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执行难”

渭南日报 2018-11-20 01:21 大字

潼关县人民法院 潘英儒

如果你问法院的同志,法院最难做的工作是什么,那一定是执行。都说执行难,那执行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在于申请人眼巴巴地盼着有结果,而被执行人一穷二白眼泪汪汪无法兑付;在于申请人心急火燎地催促执行,而被执行人千方百计地逃避甚至对抗执行。正因如此,最高人民法院把2018年作为“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胜之年。而我们法院的执行局是一支有着9名党员和两名预备党员的11人党员先锋队。我们习惯了在执行岗位上每日奔波,习惯了加班加点,习惯了在动用各种强制措施时所遇到的阻力甚至暴力对抗。当然,我们更享受案件顺利执结时内心的那份喜悦。

今年夏天,一位手提篮子的大爷敲开了我们办公室的门,进来二话不说就从篮子里拿了一大把杏放在了桌上,当要仔细询问老人缘由时,老人抢先说道:“这是我自己家里种的,您尝尝。”我还没有开口,老人又急忙说道:“很甜很甜的。”执行法官上前握住了老人的手,连忙招呼老人坐下,解释说:“您怎么大热天跑来了,上次给您送执行款,您不在家,我们就先让婶子收下了。”老人哽咽着赶忙说道:“收下了收下了,事情总算有个说法了。”

这位老人是一起刑事案件被害者的家属,立案之初,老人情绪激动:“为啥他做错事了还不赔偿,让我们眼巴巴地空等着,这是什么理。”执行干警立即携带有关法律文书和设备出发,一队奔赴老人家中了解情况,一队前往被执行人家中调查。到被执行人家中后,我们愣住了,一名年迈的老人坐在陈旧不堪的房屋中,我们犹豫了好久才开口:“老人家,你还有其他子女吗?”“没有了,就一个儿子,我知道他惹的祸,我愿意赔,我还能干点农活。总要给人家一个说法,我还清了,他出来了也没负担,可以好好做人。”随后,我们向关押的被执行人送达法律文书时,提及前往他家的情况时,他情绪激动:“为什么去我家,我做的事,我自己担!”但当听到老父亲的一席话时,一个一米八的壮汉哭泣得难以自制,反复念叨着:“爸,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最终,被执行人家属承诺每月给付赔偿款,直至案款给付完毕为止。案件的终结让我们执行干警都如释重负,只要能够案结事了,之前的路就没白跑,苦没白下,努力没白费。

通过这起简单的执行案件,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民群众那份朴实淳厚的感情,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竟能收获到群众这样的称赞,激励着我们把执行工作干得更好。在执行局工作以来,我能感受到来执行局的当事人都是心里满怀着期盼、希望,肚里揣着怨气、怒气而来,久久不能终结的执行案件拖垮了他们的耐心和理智。曾有当事人多次说道:“执行这么久也没个结果,钱我不要了,我就要个理,不争馒头争口气。”所以,执行案件的办理已经不能只是依靠传统执行手段扎扎实实、稳步推进了,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更快更好:在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模式下,乘着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的顺风车,精准识别申请人诉求,点对点、总对总、网络司法拍卖雷霆出击执行案件财产。再加上潼关法院执行局全体党员法官干警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奋勇直上、敢为人先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情怀,快速出动,提高执行效率,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真真切切地让当事人在执行案件中拥有获得感、满足感。这,是我们做为执行干警、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最好方式,也是对人民群众最深切的回报。

新闻推荐

潼关县人民检察院提升“两率一度”妙招多要让百姓支持先与百姓连心

今年以来,潼关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入户走访,深入推进潼关平安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队...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