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之城 ——渭南市创模工作系列报道之三

渭南日报 2016-08-23 21:08 大字

本报记者姚琼

空气清新宜人、渭河碧波荡漾……作为拓展城市载体功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文化品位、保障群众健康的一项民心工程,创模正让渭南市的环境悄悄发生着变化。在这里,只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彰显着生态、宜居的魅力。

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渭南号动车”的“双发引擎”。连续7年“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为渭南人打造出了“大水、大绿、大空间”的美丽家园,渭南成为点缀在“一带一路”“三个陕西”版图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七年全市同心,七年矢志创模。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环保厅的关心指导下,渭南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第一总指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市级相关领导为副总指挥的市创模工作指挥部,下设7个创模专业工作组,由11位市级领导担任组长,建立了“政府负责、市县联创、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模工作机制,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绿色发展,扩大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几年,渭南的变化非常大,尤其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多,为城市建设增添靓丽风景。”市民向小刘说道。如今,漫步渭南街头,你会发现市区公园里、道路旁的绿植色彩愈发浓烈,特别是城区新规划的几条道路,被红、黄、绿肆意泼洒,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油画,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2016年渭南市启动“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实施南北山地水源涵养林、城市绿色生态园林建设等十大工程,三年完成绿化150万亩,实现渭南市南北山地森林化、南北台塬绿色化、中部平原园林化,生态文明建设提速晋档。如今,市区路边的美景已初步呈现,各种色彩让渭南更加靓丽、迷人。

据了解,目前,渭南市已完成造林整地12万亩,实施了城区湭河湿地公园和310国道绿化,潼关县岳渎阁公园栽植大规格银杏1100余株,合阳县城生态环城林带已栽植杨树、法桐、栾树9000余株,大荔县围绕北部台塬绿化和环村林带建设,已栽植石楠、红叶李、中槐、紫穗槐等苗木1万余株。经过多年扎实工作,全市目前新增绿地262.6万亩,渭南市区城市绿地面积达1573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55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12%,人均公共绿地12.24平方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已经成为许许多多群众的心声。渭南市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开展中,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特色。

自从2012年4月,临渭区、富平县、合阳县被省政府列入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区)以来,渭南市重点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等进行整治,打造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在整治工作中,各示范县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乡镇为成员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各示范县进一步完善落实县级报账制,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并实行公示制,做到让群众知晓农村环保项目,积极参与并监督项目的实施,更好发挥项目作用。(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孟卫红年进入潼关县兴发种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月

孟卫红,2008年进入潼关县兴发种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6月,他与理事长王新军筹建了该县第一家现代化养殖企业———潼关县金桥牧业有限公司,为当地养殖户提供良种推广、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生猪...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