勃发展,造林大户也达72户,承包治理面积69万亩,成为全县生态建设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策划组稿:中共古浪县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本报古浪讯 (通讯员邢力文)中央纪委电教中心近日在古浪县黄羊川镇菜子口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捐赠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价值6万余元的电教设备和学习用品。 &...
古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