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二版)追至武延川一带的萧河,

定西日报 2018-11-04 15:45 大字

(上接第二版)追至武延川一带的萧河,才生擒了叛将燕只哥。接着,又擒获了叛军首领土鲁。安西王至此北伐全胜,汪惟正迎拜在道旁,安西王一一列举他的功劳并嘉奖他说:“今天本王才深深地见识了汪总帅的才干!”接下来。安西王府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论功行赏,安西王颁授汪惟正以金尊、金杯、貂裘,并赐以卮酒。宴会上,礼宾执事称赞汪惟正说:“这是王爷专门赏赐明公的,不要拜谢!”并且把汪惟正安排在其他将领的位置之上。但汪惟正还是特意穿上貂衣,郑重地离开自己的座位,行大礼,再次拜谢安西王!由此来看,汪惟正真是谨遵礼制,一刻不离!

第二天,汪惟正启禀王妃说:“臣有老母,前日的战斗,因为敌众我寡,母亲生怕战而不敌,为臣忧恐不已。现在捷报已传到巩昌,昨天已经承蒙安西王的赏赐,不知老母能否沾一点王府的恩泽?”王妃说:“你竭智尽忠于我家,我家怎么能不念你的母亲呢?”王妃立即给汪惟正的母亲赏赐了珠络帽衣。汪惟正入堂拜谢,王妃说:“你的母亲真是有福之人,有你这样的儿子,所以才能得到皇家儿妇所制的衣服。拿去吧,代我向你的母亲祝寿。”

政清事简蜀人称便

世祖忽必烈召汪惟正来朝觐见,还没有到达京师,世祖就频繁地派遣几批使者催促。等到见到汪惟正,世祖特意赐宴,并赏以珍贵的饮食,还赏赐白金五千两,锦衣一袭,授金吾卫上将军、开城路宣慰使。

至元十七(1280)年,汪惟正授龙虎卫上将军,拜中书左丞,行陕西四川中书省事。由于行省的治所在长安,距离蜀地较远,一旦有事,就难以迅速有效应对。因此,皇太子召见汪惟正商议后,决定将四川与陕西分省。汪惟正请求在四川边陲为朝廷效力,但世祖念其长年行伍劳顿,特别下诏不允,并赏赐白玉带,皇太子也赏赐了锦衣。

四川自从遭受兵灾以来,人民没有固定的住所,经常避居于荒山野草之间,一闻马嘶,就十分惊恐,害怕得就像听见霹雷一样,立即卷起衣被逃避。汪惟正叹息说:“平川沃野之地,竟然也是这样萧条冷落,耕田凿井修葺旧屋者看不到几家,如此下去,人民如何安居乐业,蜀地何时才能得到有效治理?”于是下达了几条严格的禁令:“官吏军士一旦侵扰民众者,必须抵罪,接受应有的惩处!”从此,四川之地得到大治,政清事简,蜀人称便。不久,汪惟正升迁为资德大夫,其他职务仍旧。

至元二十二年(1285),汪惟正又被授予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左丞,回到治所长安。在去上都朝见的路途中,忽然感到腹痛。世祖忽必烈派遣太医赐给药物,并赐以御膳。等到疾病稍稍得到缓解,他就立刻上奏折,陈述对于几条重要的军国大事的建议。世祖对其所奏之事非常重视,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汪惟正就离开京师,西归于长安治所。这年八月,汪惟正行至华州(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境内及周边地区,因州境内有华山而得名,辖境屡有变化。华州前据华山,后临泾渭,左控潼关,右阻蓝田关,历为关中军事重地),他的腹痛的疾病又发作了,而且十分剧烈。当时,弟弟汪惟能、汪惟和在其身旁伺候,汪惟正对兄弟俩说:“我的病看来不会有起色了,祖母、父亲我都没有机会给他们养老送终,母亲看来又是这样,实在可惜啊。”其他的事还都没有说,就溘然长逝,这是二十九日的事情,享年四十四岁。十一月初四日,归葬于巩昌盐川之祖墓,一切遵照丧礼而行事。

汪惟正先娶石抹氏为妻,不幸早逝。蒙哥大汗后来将已故丞相耶律铸的长女许配于汪惟正为妻。耶律氏对长辈非常孝顺,对亲戚朋友十分慈爱,人们都称赞她是妇道的楷模。耶律氏生有二子,长子汪嗣昌,任武略将军、成都等路管军副万户;次子汪寿昌,任昭勇大将军、巩昌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兼巩昌府尹。三个女儿,长女嫁给了元帅蒲察瑞,其余两个还在家中。世祖忽必烈闻听汪惟正去世的消息,叹息惋惜了很长时间,诏命太常官员赐谥“贞肃”。

克缵武功光照先烈

汪惟正虽然出生于功勋世家,但却丝毫没有依靠祖宗功业盛气凌人的纨绔习气。他外表和蔼,待人平易,但其内心却颇有原则,表里如一。平常日子,在家事母极其孝顺忠爱,对待亲戚朋友、功勋宿将、伯叔伯舅,也恩礼有加,关系十分融洽,使人人能欢心愉悦。但是,一旦战事来临,发号施令,却军令严明,毫不马虎。家人或下属官吏之间偶然有了矛盾,都想向他诉说,但看到他坐在座位上,一脸的严肃沉默,都十分胆怯,不敢向他说明,纠纷就这样自然而止。战场上,虽然面临大敌,但他总是仪态悠闲,旁顾左右而言他,从不疾言变色。二十年来,他驰骋沙场,战胜强敌,攻取城池,不负秦人之望。但他总是谨慎谦虚,从不以功高名显自居,其好贤乐善的事迹,难以胜书。论者以为,汪惟正继承了其祖上的武功,光照先烈,为天下诸将之中最守信义者!但是,上天却不假其以寿命啊!

耶律夫人在京之时,认为商挺曾经在陕西供事过,对汪惟正的了解最为深切,就携带着几位儿子,请求他为汪惟正撰写神道碑,并恳切地说:“为了让他的功绩能够传之后世,此事非君还能托付给谁呢?”商挺难以推辞,先后为汪惟正撰写了神道碑文字,并作铭以纪之。铭曰:

山西出将,将出将门。粤稽汪氏,合古有言。义武始基,忠烈勤垣。及公堂构,有子有孙。秦蜀三叛,鲸鲵而奔。公以拆箠,挫毙狐豚。皇帝曰忠,锡马斯蕃。皇子安西,旌以金尊。国初纳土,比肩作藩。彼为寓公,我固本根。未艾而薨,巩人则冤。勋藏盟府,守典者存。盐川之阡,羊虎行蹲。刻诗丽牲,永表忠魂。

已故陇西文史学者戴楚石先生在其手抄本《陇西金石录》中,对《汪惟正神道碑》的碑石情况和碑文有详细的记载:

该碑为汪氏四大神道碑之一,立于陇西南门外大碑院(即陇西公祠堂),至今犹存,侧卧于南墙根,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碑石为汉白玉质地,现在身首分离。碑首为深浮雕蟠螭,已断裂,最大的一块搁置在近旁褐色的断碑上。碑身方肩,上下带榫头,左肩略残;高284厘米,宽139.5厘米,厚40厘米,周边饰缠枝牡丹纹。碑面中部受损开裂,经水泥修补弥合。碑座佚失不存。碑阳题“大元故资政大夫中书左丞行陕西四川中书省贞肃汪公神道之碑”27字,列三行,楷书,字径六寸。侧旁落款题“集贤学士太中大夫宋渤书”,下题“巩昌石匠提领王焕刻”。碑阴刻正文33行,满行83字。首行为标题,次行为篆额者及撰书者的具衔,宋渤(宋渤,元代诗人、书法家。官至集贤殿学士)、商挺都是当时翰苑巨匠,《元史》有传,可资参考。

此碑碑文,民国时代因碑石贴地,无法抄录,故世多不传。《陇右金石录》卷五仅录了铭辞;《汪氏族谱》虽首尾俱全,但经编者覆查,鲁鱼亥豕,实难凭信。据闻,《陇右金石录补》收有此碑全文,但不知据何而录,无缘拜读,不敢妄断。1987年秋,编者赴大碑院实地考察,并亲手抄录全文。当时,碑石侧卧,又靠近墙根,碑后仅容一人站立,编者在其间侧身躬腰,扭头转目,耗时耗力,艰辛实难言喻。碑阴铭刻久经风雨剥蚀,有几十处泐(le)蚀不清的地方,后经与《汪氏族谱》及《元史?汪惟正传》互相校勘,才得以弥补缺失。尽管如此,还有若干无法校补的文字,本着信传信、疑传疑的态度,暂付阙如。本篇即据大碑院碑石整理。

据碑文,惟正卒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一月初四日,由其夫人耶律氏向参知政事商挺求铭,刊石立碑一事,当在至元二十三年,即公元1286年。

新闻推荐

姜锋赴潼关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讯(记者刘居星)10月22日,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姜锋赴潼关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