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上接第一版) ——潼关县“双美工程”建设纪行
慢游潼关栈道
为此,潼关县成立了“双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县长担任组长,各有关县级领导为成员,下设了办公室和9个职能工作组,建立了工作例会、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各项制度,镇村也成立了管理机构,建立了相关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双美’建设是农村工作的总抓手。为加大推进力度,我们实行县级领导包镇联村、部门包村制度,把‘双美\’创建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修改完善了《潼关县村(社区)考核办法》和《潼关县农村干部一定一保五挂钩办法》,形成包联包抓机制和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分管这项工作的潼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锋介绍道。
很快,《潼关县美丽乡村·美好家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方案》确定利用5年时间,按照“四美三宜”(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总体要求,彻底改善农村环境,着力发展增收产业,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全力打造新型农村。到2018年底,全县9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美好家园”创建标准。
由此,一场“美丽”革命拉开了大幕。环境治理换新颜
打造“美丽乡村·美好家园”全新景色
——改善农村环境,向“脏、乱、差”宣战,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让整洁在每一个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开花,让美丽在潼关的每一寸土地上绽放。
7月20日,我们驱车前往潼关县太要镇欧家城村南歇马组,仿佛意外走入梦里的江南:潺潺流水在弯弯的石拱桥下恣意游走,游园里的磨盘、碾子锈迹斑驳,悄悄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仿佛伸手就能摸到沉淀已久的潼关故事;苍翠的爬山虎绕上了白墙红砖的院墙,在清风中赞美绿色的生机,刚刚忙完农活儿的人们,坐在游园的石凳上,怡然自得地哼着小曲……这分明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嘛!
而南歇马,只是潼关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如今来到潼关,你一定会遽然间刷新对农村的认识:巷道里的柴堆、粪堆、垃圾堆、杂物堆消失了;违章建筑被拆除了,巷道变平坦了、变宽了、变亮了;家家门前有了统一配发的垃圾桶……
在“美丽乡村·美好家园”建设初期,潼关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清”和“拆”为主的大规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清”就是清扫积存垃圾、清理门前“三堆”,并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集中填埋。两年间共清理陈年垃圾30万方,整治“三堆”18万方,国省县道沿线260公里。
“拆”就是彻底拆除街道、巷道的乱搭乱建、残垣断壁、门前厕所等。由于宣传到位,得到群众的普遍支持,拆除门前户厕3200个。
一时的整治是干净了,但要长期保持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潼关县着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主要解决了“人、物、财”的问题。
“人”就是村村都有保洁员,保证镇驻地街道、村所有巷道等公共区域都有人管理。每个村根据具体村情,配备保洁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全天候保洁。目前,全县组建了4支共712人的专业保洁队伍。
“物”就是给所有保洁员统一配置了保洁车辆、工具和服装。潼关在镇村分别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所和管理站,为全县所有镇村配发垃圾转运车19辆,垃圾收集车663辆,分类果皮箱500个,垃圾桶30800个。修排污渠300公里,垃圾收集屋6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9000盏。
“财”就是保洁员要有报酬。将保洁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村组保洁员每人每月800元,镇区和道路沿线每人每月1000元,转运人员每人每月1500元的工资进行支付,同时对保洁员实行激励和考核。
一方面,保洁机制的建立,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全县配发垃圾转运车、分类果皮箱等,进一步提高了全县的环卫配套设施装备水平,有效解决了各镇村生活垃圾清扫和转运问题。
“以前,我家门口就是一个大坑,垃圾堆成山了,夏天特别臭。‘双美’建设以来,大坑被填平了,还改造成了游园,配齐了健身设施,就是美。”欧家城村南歇马村民杨满年一说起村里的变化,高兴得合不拢嘴。
焕然一新的农村面貌让农民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成为现实。生态与经济共赢
夯实“美丽乡村·美好家园”建设根基
——富裕是美丽的代名词。基于此,潼关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为“双美”建设的核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让农业资源最大限度的变为农业资本,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共赢。
如果说农村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那么百姓“富”了就是“根子”上的实惠。
“农民持续的富裕,才有美丽的保障,才有永续的动力。我们把‘双美工程’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产业培育和扶持,做实做大农村产业,实现群众致富增收的愿望。”副县长李建军如是说。
在“双美”创建活动中,潼关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和园区经济,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村、专业村,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目前全县设施蔬菜面积2600亩,其中日光温室1200亩、大棚1400亩,涌现出代字营下汾井、东里、留果、太要欧家城等10个设施蔬菜示范村。创建了代字营、城关镇金桥两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秦东镇神泉、城关镇双桥、桐峪镇春润园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增就业岗位150个,辐射带动当地5000户农民,使农民增收提高20%以上。
穿过红叶李装饰的村道,就看见代字营镇瀵兴村下汾井一片片排列整齐的大棚温室,50多岁的周天海看着挂满枝头的黄瓜,盘算着今年的收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大概算了一笔账:“种植大棚黄瓜之前,家里就种小麦和玉米,每年收入1万元左右。而自从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里号召村民种植大棚蔬菜,一个棚投入5000元左右,能收入两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大棚一年净收入大概15000元左右。”
而潼关太要镇欧家城村南巡种鸭养殖基地,则是将农业产业与***工作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太要镇欧家城村南巡安大种鸭养殖基地,扶贫培训基地的牌子尤为惹眼。原来,安大种鸭养殖基地是2013年潼关县政府在西洽会上引进的项目。目前,该种鸭养殖基地占地400余亩,建成了标准圈舍69栋,引进法国种鸭8万套,年可生产种鸭蛋1500万枚,产值达6000万元,年可实现利润800万元。
“在扶贫方面,我们主要有两种帮扶方式,一种由贫困户组成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和公司进行合作,由公司按照成本价为其提供种苗,供应饲料,进行前期培植,年终贫困户可以从中进行分红,目前已经有40户农户加入。另外一种,贫困户可以直接到养殖基地来就业,我们每月根据岗位给他们发放工资。”安大种鸭养殖公司总经理郭永恒解释道。
此外,潼关还积极发展软籽石榴和油料牡丹,为农民产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栽植软籽石榴1.5万亩,花椒10万亩,发展核桃1.5万亩,苹果1.2万亩,葡萄2000亩,梨、桃、杏、猕猴桃等其他水果1000亩。建成油用牡丹基地1.5万亩。建成铁杆笋、苴莲等传统酱菜原料基地500多亩,新发展黄花菜、芦笋、莲菜等特色蔬菜5000多亩,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2000多亩。
文化底蕴与生态优势,都是美丽乡村的资源禀赋,也是潼关实施“双美工程”的立足点。
走进太要镇秦王寨景区,古香古色的小吃街、地道的潼关美食、特色的潼关旅游纪念品、精致的小木屋宾馆、传统的戏台,再加上海盗船、碰碰车、旋转木马等现代的娱乐设施,男女老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景区,“平常,每天都有3000多人在这里休闲,遇到节假日,就有上万人来这里游玩。今年‘五一’,我们一天就接待了10万人次。除潼关人以外,还常有华阴、河南灵宝以及山西等地的游客来。”太要镇秦王寨社区主任车敏亮满怀欣喜地说。
秦王寨景区不仅成为附近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窑上村3组村民王宏亮,在景区建起了一所水上儿童游乐场,年收入5万多元;6组车建军,经营麻辣烫,年收入也在4万元多……
腰包鼓了,村庄美了,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乡亲们对家乡的未来、自己的生活又一次充满希望!可以度量的幸福
点亮“美丽乡村·美好家园”文化之灯
——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是由内而外的美丽。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粉墙黛瓦,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当我们的乡村从面貌上华丽转身后,农民精神的城镇现代化,就迫在眉睫了。美丽乡村的终极含义必须使农民向美丽靠拢,在综合素质上,成长为现代人。
于是,一场着眼构筑农村美丽精神家园的大幕拉开:设施齐备的文化广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墙”、万条家训进万家、村镇“道德讲堂”……在这片大地迅速铺陈开来。
文化活动首先要有阵地。随着“双美”创建工作的开展,潼关县实现了文化广场全覆盖,建成镇村文化广场90多个,成为农民群众茶余饭后锻炼娱乐的最佳场所。
“最近我们正在广场排练千人广场舞,准备去参加全县的广场舞大赛。”秦东镇寺角营村村书记郑平喜说。
潼关县推进“双美”建设,点亮乡土文化之灯另一个有效抓手,便是通过绘制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墙体文化”,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课堂”,耳濡目染,发挥出文化熏陶的作用。
在太要镇欧家城村南歇马,记者看到,在田头路边、农家院落,到处有用各色图案绘制的“文化墙”。墙上是各种通俗易懂的图画、诗歌、谚语等,还有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科普知识、法律法规,以及村规民约、计划生育等内容……
此外,潼关县还将“双美”工程建设与民风建设紧密结合,实施“十个一”工程:即建好管好用好一个农家书屋、建好管好用好一个村广播室、建设一个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有乡村文明一条街、有一个善行义举榜、有一个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有一个道德讲堂、有一套乡规民约、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十星级文明户”、一批好公婆、好儿媳、好家庭。
截至目前,已经评选出乡村最美潼关人7人,助人为乐模范艾聪敏、王宽忍,孝老爱亲模范李建民、王英,最美乡村医生刘永生,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支书车敏亮等一大批农村典型,为群众树立身边的道德标杆;建成桐峪社区、南新社区等市级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基地9个,南歇马家风家训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还在此进行了专访。
“我们村上是每年进行一次好公婆、好儿媳、好家庭评选,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特别有教育意义,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都应该向他们看齐,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秦东镇寺角营村村民宋茂林说。
夏日的黄昏,晚霞似火,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青纱帐镀上了柔和的金色。我们徜徉在潼关的村镇田间、河汊湖畔,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田园气息和十几万潼关人民向现代文明迈进的隆隆足音。
潼关“双美工程”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农民,也可以拥有更美更好的生活!产业富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军江)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今年全市启动涝池建设117座,目前已建成75座,正在建设13座,预计年底将全部建设完成。今年渭南市将涝池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市县两级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涝...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