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日整治绘就“诗画田野”全民参与打造“幸福家园”

渭南日报 2016-06-30 13:18 大字

(上接第一版)渭南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立足现实需要、回应人民期盼,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大举措。并且深刻认识到,以环境整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关系。其中,环境整洁干净是基础,生态环境优良是关键,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是根本,文化文明则是美丽乡村的“灵魂”。这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纲领”。纲举则目张。渭南决策者更加注重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力量,通过“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夯实责任、齐抓共管”的共建工作机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之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之力,为这辆马车安装上有力的驱动。

活动开展之初,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全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对具体工作实施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同时,为确保工作进度和成效,市委随即成立了四个督察组跟踪推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是一阵风式的运动,也不是走过场的形式,而是一场全民的思想洗涤,是一场以‘整洁\’为着力点的革命,变干净的是村道,受触动的却是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清洁意识。”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春阳说。

5月初的一天,市委领导带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富平刘集镇施家村,随机检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检查中发现该村村道垃圾并未清理,村里无垃圾填埋点,垃圾随地堆放。市委检查组一行人立即停在村道上,叫来县上相关领导,现场办公,要求尽快整改,并将结果及时上报。

“农村环境既是农村形象问题,也是关系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不能敷衍了事。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职责,不把群众的事情记在心间,还怎么让群众心服口服?”临走时,市委领导严肃地说。

“一想到市委领导平时那么忙,都把这件事牢牢抓在手里了,专门带队来检查,就觉得我们实在做得不够,很汗颜。”刘集镇党委书记不好意思地说。

华阴整治进度跟不上,特别是镇(办)与镇交界、村与村交界地段,路旁、沟渠的垃圾清理不到位,依然存在物品乱堆乱放现象;蒲城有些干部思想不够重视,整治过程不细不实,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都在一次次监督检查中被发现,被警告,被整改。

“市委领导发现的都是我们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这对我们做好环境整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必须尽快整改。”华阴市罗敷镇镇长说。

为督促各项工作尽快落到实处,市委常委会还专题研究部署“百日行动”工作,听取了各县(市、区)的汇报,夯实了整改责任,明确了时间节点,有力地推动了此项工作扎实开展。

领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干部,市农业局也积极行动,成立了三个明察暗访组,对此项工作进行持续督促检查,定期形成报告,发回各村镇进行整改。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工作需要,均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百日行动”牢牢抓在手上,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制定方案,明确了主体责任部门,召开了镇村(社区)动员会,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推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这样,这件涉及百万群众生活的民生工程被摆在了各级领导的案头,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数据尽管枯燥,但却最能说明问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开展3个多月以来,截至6月中旬,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对彻底的村达到2046个,涉及12个县(市、区)121个镇(街道),占全市行政村总数量的95%。

因地制宜高标准推进全方位提升农村综合发展实力

——富裕是美丽的代名词。在这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中,渭南以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基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广袤的农村奏响了和谐发展的序曲。

让农民享受和市民一样的生活质量。在渭南市出台的《全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中,描绘出了“百日行动”的总蓝图,那就是按照“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以国省道和区镇公路沿线、集镇、示范村和乡村旅游景区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此基础上,以农村脏乱差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美丽渭南”乡村建设活动,梯次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渭南对外形象,打造“美丽渭南、宜居渭南”!

正是基于这个高标准的要求,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提档升级,高标准推进,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现在提起大荔,首先进入人脑海里的画面就是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美丽乡村,也因此,乡村旅游成了大荔一大特色产业。但是否每个村庄的乡村旅游都做得有声有色?就在我们踏进“后进村”许庄镇柳池村的一刹那,所有的疑问也随之消失了。

“我们这个村子跟全县其他村比起来,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是个‘后进村\’。这次市上提出“百日行动”以后才真正开始做这件事,我们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村道清洁、屋前厕所拆除、垃圾填埋等多项任务。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比以前多多了,就“五一”那3天小长假,我们村都接待了几万人次呢。”村主任笑着说。

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村主任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我们村有农家乐一条街,可别小看这个小产业,把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吸引回村了,而且还能自产自销当地的农产品,各户生意都不错。”

“村里的环境一好,来的人都比以前多了很多。我们现在都不外出打工了,在自家办农家乐,一年都能收入10万元左右,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一户农家乐经营户王阿姨乐呵呵地说。

借助于“百日行动”,大荔的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鼓了腰包,赢得了一片赞誉声。

无独有偶。潼关县在农村环境整治中,不只让农民向现代农业要效益,让农民少下苦、多产出,县上还把现代农业作为资源,来发展旅游、观光、采摘、农耕体验、文化参与等,让农民多挣钱,挣城里人的钱。

太要镇窑上村休闲旅游景区建设,值得我们大书特书。自从县上开始提出鼓励支持发展旅游产业,窑上村的群众被激活了,脑子里灵感闪现:我们不是有李世民留下的秦王寨吗?这不正是村上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嘛!

于是,他们建起秦王寨马趵泉景区、秦王寨城墙、城楼及秦王观阵台,观阵台上竖立着李世民高大的汉白玉雕像。在景区,游人可垂钓,可烧烤,可游泳,可滑旱冰,也可听古戏曲,成为附近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近期,我们正在加快区域服务软硬件设施建设,像袁家村那样,挖掘关中特色,建设陕西饮食文化一条街,形成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同步发展,实现景区的全面升级。”该村村主任自豪地说。

而临渭区则是农村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完美融合的典范。临渭区的葡萄产业带来的城乡巨变则为全市乃至于全省现代农业树立了样本。

按照“现代农业导向、特色小镇融合、田园风光衬托、生态景观点缀”的思路,立足第一产业用地性质、采用第二产业管理模式、附加第三产业服务功能,举全区之力建设渭北葡萄产业园,引领葡萄产业发展,临渭区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由传统平原农业区向景观农业区转变。

“今年我们下邽镇屈驾村农民仅葡萄种植一项人均年增收2万元。村上有30家买了小车,10余家在城里买了单元房,有的户还在镇上买起了门面房。”屈驾村村委会主任田忙郎满脸自豪地说。

而华州区不只让农村干净了,更让农民文明起来了。华州区更注重用家风教育人,发挥文化人的作用。如今,穿行在华州区城乡的街道,一面面文化墙、一张张宣传牌,一幅幅五颜六色、图文并茂的“道德画”,将一座座“冷冰冰”的墙体变成了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群众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用“道德画”的“音符”奏响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强音。

合阳以“绿化古莘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为目标,将“百日整治”活动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相结合,全力为群众打造美好生态环境。县上以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和产业建设为重点,建成了环城生态防护林城东林带、梁山侧柏林、坊镇万亩牡丹园、和家庄镇崛起大道宽幅林带、百良镇南路绿化、同家庄镇西同堤村绿色家园、甘井镇家福社区绿化等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示范点,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

“在‘百日整治\’活动中,我们采取了‘林业局供苗,镇村投工投劳\’的方式,荒山荒沟实行承包造林,环城林带用地实行租赁制,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目前,我们总投资1.6亿元,完成造林绿化任务3万余亩,绿化县乡村道路160公里1600亩,绿化村庄65个900亩,义务植树80万株,为群众打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合阳林业局一位负责人说。

白水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两学一做”主题党建活动、***工作结合起来,及时制定了扶贫重点村的整治方案,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支持帮助,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县上各包联部门也结合***,配合镇村两级,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全面提供帮扶。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1800万元,出动各类工程车辆1.35万余台次,清除卫生死角8200多处,清运“五堆”1.58万余方,整治乱堆乱放7600余处,迁移农户门前厕所860座。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环保意识也有了新的提高。

是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兴起,不仅美化了乡村,让群众生活得更充实,还吸引了周围附近人来此观光休闲游玩,为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农村文化的挖掘、家风的涵养则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文明建设的根基。

群众参与上联下动汇聚起“百日行动”的强大合力

——农村环境卫生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受益的也是农民,正基于此,渭南巧打“合力牌”,把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让群众成为这项工作的主角,汇聚起“百日行动”的强大合力。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共建共享,这是渭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把金钥匙。环境整治不仅带来了乡村新貌和宜居环境,也带来了工作机会,带来了文明风尚,老百姓们参与其中,感受到的是真真切切的幸福。

在渭南决策层看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既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又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一定要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起方方面面的力量,多方联动、携手共建,尤为重要的是,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靠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仅仅一百来天的“大会战”中,广大干群投工投劳150万余人次,打了一场农村环境整治漂亮仗。事实证明,只有巧打“合力牌”才能让这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迅速掀起高潮,做到有亮点、出实效。

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关键是有榜样可学。各县(市、区)均采取了党员干部带头,以上率下的工作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

采访中,村民们告诉了我们一些动听的故事:

“刚开始要拆屋前厕所的时候,我们真是不愿意,我们村支书就带头把自己家的先拆了,还挨家挨户给我们做工作、讲道理,告诉我们村里要发展旅游业,村民要富起来,就得先把环境搞好。”临渭区丰原镇北雷村村民王淑霞说,“村里的党员、干部都把自家屋前的厕所移到了后面,大家也就自动拆除了自己家的。”王淑霞一脸笑容:“你还别说,这样一弄,干净多了,村里再也闻不见臭味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临渭区几乎拆除了全区农村的屋前旱厕,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临渭区桥南镇将“百日行动”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利用基层党支部每月1日“党员集中活动日”之机,组织党员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发挥各村干部带头,党员先行示范作用,开展党员义务劳动,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镇里发起“桥南是我家,卫生就靠你我他”的倡议,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载体,大力营造整治环境卫生的宣传氛围,并组织村民集中力量拆除占道搭建的简易房、厕所、牲畜围舍等违规建筑物,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而大荔许庄镇西渠头村的村主任给我们看了一张“捐款明细”。上面清清楚楚地记着捐款人和捐款数目。

“这就是我们村集资修建的涝池,你看,老支书带头一下子就捐了20万元,村干部们也都是一千、五百的捐,这下大家伙儿都行动起来了,你一百,我二百的,一下子就筹集了将近一半的资金,再加上项目给的资金,这个耗资100多万的涝池及绿化公园就修建起来了。还有我们村修涝池,都是村民自发来当工人,植树拉土,这么大的工程,用了两个多月就修好了。”说起这些,村长满脸自豪感。

从潼关县走出来的知名企业家成建礼,看到家乡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也毅然决定回乡投资,作为发起人,成立了潼关聚邦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民发展产业破解资金瓶颈。他还在秦东镇东山景区投资发展旅游业,使之融入大华山旅游圈,带动当地群众发家致富。

安乐镇马涧村3组村民梁英琦,最近也从城市搬回到村里住。他乐呵呵地说:“农村环境越来越干净漂亮,健身也有广场,不论是就医、买东西都跟城市一样方便,比城市还安静,空气还好,还能在一块拉家常、锻炼身体,比城市美多了。”

“百日行动”引导了群众,教育了群众,干净整洁的良好风尚和生活习惯也日渐形成。

现在,华州区大明镇水渠村村民马花芹,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房前屋后打扫一遍,如果看到保洁员来时,就赶快把垃圾倒进收集车里。“不讲卫生,偷个懒,乱扔垃圾不行。环境干净了,大家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了,住在村里心情好多了!”马花芹说。是呀,焕然一新的农村面貌让农民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成为现实。

创新机制夯实措施

让美丽持久绽放

让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渭南在“百日行动”中,探索多种形式的治理模式,调动多方面力量,增加资金投入,形成效果明显、可持续长效机制。让整洁在每一个村庄开花,让美丽在每一寸土地上绽放。

环境整治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整治成果才会巩固下来。为此,渭南市坚持建管并重,在集中开展突击大清理大整治的同时,提出农村环境管护实现规范化、常态化,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各县(市、区)围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解决了“人、财、物”的问题,巩固了“百日行动”成果,破除了“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确保农村基础设施运转良好、农村常洁常新、农民群众长期受益。一些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进展快的县(市、区),村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达到了100%覆盖。

“人”就是村村都有保洁员,保证镇驻地街道、村所有巷道等公共区域都有人管理。每个村根据具体村情,配备保洁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全天候保洁,主要负责村广场、公共部分的环境卫生和垃圾的清扫清运。全市村组保洁员人数现有1.2万人,基本上按照每个村民小组不少于1人标准配备。

“财”就是强化资金保障。保洁员要有报酬,垃圾转运要有经费。对此,各县(市、区)相应增加了农村环境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将公益性岗位向农村保洁员和乡镇监督员倾斜,对没有享受相关政策的农村保洁员,也都根据村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助,确保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物”就是给所有的保洁员统一配置了保洁车辆、工具和服装,并按户发放了户用垃圾桶。另外,示范村还建立了垃圾收集屋,把废电池、废塑料品等一些不可分解或者有毒有害的垃圾放到垃圾收集屋,镇上每月派车拉运一次,统一集中填埋,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各地还根据各自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制度创新。为了让环境整治的成果得以持续,潼关县在每个镇都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由镇上一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副所长1人、工作人员2人从镇干部中抽调选配,主要负责镇村环境卫生管理、保洁人员管理及工资核发、垃圾转运及填埋等工作。同时,在每个村成立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副站长由村主任担任,主要负责村级环境卫生管理、保洁人员责任区划分及工资发放及垃圾收集转运及填埋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华州区大明镇对保洁员实行按月考核制度,在村两委的督查中发现村道不干净情况,管理该区域的保洁员将被扣除当月的50元奖金。华州区白泉村还与各农户签订了“环境保护合同书”,上面严格规定了各农户应该遵循的环境保护规范,提高了全村人的保洁意识。

合阳建立了严格的督查制度。由农工部联合相关单位对整体工作进行日检查、周通报,拍摄暗访曝光片,制作PPT点名批评,下发督办单,组织现场观摩,坚持存在问题挂账销号制度。组织督查10次,专项观摩2次,下发督办单13个,通报6期,已销号12个,促进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澄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督查室,由县委农工部、考核办和美丽办成立联合督查组,通过“日常检查、阶段评价、综合考核”等方式,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和工作标准,定期不定期对“百日行动”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而蒲城率先推行环境卫生“八统一”模式,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坚持“周暗访、月观摩、季奖惩”的环境卫生考核考评与村级干部工资绩效考核相挂钩的制度,形成了有人干事、有钱干事、有制度管事、有机制保障的“四有”格局。孙镇则实行“五老义务监督员制度”,由村里的老教师、退休干部、老党员、退伍老战士等组成卫生督查小组,定期对村道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发现垃圾及时清除。

采访至此,渭南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图景:农村由于规划到位了,面貌变美了,成了希望的田野、安居乐业的家园;农业经营能富民、有奔头,农民成了体面的职业、更有尊严;农民本该外出务工的都不去了,在外多年的有资金、有技术的“凤还巢”,人才回流了,在家乡开始大显身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村,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而如今,行走在秦东,这样的“桃花源村”随处可见。正是这场全民参与的环境整治活动,引起了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天蓝、地绿、水清、路畅、城美、人旺、业兴”的美丽渭南已呈现在我们面前。

新闻推荐

农行渭南分行***出实招求实效 通讯员徐海瑞

农业银行渭南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出实招,求实效,用实际行动做好***工作。截至6月末,贫困县贷款余额达77.7亿元,占全行县域贷款的87.2%...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