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住四府街

西安日报 2017-11-23 00:00 大字

周媛

家住四府街,每天从小南门出出进进,不知走了多少遍。我出生于南四府街,40多年来就生活在这里,从未远离过,说熟悉已远远不够,应该说我与这条小街早已融为一体,我的身体里散发着这条街的气息。

时常有人问我家在哪里,一听说是“四府街”,熟悉西安的人会说:“噢,那你是在城圈圈里长大的。”过去城里城外以城墙为界,出了城墙,城外是大片麦地、菜园,小寨当时还是很偏远荒凉的地方。

这条街不长,从小南门到琉璃街,总共657米,走路十来分钟,过了琉璃街就是西大街,再朝东走就是钟楼。四府街不宽,仅能同时平行两辆汽车。它和许多东西向的小街巷相通,从南向北有报恩寺街、太阳庙门、冰窖巷、五星街(原土地庙十字)、梁家牌楼、盐店街等等。这一片区域位于西安城圈的西南角,在清末民初一直到解放前,都是西安城一些文化名人和大商贾的聚集地,当铺、钱庄、盐号雄霸一方,一些商人富甲一方,甚至买下了整条街巷。不知从何时起,五味什字和五星街把四府街分成南北两段,这条街又分成南四府街和北四府街。

西安是一座古城,它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拥有秦兵马俑、大雁塔、碑林、钟楼等世界级的文物古迹上,更隐现于一条条寻常巷陌间。在西南城角这一片,许多老巷子都保留着历史的珍贵遗存,是西安厚重历史和人文色彩的见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安城那幽静祥和的街巷,清雅的四合院被浓荫的古槐遮掩,随便碰到一位长者,就能说段周秦汉唐的逸闻趣事。

四府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四府街所在地就位于皇城里,街上有鸿胪寺、司天监、御史台、太史监、宗正寺这些官府衙门。明代时,这一带被称为“水池坊”。相传明洪武年间,秦王朱樉的第四子府第在此,四府街之名由此而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府街上还有龙巷、先贤巷、杜甫巷等小胡同,传说杜甫巷曾因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此居住而得名,但未得到考证。

清代时,四府街南头没有城门,城墙上有登城马道。那小南门什么时候才有的呢?据老辈人讲,旧社会这里有座火神庙,庙里还有神像,人们俗称其为“红庙”,并将南四府街与报恩寺街、太阳庙门形成的这个路口称为“红庙门”。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飞过潼关,对西安城狂轰滥炸,城里的人纷纷钻入防空洞,或奔向城外逃命。为方便市民躲避日本空袭,政府在南城墙红庙门处凿开一座城门,作为防空便门,因在大南门西边,俗称为小南门。从此,四府街成为一条连接城墙内外的干道。

在小南门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的“井勿幕门”几个字清晰可见,不错,这是小南门的官名,取此名是为纪念陕西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先生,而四府街也曾一度更名为勿幕街。

在我的印象中,四府街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街道。

街道两旁是浓荫蔽日的槐树、皂角树。粗壮的树干,伸向高空的树枝,一年四季变幻着色彩:早春,枝条上最先绽出嫩绿色的树芽,惹得一树葱绿,随着天气渐暖,叶子的颜色逐渐变深,一天一个样;到了夏天,蝉儿开始在茂密的树枝间鸣叫;而深秋,树上就结满了皂角,有心的人捡拾一些,回家用开水煮过,便成了洗头、洗衣上好的东西;冬天呢,叶儿落尽,树的枝干呈现出原有的姿态,如果枝条上再落满了雪,那就更有一番别样的景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在市绿化队工作,我之所以跟四府街上的树有特殊感情,是因为有些树就是我母亲当年亲手栽植的。

当时四府街的北边有一家粮店,斜对面是一家国营食堂,里面供应的小笼包子香气浓郁,堪称一绝;南边有一家杂货铺,卖些酱醋盐糖糕点等日用百货,里面常有让小孩子眼馋的东西。再往南是家菜市场,卖的都是白菜、萝卜之类的大路菜,茄子一分钱两个。买豆腐的队伍总是很长,当时还是凭票供应。

夏天酷暑难耐,父母就胳膊下夹着凉席、领着我们上城墙纳凉,城墙上到处是人,小孩子们追逐打闹,大人们听戏聊天,躺在凉席上感觉星星触手可及。

我小学上的是四府街小学,学校不大,但很有历史。清光绪年间,四府街有一家湖广会馆,当时很有名,其横跨五味什字南北,位于四府街街西。解放前,会馆内创办有“两湖小学”,解放后,在两湖小学的基础上,利用湖广会馆原址,又创办了“四府街小学”。四府街小学的老师跟学生特别亲,放学后,老师常把学习差的同学带回家补课,监督完成作业,且不取分文。记得三年级时一位老师要调走,全班同学哭成了一片。现在这所小学已不存在,原址成为西安电大所在地。

从上学到就业,我都没离开过四府街。庆幸的是,在城市化改造的步伐中,四府街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当然,街道两边的平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临街店铺,但门面都不大,装饰也比较朴素。因为在城圈内,四府街的楼层高度不能超过城墙,因此它依然显得古朴。

驻足静思,我时常想起儿时伙伴欢快的笑声,听见大人们下班回家时的自行车铃声,记起母亲在院门口喊我回家吃饭的神情……几十年来,对于这条街,我常看常新,百走不倦。它身处闹市,却少喧嚣,并且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不错,柳青、杜鹏程这样的文坛大家曾在四府街讲过文学课,使许多文学爱好者获益匪浅。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它是西安日报社所在地,报社门口的阅报栏曾吸引着许多市民驻足。因为知书达礼,崇尚文化,这条街的人们绝少纷争,显得气定神闲。

四府街上的树几乎没被砍伐过,如今愈显高大。砖铺的人行道四季整洁,从南到北,就像是在林荫中穿行。它是小街,如今却聚集着超高的人气,陕西特色小吃在这里荟萃,许多人大老远慕名来吃“小南门葫芦头”“梆梆肉”。此外,“汉中凉皮”“岐山臊子面”“粉汤羊血”“老兰家羊肉泡”也是食客众多。

小南门早市也是相当有名,清早五六点,早市开张,四府街南端、顺城巷两侧拥满了各种摊位,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沾着露水,衣物鞋帽、锅碗瓢盆、日用百货应有尽有,俨然一个大型超市。四街八巷的市民早早赶来,将这里拥得水泄不通,人流熙攘,好不热闹。

四府街是西安城中一条寻常的街道,它与城墙相交,穿越历史,步入现实。它是美好的,鲜活的,它传承着厚重的文化,不断演绎着新的生活。

新闻推荐

征地约定补偿98万 付55万后不给了 被征地村民:政府部门不守约定 潼关县征迁办:受要挟签下的协议无效

华商报渭南讯(记者卫楠)潼关一村民6.03亩土地被征收,上月与潼关县征地拆迁办公室(以下简称潼关县征迁办)签订协议,约定补偿98万元,55万元到帐后,剩余43万元,政府却不给了。对此,土地被征收村民认为政府部门...

潼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潼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