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朝邑那座逝去的渭北古城

渭南日报 2017-06-09 08:54 大字
  严步青

  在黄河西岸的黄河边,曾经有一座古老而辉煌的城池——朝邑古城。尽管朝邑古城并不是因黄河而建,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黄河让朝邑城演绎了一幕幕特有的故事,赋予了它灵魂,而最终也是因为黄河,从而导致了朝邑古城消失。

  古城当秦晋要冲,枕山河之形势,自建城那天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初期,奔腾不息的滚滚黄河和潼关曾经是弱小的秦国抵御东方列国入侵的天然屏障,因此朝邑所在的这块当时被称为河西之地的地方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战国后期,黄河则成为强大后的秦国向东扩张,吞并六国的障碍。为做好秦国消灭六国的准备,秦国于是在朝邑蒲津关架设了黄河上的第一座桥——蒲津浮桥,从而使朝邑成为秦国东扩的桥头堡。

  蒲津浮桥连接秦晋,一时间车马萧萧,刀枪铿锵,成为秦人出征一统六国的重要运兵及物资通道,相当一部分赳赳秦人,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吞并六国的战争。秦军所到之处,整个六国在秦军的铁蹄下颤栗。无数的秦国将士血染战衣,抛骨荒野,让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国一顶顶王冠纷纷落地。六合毕,四海一,虎狼之师的秦军最终以武力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

  没有了战场的风声鹤唳,战马嘶鸣,古老的朝邑这块土地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昔日的光彩,千百年来,朝邑的蒲津浮桥不仅为兵家所用,亦是当时一条经济动脉,使朝邑成为“东通三晋,亦多大贾”的物资集散地和军事要冲;到了唐朝,随着唐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加之长安和各地的经济文化活动更加频繁,各种商贾交流及商业贸易活动的空前繁荣,于是在蒲津关铸铁牛、铁人置黄河两岸系铁索,建成了铁索连舟的固定式浮桥。浮桥横跨黄河天堑,使朝邑古道成为长安连接山西乃至中原的交通枢纽,又因其土地肥沃,沃野万顷,盛产粮、棉、油、人民富裕,文风甚盛,商业文化异常活跃。

  昔日朝邑城内除了东街的县衙,还有陕西东府规模最大的城隍庙、文庙、岱祠岑楼、金龙高塔等,以及规模宏大的皇家行宫——长春宫,其中有些建筑相传是鲁班所建,巧夺天工,十分精美。另外,清朝时又在古城的西边修建了被称为天下第一仓的——丰图义仓。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朝邑城一年四季官差穿梭,三街六市商贾云集,常常已到深夜仍是灯火辉煌,繁华异常。更有那些进京赶考的学子和文人骚客、名臣贤士经由往返,莫不在朝邑古城休息逗留,而这些文人过客,远离家乡,同时也是一些漂泊于天地间为命运、生计、仕途奔波的游子。每逢佳节,思乡思亲之情窦生,于是和当地人一起登上岱祠岑楼或者城隍庙等高台,幽思怀古,抒发情怀。

  登上朝邑古城的高处极目远望,黄、洛、渭三河自天边来,宛如三条飘带汇集于一处,太华、中条二山仿佛就在眼前,一望无垠的黄河、渭河滩地茫茫苍苍,山坡之上树木掩映,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情此景,让那些文人骚客产生多少遐想,于是把朝邑美景总结出了“长春晓月、华岳来云、洛岸桃花、黄河秋涨、渭川烟雨、紫阳夜月、金龙高塔、岱祠岑楼”的朝邑八景。

  1959年,为根治黄河下游年复一年的水灾,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古老的朝邑县城被规划为库区。为此,那座在老辈人口中曾经被描述为宫殿般的朝邑古城以及那些千年建筑被拆毁,在关中东部屹立了千百年的朝邑古城于是在地球上消失,朝邑县从此并入大荔县,延续几千年的朝邑县历史从此中断。万幸的是,岱祠岑楼、金龙高塔、丰图义仓这些古老的建筑因在河滩边沿高处的朝板塬上而得以保留,成为我们今天追忆那段风雨沧桑和透视历史风云的佐证。

  没有了朝邑古城,繁华的黄河滩地一时人烟稀少,被人们传颂一时的朝邑八景从此渐渐很少被人们提及,但关于朝邑县的故事、文化、建筑并没像历史长河的过往云烟一样而从此消散,它仍在朝邑人一辈辈的记忆中。

新闻推荐

西北大革命的雄浑史诗革命先驱者的心路历程《西北远征记》评介、兼述宣侠父对中国新文学所做的贡献◎吴春岗雍忠德

西北大革命的雄浑史诗革命先驱者的心路历程——《西北远征记》评介、兼述宣侠父对中国新文学所做的贡献◎吴春岗雍忠德宣侠父(189——1938)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能文善武,智勇兼备,是...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