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为民办实事 上门送证暖民心

渭南日报 2022-01-13 00:33 大字

本报记者 徐蕊 通讯员 贺军栋

“太感谢你们了,确实是给咱办了好事……”1月6日,天空中零散地飘落着雪花,家住蒲城县尧山镇唐王岭村的七旬老人蔡小毛,接到蒲城县融媒体中心的党员干部送上门的残疾证感谢道。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唐王岭村是蒲城县融媒体中心的包联村,包联的党员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个别村民虽是残疾人,但因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办理残疾证,无法享受国家政策的情况。既要做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也要为群众及时解决难题,蒲城县融媒体中心及时与县政务服务中心联系,党员干部主动为群众当起了“红色代办员”。

2021年12月22日,胸前佩戴着闪亮的党员徽章,蒲城县政务服务中心、县残联干部,宽心精神康复医院负责人和县融媒体中心党员干部顺着弯曲的山路,一起来到唐王岭村村民蔡小毛、杨某娃家调查了解实际情况。蔡小毛的儿媳刘亚妮因腰椎疾病处于半瘫痪状态,出入依靠轮椅,儿子蔡云治身体状况较差,全家人无力为刘亚妮申请办理残疾证;杨某娃的母亲和弟弟智力残疾,精神状态不稳定,无法外出到医院进行检查鉴定。经过调查鉴定,认为刘亚妮及杨某娃的家人符合相关残疾等级认定条件。

1月6日,蒲城县融媒体中心的党员干部拿着办好的残疾证为群众上门送证。“今后,你们的家人可以享受到国家对残疾人的惠民政策了,残疾补贴和低保金都会提高,这样可以为家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听到党员干部的暖心话,蔡小毛和杨某娃连声道谢。

新闻推荐

诤臣表率 晚清脊梁 访王鼎纪念馆

本报记者夏莲实习记者倪伟通讯员石秋艳文/图中国古代文人始终存在一种“完人”情节,希望自己的一生遵循立德、立...

蒲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