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饥荒与李自成起义

渭南日报 2018-09-28 01:03 大字

编者按:

李商隐在《咏史》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刚吃过甜蜜幸福的月饼,很有必要再来忆苦思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本报记者颜伟

大明王朝末代的崇祯年间,多灾多难,风雨飘摇。外有清军铁骑南下,内有天灾连年,饥荒严重,加上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更使大明江山雪上加霜。

据《续华州志》等有关史料记载,崇祯初年,华州的灾荒十分严重。崇祯六年(1633年),旱灾、蝗灾汹涌而来。崇祯十三年,华州粮食奇缺,粮价飞涨,许多人被饿死。次年,因前一年的蝗虫幼虫大量繁殖,再次成灾。祸不单行,旱灾又紧随其后,灾民无粮无食,草木都被吃光,饿死的人“枕尸相藉”“死于道路者不计其数”。当时的华州知州邓承藩,开仓赈灾,但远远不够,他又劝富户捐出粮食赈济灾民。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扭转大饥荒的蔓延。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华州百姓程进昌等十几人,为使后人知道这一场大灾难,共同立了一块《感时伤悲记》的石碑。碑文简述了这次大饥荒的惨状,一斗米的价钱上涨了四十多倍,普通百姓只有等死。碑文写道:“出此大劫,回思苦状,可伤可畏,日夜难忘。”“嘱咐一块石,记载千古愁,来世有见者,难道不泪流。”《感时伤悲记》碑铭记着大饥荒中华州百姓的血泪苦难,1960年才被迁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

据气象学家竺可桢等学者研究,明代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长时间大面积的干旱。明朝中叶,即1500年至1700年后的200余年内,太阳活动进入极小值期,全球处于“小冰河期”气候。1620年至1720年期间,汉水七次结冰,淮河八次结冰,太湖与洞庭湖四次结冰。在万历一朝的四十八年中,陕西有灾荒记载的达25年之多。其中如万历十五年(1587年),韩城、合阳等九县大荒疫,“米涌贵,斗值三千钱,人相食。”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草木既尽,剥及树皮”“道殣相望,村空无烟”。天启、崇祯年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直至明朝灭亡,史称“崇祯大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中华历史所罕见。主要区域在西北、华北,其中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先后都连旱五年以上,陕西、河南连旱七年以上。

在崇祯皇帝看来,民间沸反盈天主要是由于“抚字失宜”,也就是地方官没有做好安抚、抚恤、招抚等工作,以致造成“民穷为盗”。问题的原因在各级官吏,只要做好了饥民的安抚工作,社会就会安定。但这谈何容易?没有粮、没有钱,地方官也无能为力。矛盾一触即发,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崇祯二年(1629年),米脂农民李自成跟随闯王高迎祥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陕北靖边、定边、安边和甘肃固原一带。李自成布衣粗食,体谅部下,麾下将士作战骁勇,号令严明,深得百姓拥戴,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加入农民军。

高迎祥、李自成参加了各路农民军汇集的荥阳大会,并攻占了明朝皇帝的老家凤阳(今安徽)。高迎祥、李自成又反攻陕西,征战于关中及今甘肃东部各地。

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曾在渭南击败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失利后向东进军华州,再经华阴潼关南塬进入河南。老闯王高迎祥在周至被俘遇害,众部下推举李自成为新闯王,继续率领农民军转战陕、甘、川交界地区。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农民军攻打至潼关南塬,又被洪承畴、兵部尚书孙传庭围困,伤亡甚多。李自成与部将十八骑突围,逃往商洛山中。第二年,因加入数万饥民,农民军在河南声势日壮。

李自成采纳“先取关中,建立基业,资其兵力,攻取山西,后向京师,进战退守,万全无失。”的建议,再次挥师关中。这一次,孙传庭在河南汝州(今河南省临汝)被李自成打败,官军死伤四万余人,损失辎重兵器数十万。

官军此战原为长途奔袭,试图以战养战,可怜粮草供应不上,士兵们不得不采集没有成熟的青柿充饥,因此河南人将此战称为柿园之役。孙传庭率兵退守潼关。李自成率数十万大军势如破竹,直逼潼关城下,明军据险顽抗,农民军利用缴获的孙传庭“帅”字大旗,伪装成掉队官军,诈开潼关大门一拥而进。官军顿时大乱,只能弃城逃向渭南。

孙传庭布重兵把守渭南城门,农民军避实就虚,绕攻后方。举人王命诰做内应开门迎接,农民军蜂拥而入,与官军展开巷战。李自成以十万之众围攻孙传庭。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崇祯皇帝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任何追封。《明史》评价:“传庭死,关以内无坚城矣。”可叹为明朝奋战至最后一刻,也没有落下忠臣的美名,反倒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孙传庭“忠靖”。他的妻妾和两个女儿都投井自尽,八岁的儿子被一老翁所救。

孙传庭战死潼关后的第五天,西安失陷。

李自成率部进攻西安。王根子开东门投降,西安城破。李自成又亲率大军,先后攻破延安府、米脂、清涧、榆林等城,后移师进攻兰州、西宁等地。所到之处无不焦炭黑土。

例外的是,李自成攻占蒲城、白水、合阳、同州时,曾下令将各地所有牌坊一律拆除。但进驻同州城内马家巷后,对为官清廉,能体察民情的马自强却令其保留祠堂、牌坊和匾额,以示崇敬。至此,陕西境内州、县悉归义军占领。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清顺治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举行了建国大典,自己在“成”的上头加了个“日”,更名李自晟,国号大顺,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封侯拜将,更定官制,开科取士。李自成督领百万大军由龙门飞渡黄河,破汾州,一举攻取太原,挥戈北京,合围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走投无路,在煤山(今北京景山)寿皇亭上吊自杀。大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灭亡。

功劳簿上没有歇多久,李自成占领北京一个多月后,强大的清军席卷而来。

崇祯皇帝曾斥国库巨资制造五百多门威力巨大的红夷大炮。他试图用这些大炮捍卫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杀了,可他留给李自成的这些大炮举足轻重,是一把改变战况的双刃剑。

李自成纵容手下刘宗敏大肆劫掠斩杀明朝官员,把业已倒向自己的官绅推回到敌对方面。即使对清官也严刑峻法,逼迫上供,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李自成败退陕西的消息一传出,各地旧势力迅速反扑,他所建立的地方政权被一一推翻。

更可怕的是他纵容手下——刘宗敏霸占了宁远总兵吴三桂的老婆陈圆圆。吴三桂本已打算归顺,当他得知陈圆圆被俘,“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进入山海关与李自成决战。兵败后李自成仓皇逃离北京时,又将这批大炮留在北京。

清军占领北京后,多尔衮看到大炮,如获至宝。李自成逃回陕西后,在潼关设置重兵防守,形成一道屏障,阻止清军继续西进。1644年十月,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立即兵分两路大举出击。一路大军入陕,先取陕北,再下西安,围剿大顺政权。另一路挥师南下,直指南明弘光政权。

双方在潼关形成对峙之势。这时,李自成大顺军五万余众,清军三万人,在十二月决一死战。

李自成据守关前高地,阻击清军,可两百门大炮运抵潼关,一字型摆到了阵前,形势逆转。在大炮猛烈的轰击下,城墙如同蚁穴。李自成背水一战,派出敢死营出城冲击清军,在威力无比的炮火面前,这些努力都是以卵击石。大势已去,李自成撤出潼关,逃回西安。撤出何等匆忙,就连打包好的粮草辎重都来不及带。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进入潼关,占领华州,扫平西安。

李自成后来下落不明,一说是在湖北九宫山被村民误以为强盗打死,一说是出家当了和尚,还有一种说法说他老死山林了。

横扫大半个中国、灭掉大明王朝的李自成最终功亏一篑。他出身农民,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穷苦农民的拥护,最终当上了皇帝。但是,李自成及其部下进京以后很快滋长了腐化思想,政治上处理不当,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在进攻下迅速崩溃。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就这样失败了,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新闻推荐

大办宴席 公车私用 私车公养 挪用公款 渭南市纪委监委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华商报讯(记者卫楠)9月18日11时49分,渭南市纪委监委通过官网“西岳清风网”通报了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潼关县...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