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泉”边的美丽“乡愁”

淄博日报 2019-09-09 03:20 大字

□本报记者汤继文通讯员周峰

近日,桃花泉村剧团的大戏如期开锣。在舞台上方,红底白字写着“桃花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咱们虽是小剧团,唱的却多是《燕王征北》《刘莲征东》《反潼关》这样的袍带大戏。”桃花泉党支部书记崔宝成十分自豪的对记者说,今年是第69个年头的演出了,共连演3天,每天三场,剧目都不重复。

桃花泉村位于原山主峰禹王山西北麓,隶属于博山区域城镇,三面环山、植被葱茏。据传,早年桃花泉村东南有一峡谷叫桃花泉峪,桃花泉峪中段有一山泉,泉旁有桃树,桃花盛开后,花落满地,人们称此泉为“桃花泉”,桃花泉村由此得名。

每年夏、冬两季,是桃花泉村传统的“大戏”时间,小河对岸的戏台子扎起来,村西的老槐树下便热闹起来。遮天蔽日的树荫成为村民们天然的“观众席”,男女老幼从十里八乡赶来,上千人在老槐树下隔河看戏。

桃花泉村剧团主要演出莱芜梆子戏。“早在1950年,村里就从莱芜市邀请戏班来演出,并组建了村剧团。老一辈艺人用上山抬石头挣来的钱买服装道具、请师傅教戏,一干3年多。1954年,剧团对外首演。”剧团“老人”崔林德介绍,村剧团繁盛时,常演的有《火攻记》《对花枪》《刘秀访将》等莱芜梆子传统戏几十出,还自编自演了《丰收之后》《黄梨进京》等现代戏,颇受百姓欢迎。

勒头、上装、扎靠、亮相……面对唱、做繁复的传统大戏《刘莲征东》,演员们满宫满调、一丝不苟,丝毫没有懈怠。“前些年戏曲不景气,许多传统大戏即便是专业剧团都不碰了,我们村剧团凭着老一辈攒下的‘家底’和演员们的一腔热情硬撑下来,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凝视着舞台上酣畅的表演、热闹的开打,70岁的戏迷盖元社激动地说。“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传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了。为保证剧种和剧目的‘原汁原味’,剧团老师傅手把手说戏,目前传承下来的看家戏已有20多出。”桃花泉村剧团副团长崔纪印说,“除了剧目传承外,演员们的行头以及演出道具、锣鼓家伙等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桃花村唱大戏’传承的是乡情,以戏为媒、传承历史,发挥着以文化人、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域城镇党委书记刘持庆说,桃花泉村围绕乡村振兴,实施自来水管线入户、旱涝保收田、村内河道治理等工程,对村办公场所进行升级改造,举办樱桃采摘节等活动,乡村旅游渐入佳境。开展小微扶贫、邻里守望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群众信赖的“百姓之家”。

“随着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我们将做活‘美丽乡村’这篇大文章,招徕更多游客到村里摄影、写生、看戏、旅游,留住桃花泉的美丽乡愁。”崔宝成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绿水青山入画来 市农业农村局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述之潼关篇

上善村人工湖一角?秦王寨社区窑上村入村道路?秦王寨社区新村全貌秋日时分,走进潼关县桐峪镇上善村,空气清新,环境...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