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起推出“70年·医路初心”系列报道

三秦都市报 2019-08-14 03:06 大字

乡村医生刘永生为患者检查开栏语

救死扶伤仁更广,悬壶济世爱犹深。

在第二个“8·19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浓厚氛围,陕西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三秦都市报》、三秦网开展“70年·医路初心”大型系列访谈活动。从今天起,陆续推出“70年·医路初心”系列报道,记者将深入医疗服务、疾病预防、综合医改、健康扶贫、妇幼健康、中医药发展等卫生健康工作的各个领域,选取亲身见证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个时期陕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变化的医务工作者们进行采访,通过个人视角,彰显医者为人民健康服务初心,展现卫生健康行业发展成就,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时代变迁,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团结凝聚卫生健康系统的力量,激发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神圣使命感,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切实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职业精神,为助力健康陕西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为了及时赶到患者身边,第一时间为村民看病,我花3万多买了一辆小车,让儿子当司机,这车就是村民身边的‘120’。”在渭南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就有这样一位让儿子随时开着私家车出诊的乡村医生刘永生。荒移村是潼关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刘永生17岁扎根村里,43年如一日,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如今六旬的他,依然坚持做一名基层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恪尽职守,哪里有病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刘永生,1959年5月出生在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他从1976年开始在乡村从医,43年来,先后接诊病人9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刘永生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陕西省优秀乡村医生”“三秦最美医生”等,荣获“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精神奖”“三秦楷模”等荣誉。

不为良相甘为良医

“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尽心尽力尽责!”这是刘永生的座右铭。

“在我两岁时左腿骨折,为了给我治病,母亲跑了3天,也没借上一分钱,最后村里的老支书给了我母亲20块钱,才治好了我的腿。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多学文化,长大做个好医生,让穷人富人都要看得起病。乡亲们一点一滴的帮助,都让我铭心刻骨,也让我懂得了感恩和回报。”刘永生告诉记者。

上高二那年,刘永生被村里推荐到港口医院劳动见习了35天。在医院里,刘永生很快学习掌握了打针、急救等基本知识。

“上世纪70年代,电影《红雨》在我们村上放映,红雨16岁就被培养当赤脚医生,走村入户,给老百姓看病,让我很羡慕。红雨是我的榜样,将来我一定要当一名人人夸的好医生。”那时候刘永生就在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

不为良相,甘为良医。1976年村上医疗站缺人,村上就推荐刘永生当了一名乡村赤脚医生。这年春季,当地麻疹病流行,很多小孩发烧、出疹子。他用板蓝根、鱼腥草、柴胡、金银花等熬成汤,给娃娃们喝,救治了不少正在上学的学生。1978年,求知若渴的刘永生到县医院进修一年,在这一年中他对医疗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返乡后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3年,从未停歇。

党徽挂胸口责任记心头

在1976年上高中的时候,刘永生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77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在党旗前宣誓的那一刻起,他就做好了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作为乡村医生,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守护群众的健康是我的职责,这是我面对党旗宣誓的初心,也是我选择当乡村医生的初心。”一说起当年在党旗前庄严宣誓的情景,刘永生依然心潮澎湃。

“在荣誉面前,不管荣誉有多高,未来我都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繁华,我都要保持我心中的净土,一心为需要的患者服务;只要群众笑开颜,我愿再干40年。”刘永生说这是他的心里话。

杨家庄村民杨志学老人身患多种疾病,在一次刘永生给老人换药时,老人就把自己想“一走了之”的想法告诉他,刘永生听后说:“叔,你记着,今天是6月17日,从今天起,你的医药费我全免,给你看病是医生的责任。从今天起,我既是医生,也是你的儿子。现在,儿子给父亲尽孝道,是应该的。”

行医43余载,刘永生免费救治的贫困患者不计其数,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受到远近乡邻的称赞。

选择做乡医就是选择奉献

古人诗言志,而刘永生,却用日记讲述着一位乡村医生的理想和追求,语言朴实,掷地有声。在刘永生的诊所里,有几十个他视若珍宝的日记本,这里面珍藏着他从医43年来的心路历程。只要一有空,刘永生就会拿起笔,用心在这个小本子上诉说。

“我从高中开始写日记,43年写了80多本。乡村医生那点事,如救人心得、治病感悟、出诊经历、新治病方法……我都记下来。”刘永生说。

“我只想把病人看好,让他们少受点苦。”……“选择做一名乡医,就是选择了奉献。患者的笑容,是我一生的追求。我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病人。”这是刘永生2015年10月日记里的一段话。

“我也是人,我有时候也很艰难,乡村医生收入不高,有一段时间老伴特别不支持我……在夜深人静时我也需要为自己鼓掌,写日记是我为自己加油的一种方式。”刘永生说。

2016年6月6日,刘永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将用我的医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全心全意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好多人担心刘永生会离开卫生室,但他说:“不求别人理解,但愿我内心无愧。我放不下我的病人,必须坚持留在乡村,哪怕说我是‘傻子’,我都愿意,给乡亲们看病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

本报记者阮班慧

70年·医路初心

新闻推荐

义诊送健康 服务暖人心

7月31日,市第二医院在潼关县开展“庆祝建国70周年”大型公益义诊活动。活动中,市第二医院与县中医医院专家为群众测视力、...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