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酿出甜蜜生活

渭南日报 2018-11-12 05:12 大字

本报记者高娟

“今年,我家二亩半葡萄卖了20000多元,一亩桃子也卖了5000多元。明年花椒也就有了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劲!”11月3日,在潼关县代字营镇瀵兴村,焦义常站在自家的葡萄园里,一边小心翼翼地给葡萄树剪枝,一边跟记者聊着今年的收成。

今年77岁的焦义常,因为前几年生病,加上妻子患有脑梗,让原本并不富裕的生活陷入困境。2015年,在精准识别中,他被确认为贫困户。在县物资行业办包联干部的精心帮扶和鼓励下,焦义常栽植了2.5亩葡萄。刚开始,因为缺乏技术,第一年葡萄挂果量不足,收入不理想。经过技术人员的指导,他依靠科学种植与管理,2017年葡萄产量上去了,价格也不错,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现在党的政策好,只要勤劳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看着地里的葡萄树,金灿灿的葡萄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老焦笑了,别提有多开心了。

“种葡萄也要讲技术,不同架式和树势要合理留枝,棚架每平方米6个~8个新梢,‘V’架每株不超12个~14个新梢,篱架每株不超10个新梢。新梢间距15厘米左右,保证叶片长大后不相互遮阳为宜。”谈起葡萄种植,焦义常侃侃而谈。

从葡萄地里回来已是下午两点,焦义常顾不上吃饭,急忙戴上手套和防护帽,来到庭院中的一排蜂箱前查看蜂蜜情况。

这些蜜蜂,是焦义常的“宝贝”,也是他每天最大的惦记。如果不把它们“伺候”好,他心里就不踏实。

焦义常是村里第一批养蜂人。养蜂既省力,又能赚钱。用他的话说:“比种庄稼、搞养殖好多了。”但这项“甜蜜”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因为没经验、没技术,饲养的蜜蜂没过多久死的死,飞的飞。但是他不气馁,迎难而上,认真研读养蜂秘籍,拜访养蜂达人,加上专家和技师的指导,蜂场生产一路看好,最好时年产蜂蜜100多公斤。尝到甜头的焦义常,今年又新增了8箱蜜蜂。

“我岁数不小了,但只要我能动,就要把蜂养下去!”焦义常满脸皱纹舒展开了,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幸福的笑意,“明年我家这些蜂,最少也能产1000多斤,一年最少也能轻松过万!再加上地里的葡萄、桃、花椒,对我而言,已经知足了,日子过得跟吃了蜜一样甜。”说话间,也吃完饭了,闲不住的焦义常又扛起锄头“陪伴”庄稼去了。

新闻推荐

潼关县市容环卫局 雨污分流工程给垃圾场穿上“雨衣”

本报讯(记者张绚丽)为了切实加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和杜绝雨雪水进入处理环节,最大程度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近日,潼关...

潼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潼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