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农网新画卷国网渭南供电公司服务““三农””工作纪实
走村入户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近年来,随着渭南市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渭南供电公司紧紧抓住农网升级改造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改善电压质量,以精诚的服务、不懈的努力,在这片东秦热土上描绘出一幅和谐、美丽的农网新画卷。
抓机遇打造智能坚强农网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1月6日举行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农网建设仍将是电力建设的重头工作。这一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已经启动,这一年,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项目悄然起航。
智者贵在乘时。渭南公司紧紧抓住这一难得发展机遇,按照国网公司、省公司的安排部署,以蒲城农网智能化试点项目为契机,围绕建设要求,认真组织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实施。各参建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紧密协同抓进度,夜以继日攻难关,取得了标准制定、核心技术、建设模式等多项突破。2011年9月22日,蒲城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首家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审查,蒲城局“农村电网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智能配电台区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公司结合智能农网建设,突出典型设计落地实施,积极推进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主干通信采用光纤通信,户表通信采用微功率无线方式采集数据,户表全部采用智能电能表,使配电台区实现了状态监测、计量管理、保护、负荷管理、无功补偿、三相不平衡治理、用电信息管理等功能。
农网智能化不仅提升了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水平,也给广大农村客户带来了实惠。位于韩城市龙门镇白矾村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总容量为150千瓦,投资150万元,分布于20个农户。该项目实施后预计年发电量约15万千瓦时,按每度电煤耗335克计算,可节约标准煤50.25吨,减少产生二氧化碳排放131.65吨,二氧化硫0.377吨。项目的实施为村民提供清洁的太阳能资源,对推动节能减排,缩小城乡差异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促发展助力美好乡村建设
“供电公司急村民所急,顶着酷暑加班加点改造线路,给咱村里人办了件雪中送炭的大实事,真是太感谢了!”2014年9月,渭南临渭区交斜镇来化村西堡组雷进朝大爷谈起低电压治理后用上舒心电,感到特别开心。当日,随着施工人员完成10千伏123官南线60#搭接头,临渭区兴王、相桥、交斜、来化等村镇低电压治理全部完成,让14个行政村8000余户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而就在与来化村相距不远的下邽镇渭北葡萄产业园,新建的现代化大棚基地很是引人注目,棚内的葡萄长势喜人。为保证蔬菜大棚用电,供电所专门新增了1台160千伏安的变压器,并新建低压线路1千米。如今,5000平方米生态观光棚个个安装了电动卷帘设备,温度不足时,棚内的电力供暖设施就可启动。
为确保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有序开展,渭南公司从服务国家工作大局、履行社会责任和深化“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着眼,坚持将电气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与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相结合,不断完善网架结构,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渭南直管5个县(市)780个行政村、6.9万余户村民先后告别了电压低、线路老化的历史,踏上了一条被农网改造照亮的“康庄大道”。
几年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将一个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低线损、智能化的新型渭南农网展现在我们眼前。漫步在宽阔整洁的村间街道,那笔直的电杆、飞架的导线、美观的路灯、整齐的表箱,映衬在白屋绿树、青草红花之间,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改作风提升农村优质服务
2014年10月21日,潼关县太要镇的张大爷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到了最新的社区停电信息。这也是渭南公司主动工作改善农网优质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渭南公司积极加强与地方宣传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在电视、网站、张贴布告等的基础上,采取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发布停电信息,提高客户知晓率,减少停电报修电话。潼关分公司与移动公司合作,将全县19016户低压用户信息分组批量导入移动公司MAS平台,实现了对停电区域用户“点对点”短信通知。
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公司扎实转变作风,提升农电优质服务水平,积极拓展电费缴费方式,丰富客户交费渠道。除保持营业网点坐收、走收方式外,推出了银电联网、邮政代收、手机缴费、互联网自助缴费、网上银行缴费、分次划拨电费、银联POS机刷卡、卡表购电等多种渠道缴费方式,初步建成“多渠道、全天候、就近化”的“十分钟缴费圈”,实现村村都有缴费点,着力打造出电网坚强、服务一流、和谐共赢的新型农村供电服务体系。杨锦冯红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亮实习生陈轩)日前,潼关县政府与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签署《互联网信息惠民“1+X”工程协议》,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潼关建设正式启动。去年,潼关县政府与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首创了“...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