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体育+”助推供给侧改革 全民健身激发城市活力 ——渭南市副市长高洁谈渭南体育追赶超越

陕西日报 2017-03-31 10:03 大字
2016年全国百城自行车比赛在渭南市举行。

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去年7月在渭南市体育中心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更多元的功能,体育事业被提升到新的高度。陕西省体育改革不断深化,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体育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功申办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以来,全省体育战线各级部门以筹备全运会为契机,奋力追赶超越,开创体育强省和健康陕西建设新局面,改革创新发展体育事业。渭南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刻认识和把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改革创新,务实进取,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体育+”已经成为渭南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不仅激活了这座城市,也让群众获得感大大增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渭南市副市长高洁,请她介绍近年来渭南市体育事业发展的亮点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1 “体育+旅游”拉动三产发展初显成效

2017年1月,在陕西省两会上,高洁委员提出了《大力推进“体育+旅游”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模式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案,引起与会代表及媒体的高度关注。这来源于渭南市在体育发展模式上的大胆尝试。

2014年至2016年,渭南共举办中省市重大赛事活动97项,通过国际国内一系列精品赛事的举办,融入民俗文化旅游、特色美食街区、农副产品展销等内容,在为赛事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改善了城市硬件设施,提升了市民文明程度,聚集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拉动了第三产业发展。

2016年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期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青少年设计了红色教育、登山拓展、少华山健步行、民俗文化参与体验、参观航天测控设备博物馆等特色活动。通过在中心城市举办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投入巨资改造赛道及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大荔国际马拉松赛当天,全县共接待餐饮人数达26780人,增加收入3840万元,社会消费5120万元。赛事期间,同州湖、丰图义仓、福佑古寨、黄河湿地、沙苑景区等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

月月有赛事,天天有活动。去年,全市体育消费额达到85亿元,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目前渭南在城市规划中已将体育运动、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发展中,大荔县全域建设自行车绿道网,并形成同州湖、黄河、沙滩特色自行车绿道网。今年7月,大荔县自行车高速公路将面向游客开放,沿途设立有机农产品展销点、旅游产品展销点、民俗文化体验点、地方戏曲文化展演点、特色美食街区,将呈现“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百姓受益”的态势。

对此,高洁说:“以体育赛事为平台,加强部门、行业协同,横向联动、推广和传播地方文化,带动农副产品旺销,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我们尝试了,也收益了,感到很欣慰。”

  2 全民健身成为城市亮丽的名片

据悉,陕西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将在渭南举行,这是基于渭南近年来对群众体育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体育基础设施、体育社团组织的不断完善,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浓厚体育氛围。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市政协关心支持,渭南各级部门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市县两级政府出台了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身进社区、体育科普进万家、国民体质检测、运动处方等服务,深得人心,指导群众科学健身,让百姓感受到健身的乐趣和好处。

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市体育中心和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面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全年开放达350天。2016年,市级体育场馆共接待40万人次,真正做到“为民所建、为民所用”。资源共享,全市68所学校、27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为群众健身提供便利。

体育社团组织丰富活跃。加快体育社团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发展步伐,已建立各类体育协会81个、体育健身俱乐部2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0余名,达到中心城区千人2名、县城千人1名、行政村每村1名的全覆盖目标,实现了市、县有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单项体育协会,镇(街道办)有文体指导站,村(社区)有健身站点和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心城市健身站点达到100个。遍布城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主力军。

如今,渭南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220万人。无论是城市广场、公园,还是街镇乡村,到处有锻炼的人群、常常有健身的表演。运动多起来、疾病少起来、百姓笑起来、城市活起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氛围浸染了这个城市每一个角落。

体育赛事引领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2014年“全民健身挑战日”活动,渭南参与人数超过40万人,活动规模及人数创全国之最;同年10月举行的市运会,参与人员及观众达5万人;2015年首次承办的国际级足球赛事——“丝绸之路·华山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和中国女足国家队国际友谊赛,现场观众达10.2万人;2016年首次举办的“美丽大荔”陕西渭南国际马拉松赛,美丽的乡村赛道,给来自省内外的9300余名参赛者和来自14个国家的数十位外籍运动员留下美好印象;全国大学生龙舟赛、全国全民休闲皮划艇赛精彩纷呈,当地群众大饱眼福;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及香港、澳门的34支队伍,千余名青少年参与,规模创历届之最。姚明、滕海滨、刘子歌等10名体育明星和奥运冠军与青少年零距离互动,传承体育拼搏精神。

通过渭南电视台《我运动我快乐》栏目、渭南日报《多彩体育》专版、渭南广播电台播放工间操等发布实时赛讯、普及科学健身,展示百姓健康快乐身影,传播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精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中省市媒体聚焦渭南,全年刊发赛事报道千余条,百度词条8000余万条,大大提升了渭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高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国内舞台上,体育是展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软实力不可或缺的名片。渭南之所以密集举办各类比赛和群体活动就是以赛事为平台,让外界进一步了解充满活力的新渭南。开展好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让百姓就近观赏高水平比赛,感受体育魅力,激发参与热情,投身到健康中国的建设中来。”

   3 体育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渭南市委、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将市体育中心作为“十二五”重点民生工程,花大力气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建成了集高标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和室外多功能运动场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中心,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健身场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心城市体育设施落后面貌,成为渭南的城市地标。各县区也加大了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合阳县、澄城县、富平县已建成一场两馆,大荔、临渭区正在建设,蒲城、华阴、白水、潼关已完成设计,提倡一县一特色体育项目。

运动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科学规划。正在建设的渭河全民健身长廊,是渭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充分利用、扩大渭河综合治理成果,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启动实施了渭河全民健身长廊工程建设,建设渭河沿岸城乡10分钟健身圈,打造依托渭河贯穿城乡、覆盖两岸、集健康运动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健身长廊,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比例,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已建成慢行系统、自行车道、健身步道及笼式足球场、滩地体育公园等,安装体育器材1500余件,受到市民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提升了城市品位。农村、乡镇、社区体育惠民健身工程已建成2397个,遍布城乡的体育设施既为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提供了方便,又为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增色添彩。建成了高标准的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开展免费体质监测,建立市民健康档案,为健康渭南、健康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对此,高洁充满自豪感,她说,把体育场馆建成了民生、民心工程,是渭南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采取的一系列积极举措,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工程,深得民心。

  4 “体教结合”推动竞技体育上水平

2016年4月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体教结合”现场会在渭南举行,渭南市青少年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近年来,渭南以“体教结合”为抓手,深入推进体校管理体制、训练机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市编办、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给予全力支持,市教育局将体校纳入义务教育序列,配备高素质的文化课教师队伍。市编办、人社等部门每年将体校教练员招聘纳入全市事业单位高水平人才招聘(引进)计划,对优秀退役运动员优先录用。市财政对运动员伙食补助、竞赛训练经费、大赛奖金等全力予以保障。目前,全市已建成8所少儿体校、17所青少年训练基地、32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4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初步形成了以市体校为龙头,覆盖县级少儿体校、体传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层业余训练网点的青少年训练体系,常年参加训练人数在2000人以上,市体校在校训练人数达800人,2016年在省上注册运动员1487人,为全市竞技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刘鹏在渭南调研时所讲:“渭南在青少年体校建设上,落实国家体育总局15号令落地有声,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足球从娃娃抓起。出台了《渭南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市足协、市足球队、青少年足球队,采取联合高校、引进外教的办法,与西安体院合作实施“渭南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临渭、富平、大荔、澄城首批确定3所高中、6所初中、12所小学,培训足球教师,选拔足球人才,提高全市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2015年,从阿根廷引进足球教练员2名,培训教练和球员。

高洁深有感触:“对于青少年来说,在运动中塑造健全人格,学会团结协作、公平诚信等品质,将影响其终生。在‘体教结合\’方面,我们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体育专长发展空间不大的学生,及时合理转到普通学校继续文化课学习,为学生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实践证明,只要设身处地为孩子成长着想,就会得到支持。体校招生难的局面改变了,体育后备人才也得到了储备,为渭南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全面提升“体育+” 构建立体体育  助推供给侧改革

2015年,渭南被确定为陕西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这对于渭南来说,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体育产业发展机遇。渭南市从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局出发,将体育事业纳入《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渭南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顺应供给侧改革的发展需求,以“体育+”为抓手,发展体育产业,推动立体体育经济,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构筑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设施、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五位一体”统筹发展新格局,激活了城市发展潜力,增添了群众福祉。

高洁的体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健康、大旅游成为必然的需求。体育活动项目具有可重复、可循环、可持续的特点,在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方面作用尤显。体育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拉动内需和就业,成为培育国家和地区中长期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之一。

高洁说,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省体育局的指导、大力支持及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渭南市将以承担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项目为契机,乘胜前行、追赶超越,不断完善提升“体育+”模式,推进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华山户外攀岩运动基地、沙苑体育旅游示范区、富平“两河”健身长廊、多功能综合性体育营区、航空航天运动体验和科普教育基地、水上竞赛训练休闲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水、陆、沙、空”立体体育运动项目。拟办体育会展活动、体育器材展销,组织体育经济论坛,拟建体育工业园区,定向招商引资,拉长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的链条。横向发展体育+旅游、文化、水利、农业、工业等,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体育休闲运动和服务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促进健康中国和小康社会建设。

   (本报记者 毛毛)

新闻推荐

潼关县 鼓励市民绿色祭祖

本报讯(张毅报道)3月28日,潼关县在县城祥和广场开展“植树缅怀,文明祭祀”活动,向群众免费发放侧柏苗木。为倡导文明祭祀新风,潼关县发布了清明节“文明祭祖”倡议书,倡导大家用植树、种草、献花等现代...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