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民生:唤起渭南人的精气神 ——渭南市成功举办第十二届运动会
功能齐全的渭南体育中心让人向往;相隔不远的渭南文化艺术中心使人们感受到秦东大地浓厚的文化气息;紧邻的渭南市历史博物馆带领大家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尘埃;美丽的渭南高级中学校园更是让莘莘学子绽放青春活力……伴随着渭南城市中心的西移,这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使用,越来越多的渭南人感受到浓厚的现代城市文化气息,更成为渭南老百姓体育、休闲、上学、就医的中心。循着创建国家级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轨迹,渭南市又迎来了第十二届运动会。近年来在渭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在积极的引导下不断将文化、精神融入城市发展之中。这次运动会规模之大、参与人群之多、设立项目之广、挑战项目情绪之高涨在众多地市都属罕见。探其根本,这与渭南市近些年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脱不了关系,也与渭南市民体育热情和素质提高息息相关。
随着一声令下,渭南建市近20年来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10月26日,渭南市十二届运动会在市体育中心举行,历时5天。本着“创新、简朴、务实、惠民”的原则,来自全渭南市十三个县(市、区)及中省驻渭单位6000余名体育健儿参赛。比赛分设青少组、高中组、行业组等三个组别,共设21个大项257个小项。
运动中的城市 ——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
“别看我今年都50多了,可我身体好得很,这次运动会参加了很多项目。以前咱渭南哪有这么气派,哪有那么多让咱老百姓运动的地方。这两年就是我这个老头子,都能切身感受渭南市体育事业发展得有多快。”渭南市民赵大爷说起近些年渭南市的体育事业发展津津乐道。与赵大爷的感受一样,每一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近几年来,渭南从一个体育事业并不怎么发达的城市,发展成一个全民参与全民运动的城市,这一切都离不开渭南市为市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重视。
一个城市的体育事业必然离不开体育中心的建设、基础设施的配套、群众体育的扶持、竞技体育健儿的培养。近年来,渭南体育事业的发展紧紧围绕的也正是这四点,不论是体育中心还是基础设施、不论是对群众体育的大力扶持还是对竞技体育健儿的培养都高度重视。多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事业发展列入《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两项工作做出具体要求,下发了《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渭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等纲领性文件。
有了政策制度的保证,在短短几年里渭南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体育基础设施惠民工作建设更是渭南发展体育事业的一个侧重点,全市共建成乡镇体育健身工程50个,村级体育健身工程1486个,占到行政村总数49%,其中潼关县率先实现了村级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城市已建成社区健身广场239个,城市亮点工程7个,并建成尤河公园、渭河北大堤全民健身示范长廊。全部惠民工程累计投资达6000多万元。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市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全市已有68所学校场馆对外开放,便于市民健身锻炼。
“不说你可能不知道,射击世界冠军武柳希、东亚运动会武术冠军李瑾、郑州国际马拉松冠军冯爱萍、以及姚舜宇、梁杏花、徐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都是我们渭南近些年培养的。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对我们渭南这些年的努力的一个回报。”多年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王先生说起这些年渭南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赞叹不已。渭南竞技体育取得的骄人成绩,最主要的原因是从亚运会、全运会退役的高水平队运动员中招聘优秀教练员十余名。另一方面加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据了解,渭南在各县(市、区)设立8所少儿体校、17所青少年训练基地、32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4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其中省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基地7个、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
恢宏完备的体育中心,覆盖全面的体育惠民工程、科学完善的竞技体育培训体系、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蓬勃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正是多年来渭南体育事业节节攀高的原因,也是渭南体育健儿斩获奖牌的坚强后盾。“陕西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先进单位、业余训练先进单位、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以及体育彩票突出贡献奖;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都是对渭南在体育事业发展的肯定。
兴起中的群众活动 ——覆盖全面的全民运动体系
“啥是群众活动,群众活动就是我们老百姓每天喜闻乐见、自娱自乐的运动项目和措施。这些年,渭南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敢说十分辉煌,但最起码是陕西省的佼佼者,就是我们县上在这一方面的变化都很显著。”家住富平县的张大爷说。随着渭南体育事业的大力发展,群众基层体育活动事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截至目前,渭南共建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44个,其中富平县99个、临渭区121个、合阳县79个、大荔县96个、蒲城县103个、白水县61个、韩城市69个、华阴市42个、华县65个、潼关县45个、澄城县64个;建成城市社区健身广场209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23个;累计投入资金4500万元。
据了解,除此之外渭南市组织成立各类体育协会81个,其中市级体育协会12个、体育总会1个,县级体育协会57个、体育总会11个;共有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21个,其中市本级俱乐部16个,县级俱乐部5个。同时还推行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自推行以来,渭南市共组织举办了15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791人,其中国家级12个,一级352个,二级676个,三级2751个。“仅今年我参加的市里组织的活动就达四五个,每年市里举办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越来越多。我们群众的体育热情和骨子里的渭南人精神也逐步被激发起来。”渭南人赵晓阳说。为了推广全民健身,渭南逐步确立了四年一届的市级全运会、老年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和一年一届的少儿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和迎新年越野赛,创立了大荔沙苑汽车越野赛、少华山登山节等品牌赛事,形成了以届次运动会为重点、年度常规赛为依托、日常小型活动为补充的赛事体系。近年来举办大型群众体育赛事280余次,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组队参加中省赛会120多次。
经过渭南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大力发展群众活动短短几年时间,其效果就初显成效。精神焕发的市民、日益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越老越高的体育热情、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这些都是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带来的可喜变化。渭南人也在逐步的运动、群众活动之中找到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升华中的体育——凝聚起的城市精神
“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是自古对渭南的称呼,这里有仓颉造字、杜康造酒、成邈改篆为隶,司马迁写出了‘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白居易吟出了《长恨歌》。自古我们渭南精神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可是现在是商品社会,很多渭南精神都被扔了。这些年来,体育事业大力发展,群众活动越来越被重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中,我们渭南人渐渐找到了我们渭南人自己的精气神。”渭南师范学院一位教授谈起这些年渭南人的变化时说道。这位教授提到的精气神,正是渭南近几年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事业的一个显著成效,正是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一次又一次让渭南人的精气神明朗了起来。
“5岁小女孩赵思哲在大伙的鼓励下,成为完成5000米全程的年龄最小选手;四世同堂齐上阵,90岁高龄的安巧叶老人,带着10岁的重孙参加展演,为渭南加油;潼关一位妈妈抱着一岁的孩子走完5公里。这都是发生在渭南全面健身‘挑战日\’的真实场景。这些难道不就是我们渭南精神?这些难道不足以鼓励我们每一个人?”于2013年参加渭南全民健身挑战日的赵先生,有幸看到了这样感人至深的一幕。正是体育事业的大力发展,这些渭南人血液中的精神才得以唤醒,渭南精神就这样被从体育项目中发掘出来。渭南人的归属感也由原来模糊的印象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清晰。
在清晨的时候无论你漫步在渭南的大小广场还是公园绿地,健身的群众随处可见,健身操、广场舞、太极拳、羽毛球,都是渭南人的最爱,运动健身显然已经成为渭南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傍晚,看一出过瘾的《天堂百合花》秦腔剧,欣赏“一元剧场”演出的《家园》、《天国的百合花》、《洽川人家》。如今的渭南,体育与文化、体育与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毫不放松对体育文化的重视与建设,加上对群众文化、群众体育的大力推广。使得推广体育事业、推广文化事业已不是单一的建设,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群众体育赛事中、一次又一次的群众文化宣传中得到升华,逐渐凝聚起渭南人的城市精神。
新闻推荐
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关于授予刘永生同志“白求恩精神奖”并在全系统开展学习活动的决定
各设区市卫生计生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韩城市、神木县、府谷县卫生局、人口计生局,委机关各处室,委直委管各单位:刘永生,男,1959年5月生,中共党员,是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村...
潼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潼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