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解锁社区治理“幸福密码”
渭南日报 记者 徐蕊 通讯员 李蒙 孟亚娟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了各地基层治理的重点和难题。对此,蒲城县交上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今年以来,蒲城县全面对标落实党建“留心护根”工程,深入推进“强基层、强队伍、强服务”主题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在社区试点创建“三事”工作室,形成“问题收集、分类处置、回访评价、晾晒评议、考核评价”闭环流程,解决群众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落实“街镇吹哨、部门报到”要求,让许多基层治理中的难题迎刃而解,生动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走进蒲城县各小区,门岗值守规范、环境整洁优美、车辆停放有序、绿化整齐别致……“现在,小区管理水平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大家的欢声笑语也更多了。”居民普遍对居住环境表示满意。
广开言路 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小区物业管理等问题,逐渐成为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热点、焦点。为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发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群众排忧解难,“三事”工作室多渠道广开言路,通过上级转办、走访收集、意见箱收集、信息化收集等方式收集群众“三事”,闭环式办理反馈,一线化解矛盾纠纷,架起了一座党群“连心桥”。
今年8月,重泉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浩智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内的顺城巷供水管道老化、压力不够,群众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群众利益无小事,孙浩智马上将此事列入“三事”之一,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制定解决措施。9月14日,顺城巷供水管道改造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党总支委员李跃龙全天在巷道督促工程进度,最终仅用了两周时间完成了此次改造任务,并于10月9日进行了验收。10月12日上午,顺城巷的居民代表将一面写着“尽心尽职 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了社区,感谢“三事”工作室在巷道改造中作出的努力。这面锦旗既是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肯定,也是“三事”工作室让“民有所呼、我必有应”落到实处的最好诠释。
顺城巷供水问题的解决,只是“三事”工作室主动查找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一个缩影。如今,在网格员的民情日志上,像顺城巷这样的问题都被一一记录下来,有序得到了解决。“三事”工作室的创建让各社区彻底扭转了原来杂乱无章应付群众诉求的状态,使得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井然有序解决问题成为新常态。
分类处置 凝聚各方合力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靠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难以解决复杂多样的矛盾难题。针对这样的困境,社区“三事”工作室采取分类处置“层级办理”的方式,通过借力“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等资源协调机制,强化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能在网格内处置的问题,由网格员当场处置或联系网格长协调解决,并填报“三事”民情日志,记录办理情况。网格内确实处置不了的问题,社区“三事”工作室按照权责清单和党员承诺事项分为个人认领事项和党组织认领事项:个人认领事项由街道包联干部、社区“两委”干部、机关报到党员、辖区有帮带能力的党员、群众主动认领协调解决;党组织认领事项由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主动认领协调解决。社区确实处置不了的问题,由社区党组织向街道办交办,由街道党组织协助解决。
11月30日下午,北关社区第十网格群众赵女士打电话反映其所住巷道因盖房造成巷口垃圾、废料乱堆乱放,严重影响巷道交通且污染环境。接到电话后,第十网格网格长张聪焕第一时间前往师部路北关杨家台新巷核查情况,发现巷道内两户群众同时盖房,影响群众出行。张聪焕当场联系房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两家沟通协商,两家主人当场答应当日运走垃圾,次日12时前有序堆放废料及其他施工用品。截至12月1日12时,北关杨家台新巷建筑垃圾已全部清运,交通出行无障碍。
重泉路社区御景华城小区1号楼楼顶漏水,但因部分业主未缴纳大修基金,无法按照正常程序启用大修基金进行维修。于是,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多次组织党员干部上门给未缴纳大修基金的住户做工作,和有关部门协调、查阅各项法律法规,终于协调到位,启动了“紧急启用大修基金”的程序。9月5日,施工队入驻小区,对涉漏楼顶全面维修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居民多时的难题。
延安路社区蒲京花园小区供暖管道年久破损,875户居民采暖受到影响,社区“三事”工作室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启动了吹哨机制,协调辖区共建支部住建局、派出所及小区物业、业委会、网格员共商共议,最终形成方案、明晰职责,稳步实施,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社区“三事”工作室着重发挥共驻共建单位党支部、在职党员作用,成为集各方力量的纽带,有效解决了社区在社会治理中唱“独角戏”的现象,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握指成拳”的根本转变。
群众打分 激发党员活力
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基层一线是制度和政策的执行者、运行者,基层社区是直接服务广大群众的最小单元,小到群众生活的针头线脑,大到国家政策的基本落实,都需要基层党员干部去完成。如何激发基层党员干部活力,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为此,社区“三事”工作室采取回访评价、晾晒评议、考核评价等方式,利用群众打分、群众监督,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罚依据,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活力和战斗力。
北关社区文艺小区是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居民住宅区,小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居民意见大,一直是北关社区的治理难点。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小区离退休老党员、在职党员踊跃报名,积极加入小区临时党支部,参与疫情防控。党员自发捐款、出资助力,为临时党支部提供办公场所,建立阵地,筑起了文艺小区抗疫防控的铜墙铁壁。临时党支部的成立,也让原来脏乱差的小区换了新颜,小区居民无不交口称赞。老党员任天录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5月25日,北关社区文艺小区党支部正式成立,小区23名在职党员家门口挂上了“共产党员户”的标识,亮明了党员身份。文艺小区通过“找党员、建组织、解问题、聚人心”,构建“红色业委会”,有效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带动了更多党员和居民参与到小区建设中。10月,在社区党支部、包联网格支部组织部及小区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小区的全面亮化、美化问题。“党员中心户”“网格员”李亚莉说:“自从挂上牌子,找我解决问题的人更多了,我也有了更强的责任感,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更不能给党抹黑。”
如今,在蒲城,社区党建正在书写城市治理大文章,党的建设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效能,一系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和做法,正在蒲城大地生根开花。
新闻推荐
渭南·蒲城(深圳)投资优势推介暨项目签约会举行 签约2个项目 引资8亿元
本报讯(记者徐蕊通讯员褚鑫)12月10日,由渭南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局,中共蒲城县委、蒲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闪耀珠三角渭美新蒲...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