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刘育忠 创业包地种樱桃甜蜜事业奔小康

渭南日报 2020-06-09 01:02 大字

本报记者 徐蕊 通讯员 程军涛

“与其坐叹命运不公,不如创业改变现状!”蒲城县农机公司年近50岁的刘育忠,靠着能吃苦,摆地摊、卖苹果,赶集会、卖凉席,当民工、修过路,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五年前,他投资300余万元,流转174亩土地种樱桃。如今,第一年樱桃挂果,产量就达5万斤,产值100余万元,为当地30多名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带动66户贫困群众走出贫困。

下岗失业不失志 挽起袖子再起航

“我当时还不到30岁,突然叫我下岗,家里妻子没工作,娃还小,一下子生活没了着落,咋办?为啥偏偏下岗的是我?”谈及当时的情形,刘育忠有点伤感地说道。后来一想,自己还年轻,只要肯吃苦,咋样都能生活下去。

下岗也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你看我这170多亩樱桃树,每棵树每个枝都挂得满满的,看着就喜庆开心。”刘育忠手扶挂满果实的樱桃树高兴地说道。

蒲城县紫荆塬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形让这里的各类瓜果远近闻名,其中刘育忠的艳阳樱桃园便是众多市民休闲采摘的好去处,连片的樱桃林,红黄交替挂满枝头的樱桃,甚是惹人喜爱。早上7时,在初夏的朝阳下,刘育忠已经和工人开始忙碌了,一边为前一天订购的客商采摘品相俱佳的樱桃,一边招待前来体验采摘和购买的游客。

“从‘五一’开园到现在,基本上每天能接待200多人次。咱这樱桃纯自然生长,除了施加农家肥,很少人工干预,口感杠杠的。”刘育忠边忙碌边向记者介绍。刘育忠告诉记者,他1998年就从县农机公司下岗失业了,当时还想不通,但又不可逆转。与其坐等,还不如趁年轻,早早创业。刚开始,没有大的资本和做生意的经验,他就开始从投资小的买卖做起,赶集卖凉席、卖衣服,后来跟工队干过防水、修过路,经过努力在城里买了独院,盖房花了100多万元,手里还积攒了100多万元,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但是他是一个爱折腾的人,闲不住的人。于是,他就和妻子商量要搞个产业,好好地拼一把。

“我老公性格倔强,也爱折腾,只要他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再加上我们还年轻,他要干,也是为我们生活得更好,我就陪他一起干。现在看来,还折腾得差不多。”刘育忠的妻子车亚萍乐呵呵地说。

“考虑到城里人现在生活也好了,开春旅游休闲的人多,我就想在城周边搞个休闲观光采摘园,樱桃又是春果第一枝,于是就决定包地种樱桃。”刘育忠自豪地说。(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我认识的樊文智

作者(右)与艺术家樊文智畅谈艺术□王勉山源于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书、画、篆刻家樊文智相识并成为好友。文智是...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