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康英臣 不负重托保渭河安澜

陕西日报 2015-05-05 22:43 大字

通讯员 周佩 本报记者 郭军

潼关县地处陕西最东部,是八百里渭河的最下游,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和大荔县隔河相望,渭河由此缓缓流入黄河。上世纪六十年代,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潼关高程不断抬高,加之南山之流水倒灌,加剧了汛期洪水的破坏程度,渭河成了悬在当地老百姓头上的一把利剑。

2011年3月底,全省启动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潼关群众期盼已久的渭河安澜工程终于开工了。虽然全段只有4公里长,但工程的前期任务比较繁杂。县水务局将治理渭河的重任,委托给局防汛办年富力强且工作经验丰富的康英臣。从此,康英臣牢记组织重托,不辱使命,在治渭岗位上一干就是4个年头。

为了让辖区内治渭工程早日开工,康英臣先后10几次上省市治渭机构,跑工程规划,跑设计批复,跑专项资金等。为了加快工程审批,他有时在省水利厅和治渭办一呆就是几星期,住最便宜的房子,吃最简单的饭食,一个又一个单位地跑,硬是将平时两三个月才能办好的渭河潼关段移民围堤加高加宽工程批复文件一个月内拿了下来,确保了该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解决群众阻工和施工环境,是保障渭河综合整治的难点问题之一,需要治渭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足够的耐心。在渭河潼关移民围堤加宽工程过程中,公庄段由于和华阴市卫峪乡西河村土地权属问题,导致群众时常阻挠施工,致使300多米围堤无法开工,直接影响了工程总体进度。康英臣就此先后多次到卫峪乡西河村调查摸底,多次赴华阴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和群众谈心,倾听群众意见。最后,5天内将征地款发放到失地群众手中,确保了该段工程顺利实施。随后,康英臣带领大家吃住在工地,日夜奋战,科学调度,督促工队增加车辆和人员,努力做到人停机械不停,年底前率先在全省完成全段的土方填筑任务。

2012年11月,潼关移民围堤堤顶道路开始实施。面对资金少、人手缺、搬迁项目多、工期紧等问题,康英臣一边组织堤顶道路施工,一边跑渭河潼关入黄口段新建移民围堤工程前期筹备,忙得马不停蹄。

2014年9月,连续12天的持续降雨,导致渭河四知村新建围堤堤角受损,对渭河潼关入黄口段新建移民围堤工程的坝基形成顶冲,威胁着新建移民工程。康英臣带领干部赶赴一线,连续奋战3个昼夜,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圆满地完成了新建围堤堤角受损抢修任务,确保了新建堤防安全。

4年来,康英臣积极投身于治渭事业,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奋战在一线,风里雨里,也始终坚守在渭河治理工程现场指挥。

新闻推荐

潼关喜开关中第一镰

本报讯(记者陈圣强贺建荣通讯员孙晓磊)5月30日,笔者正在家里吃午饭,潼关县农业局同志打来电话,秦东镇十里铺村有群众正在收割小麦,笔者马上联系广电中心的同志赶往收割现场,一同见证了今年“关中第一镰...

潼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潼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