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练出精兵强将 枕戈待旦再出铁腕重拳 市生态环境系统执法大练兵活动侧记

渭南日报 2020-06-05 00:35 大字

?执法人员在北洛河蒲城段入河排污口采样监测

?执法人员在涉VOCs排放的汽修车间检查防尘设施情况

本报记者张伯阳通讯员张娟萍

我们不搞花架子,不拘泥于形式,把转变干部作风、提升能力素质与推动工作落实紧密结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大练兵活动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进行,实现有机统一、相互促进。”5月7日,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左俊在落实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大练兵动员部署时掷地有声地说。

今年以来,渭南市生态环境工作聚焦“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练兵氛围,掀起了一轮练兵热潮。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生态环保人的不懈努力中,渭南的生态环境逐渐变好、变美。

围绕“三全”练精兵 提升形象铸铁军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执法大练兵就是以“全员、全年、全过程”为特点,涵盖所有持有环境执法证件的执法人员,通过全年大练兵,重点延伸到行政处罚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和认定、听证和告知、处罚决定制作和下达、信息公开和报送等全过程。

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练兵的重要平台,采取“以老带新、互相学、交叉学”的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战训结合、行之有效的练兵活动,将“学、考、查、比”贯穿全年。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结合“晒比拼超”和“作风大转变、能力大转变、工作大落实”百日教育活动,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帮扶、万人千吨饮用水源地、黄河流域干支流入河排污口、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土壤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排放标准执行情况、“绿盾2020”、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和乱排乱放“回头看”以及群众污染投诉查处……

这些活动的开展,就是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由部署转化为行动的具体体现。

“我们从5月25日至6月30日开展对重点企业帮扶和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系列业务培训活动。采取理论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区域治理相结合、行业分开与专业对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依托工业炉窑和排污许可证后监管等专项执法行动,突出大气、水、土壤和自动在线监控以及行政处罚案件填报五个业务培训模块。”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车小林说道。

通过练兵,提升了环境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执法办案的规范化水平,以及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激发了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规范了行为和过程,提高了全市行政执法水平和行政处罚案件质量。

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一批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和执法队伍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环境执法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创新形式抓学习 提升服务促满意

5月25日,一次特殊的观摩在蒲城县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刘家庄建材厂等5家砖瓦行业的负责人,与蒲城分局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一起对全县砖瓦行业的部分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交流。

企业主和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一边看,一边就企业生产、脱硫塔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抑尘等问题进行现场交流。谁家强,谁家弱,谁家哪里值得推广,谁家哪里需要改进,结果一目了然。接下来的整改工作有目标、有力度、有动力、有成果。

“我们就是要不断规范和创新执法监管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能,锻炼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调查处理能力,全面提升我们的实战能力。”蒲城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史晓勇说道。

这是蒲城分局积极响应全市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以“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保卫战和强化监督为主战场和练习场,结合县域环境质量突出问题和年度整治重点工作,开展的实地培训、实战练兵。

自2020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启动之后,各分局积极响应,立即行动,根据各地实际,制定了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实施方案。

华阴、华州、临渭、经开等分局定期组织执法夜校培训、开展夜间交叉检查,对辖区涉VOCs企业进行重点检查。为严厉打击企业利用夜间时段逃避监管的特点,针对各辖区实际情况,持续对易产生臭氧的汽修、拖挂车等企业开展突击检查。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始终把公众满意度作为练兵目标和练兵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把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环境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公开环境执法信息,聘用一批热心市民为环境特约监督员,参与环境监督管理,畅通群众监督执法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科技手段为支撑 再出重拳治污染

“每年检查秸秆焚烧,看见一处田地冒浓烟,受村庄地形限制,往往几个小时都找不到火点,现在让无人机飞一下,很快就能锁定焚烧点位,实现了从平面巡查到立体巡查的突破。”5月26日,富平分局总工程师王博操作着新购置的无人机说道。

不久前,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北洛河流域渭南段入河排污口无人机遥感监测调查工作,利用无人机航拍、遥感解译、现场踏勘、采样溯源等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北洛河流域渭南段入河排污口全面开展排查工作。

此举将彻底摸清北洛河流域渭南段入河排污口底数,对各类排污口数量、具体位置、实际排污情况真正做到查清楚、说明白,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系统治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月26日上午8时12分,大荔分局智慧监管平台巡查员刘伟峰和赵夏例行对监管企业巡视,发现某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厂出水COD数据5分钟异常,经过确认,立即上报执法大队。

执法大队队长李涛第一时间召开了分析会,查看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企业在线设施情况,并立即进行采样,经过现场摸排核查,确定为顺时异常,于是第一时间把问题反馈至省厅监控平台。

移动执法工作是提升环境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信息化环境监管的重要抓手,环境执法人员利用环境监察执法终端,可以即时上传污染源定位及采集的图片视频资料,起到较好的证据固定作用,同时与环境监察双随机管理工作相结合,督促执法计划实施及案件执法流程跟踪,有效提高执法能力及规范执法行为。

为了加强移动执法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多次进行专项培训,不断发挥移动执法系统在日常环境监管工作中的作用,有效落实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全覆盖、无盲区”目标,提升全市环境监管执法效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生态环境系统加快建设完善了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和网格化监管制度,依托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综合应用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定位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等数字技术,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作用,实现对污染物排放、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环保措施落实的实时监控,推动“互联网+监管”,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使污染问题能够早发现、早处理,不断提高执法检查质量。

养兵在千日,用兵在平时。“全员、全年、全过程”的执法大练兵活动,让全市环境执法人员充分学习并掌握了现场执法证据收集、案卷整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环境应急管理、环保法及四个配套办法等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上的运用,把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创新工作、挑战工作。

随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晒比拼超”和“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实”百日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真正激发了环境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也让环境执法人员积极主动地研究执法技能,全市的环境行政执法水平和行政处罚案件质量大幅提升,依法行政的意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群众满意了,渭南市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逐步迈入新时代。执法人员检查蒲城海泰排污许可落实情况

执法人员检查疫情期间定点医疗单位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执法人员在北洛河澄城段查找入河排污口执法人员查封违法企业主要生产设施蒲城分局组织夜间执法检查动员

新闻推荐

蒲城交警清理路障保畅通

民警拖移清理占道树枝。本报讯(通讯员任刚)5月11日,因受大风天气影响,在106省道蒲城县孙镇街道西段,路旁的部分树枝被大风吹断...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