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崇文入川平叛 进入成都秋毫无犯

华西都市报 2017-05-28 05:28 大字
高崇文画像

唐朝时,高姓人除高俭、高冯、高智周、高郢和高璩5个当过宰相的外,还有高仙芝、高适、高崇文、高霞寓、高瑀、高骈、高固、高仁厚等名将,其中有4人被封王。

高仙芝:讨伐安禄山叛乱,遭到宦官陷害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相貌英俊,善于骑射,骁勇果敢。

少年时,高仙芝跟随父亲高舍鸡到安西(今新疆库车县皮朗旧城),父亲因立有战功,当上游击将军。高仙芝20多岁时,当上将军,与父亲的级别、待遇一样。

到开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吐蕃占领唐朝的属国小勃律,唐朝曾3次出兵,都失败而归。天宝6年(747),唐玄宗下诏,以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

高仙芝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任安西节度使。天宝8年(749),高仙芝入朝,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

第二年,高仙芝再次奉命出击西域,打败吐蕃,被誉为“山地之王”。天宝14年(755),高仙芝被封为密云郡公。

同年,安禄山叛乱,高仙芝被任命为副统帅,出征讨伐,进屯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市西)。由于叛军都是精锐部队,唐军连连失利,高仙芝退守潼关。

随高仙芝出征的监军宦官边令诚,多次干预仙芝的军事部署,两人产生了矛盾。退守潼关后,边令诚趁机入朝诬陷高仙芝。

唐玄宗大怒,派边令诚赴军中把高仙芝斩杀。安禄山攻陷长安,边令诚等人开门投降。边令诚后来逃出长安,被唐肃宗斩首示众。

高适:是一个边塞诗人,更是一个武将

高适,渤海高氏蓨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高适以边塞诗人形象著名,但他也是一个武将。

高适出身于官宦家庭,青年时家道败落,生活窘迫。他曾四处游历,两次出塞,在一些地方做过幕僚,有过短暂的打工史。一晃年过四旬,他仍在家耕地,甚至潦倒到差点当乞丐的地步。

天宝8年(749),46岁的高适终于考中进士,出任封丘县(今河南封丘县)县尉。3年后,高适辞官,第三次出塞,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市)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做书记官,由此开始进入顺畅的仕途。

天宝14年(755),52岁的高适出任左拾遗(监察官职),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高适跟随唐玄宗到成都,被提拔为谏议大夫。同年底,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谋反,高适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李璘。

至德2年(757),讨平李璘后,高适又受命征讨安史叛军。第二年,高适因直言,被贬官为太子詹事(掌管太子宫中事务的官职)。

乾元2年(759),56岁的高适出任彭州刺史,再次与四川有交集。第二年,高适改任蜀州(今崇州市)刺史。广德元年(763),高适迁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唐朝在今四川中部设立的节度使,治所在成都)。

广德2年(764),高适迁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为渤海县侯。第二年,62岁的高适去世,被追赠为礼部尚书。

高适是盛唐时的著名诗人,以擅长边塞诗著称。他与另一个诗人岑参,是盛唐时边塞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并称为“高岑”。

高崇文:一生最辉煌功绩:入川讨伐刘辟

同样任过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高姓名将,还有高崇文。

高崇文是幽州(今北京市)人,先祖是西晋末带领渤海高氏数千家迁往幽州的高瞻。

高崇文出身官宦世家,父亲高行晖熟读诗书,知晓兵法。安史之乱时,高行晖被任命为怀州(今河南沁阳市)别驾(相当于副刺史)。乾元2年(759),高行晖因病去世,享年69岁。

高崇文少年从军,生性朴厚寡言,不喜欢读书,看到书就头疼,但聪颖敏慧,才智过人。

高崇文的职位逐步上升,累官至金吾将军。贞元5年(798),吐蕃侵犯宁州(今甘肃宁县),高崇文奉命援救,大破吐蕃,获封渤海郡王。

高崇文一生最辉煌的功绩,莫过于平定四川刘辟之乱。

元和元年(806),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割据西蜀,围攻在梓州(今三台县)的东川节度使李康。宰相杜黄裳推荐时为神策军将领的高崇文为帅,入川讨伐刘辟。

当时高崇文驻扎在长武城(今甘肃泾川县泾明乡长武城村),平时按临战的要求训练士卒,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征。高崇文卯时接到命令,辰时就整装出发了。

高崇文从斜谷(今陕西郿县西南)入川,经阆州(今阆中市)直扑梓州。刘辟部将望风而逃,高崇文进驻梓州。朝廷任命高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行使节度使职权。

为阻止高崇文,刘辟在鹿头山(今德阳市黄许镇境内)筑城。高崇文八战八胜。此后,高崇文长驱而入,没受到任何抵抗攻克成都。

刘辟等人投奔吐蕃,高崇文派人追杀不舍。在彭城羊灌田(今都江堰市西),刘辟投江未死被活捉。

高崇文进入成都后,在街头驻扎下来。成都城内的店铺没有受到惊动,交易正常进行,市场上的货财堆积如山,也没有遭受丝毫抢掠。

高崇文把刘辟等人送往京城,其余的人一概不追究责任。在高崇文从容不迫的处置下,西川完全平定。

同年,高崇文因功升任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一说为副使),改封为南平郡王。为铭记高崇文的功绩,唐宪宗下诏在鹿头山下为高崇文刻石纪功。

在四川干了一年时间,高崇文不想干了。他不喜欢繁琐的政务,向往镇守边疆的激情生活。

唐宪宗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今陕西彬县)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京西诸军都统。

元和4年(809),高崇文在任上病逝,享年64岁,唐宪宗为他停朝3天,追赠为司徒,赐谥号“威武”。

高崇文的大儿子高承简,也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高承简最初是忠武军(今河南淮阳县)部将,后进入神策军,跟随父亲平定西蜀。

元和12年(817),宰相裴度征讨割据的蔡州吴元济。高承简临危受命,将帅一心,占领蔡州,擒获吴元济。

朝廷以郾城、上蔡、遂平3县组成溵州,高承简出任刺史。在任期间,高承简颇有政绩,百姓感恩,为他立石颂功。此后,高承简又转任邢州刺史、宋州刺史等。

大和元年(827),高承简迁任检校工部尚书、义成军节度使、郑滑颖等州观察处置使,晋封为尚书右仆射(宰相官衔)。

同年,高承简入朝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充右街使;出为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不久,高承简病逝,被追赠为司空,谥号“敬”。

据安徽宿松县《高氏宗谱全编》中记载,高承简有后裔世代居住在今崇州市。传到高祖一,曾在元朝担任淮南行省都事。

高承简后裔中的高继尧、高继周,从四川迁居江西饶州,后来有4兄弟分迁在江西九江、上饶,福建建宁,安徽宿松和湖北黄梅等地。

新闻推荐

潼关县国土资源局

转作风,促发展,与民心谈心,推动全局再上新台阶。近期,潼关县国土资源局召开“作风建设年”活动服务对象座谈会。简要回顾了全局近年来在作风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所取得成绩和目前的现状,以及努力打造...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