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张养浩真正“活”在济南

齐鲁晚报 2018-09-19 02:57 大字

据记者报道,张养浩故居遗址所在的区域,已被济南市有关部门规划成了居住商业混合用地,现这一片区即将建设的安置房已经完成了选房,这位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的故居遗址,面临着被征收的尴尬。

张养浩最为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那首选入中学课本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了,其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穿越数百年的时光,仍然可以直击今天的人心,令人唏嘘。不过,同样令人唏嘘的是,历经数百年风雨保留至今的其故居遗址,却要在城市的发展中彻底消失了。

实事求是地讲,城市要发展,必然要伴随着拆迁和建设,未必所有名人住过的房屋都要一概当做纪念场所来保留,名人故居是否需要保护,取决于它的文化价值。像张养浩故居遗址,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张养浩故居,因为这里“已经没有过去的建筑物”,大部分建筑都是现代重建的,并不是“文物遗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相关部门在这个地块上建安置房在程序上并无不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毫无价值,毕竟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都可以证明这里是张养浩故居所在。如何在城市建设和名人遗迹保护之间达到一种平衡,需要有关部门细细思量。

人们对于张养浩故居遗址的争论,更多反映出的是对地方保护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的关注。以济南为例,这座号称“名士多”的古城,市级以上名人故居类文物保护单位仅有十处。根据是否加入“文物保护名录”来决定是否保护一处古迹的做法,令济南很多不在名录的文化遗迹灰飞烟灭。一些名人故居如周永年故居、马国翰故居、丁宝桢故居、辛氏公馆等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相继被拆除,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遗憾。

名人故居的拆除往往都伴随着城市记忆的消失。就拿张养浩来说,估计很多人也仅仅知道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至于他的生平事迹,又有几个人知晓?人们担心,张养浩故居遗址被拆除了之后,关于张养浩的相关文化也会“做了土”。有鉴于此,相关部门不妨在新开发的小区为张养浩“留个地方”,或立塑像作为纪念,或以适当方式进行宣传,让张养浩真正在济南“活”过来,让关于他的文化不迷失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

相对于张养浩故居遗址存留的争论,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与张养浩相关的文化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养浩故居遗址不仅要“保护好”更要“利用好”,否则,就算张养浩故居遗址保存下来了,也只不过是高楼夹缝间的一个盆景罢了。

新闻推荐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让数字化“兵马俑”走出国门

援疆传授“西电经验”,搭建数字化平台将“兵马俑”文化传播海外,放弃高薪工作扎根基层……他们为祖国建设、文化传播和基层...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