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并茂” 山西堡村

西安日报 2020-05-16 05:36 大字

山西堡村现存城墙西门里西门北侧城墙壕沟散落的石供桌

○张笃龙文/图

“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元末兵乱频仍,蝗灾水害瘟疫不断,江淮以北中原地区大部分田地荒芜、人烟断绝,而这一时期山西地区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明初,当朝政府便从山西各地向全国许多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移民。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陕西关中地区当时也迁来了许多山西移民,蒲城山西堡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山西堡村位于蒲城县东北10公里的椿林镇,北依金粟山唐玄宗泰陵,南临卧虎山,于明朝人口大迁移时形成,高力士的陪葬墓就在村西口。2015年,这里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山西堡村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城墙,村庄成方形,坐东朝西,共有东西城门两个。早先城墙上可以行走,城墙的四个角部都建有角楼,供打更巡逻之用,如今都已不复存在,仅在东北角和西北角还残留着一点角楼的痕迹。走近土城堡,四周土城墙保护修复完整,西南角城垛子傲然耸立,西北角的角楼门洞还隐隐显现,城壕恢复了原样,东西城门楼子青砖券洞经过修复也恢复了原貌。现在东门前整修一新,成为村里举办重大喜庆活动时的重要场所。

从东门进入,便是传统的小城堡建筑布局。村不大,东西长约200米,城堡内共有28户居民,分南北两排居住,村中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保留有上马石。上马石四周、顶端都雕刻着精美的虎头、麒麟、花饰等图案,不少家庭还使用着刻有精美花纹的门墩石。街道两侧的院落门前还散落着许多柱础石、石槽、供桌,这一切都记录着山西堡村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里面街道住户已完全是现代模样,过去的土木结构厦房基本无存,只道旁几棵老树还记录着昔日的喧闹。穿过街道,便来到西门城门楼子前。

原山西堡村正门为西城门洞,青砖建筑、砖券门洞,城门洞深六七米。门洞里原有两道门,门现已不存,但固定城门的青石门墩、门柱洞、门杠插孔依然保存完好。城门楼子里面南侧紧靠城门楼子有砖筑台阶通向城门顶部,可以攀上城楼和城墙。门洞高约6米,以砖砌而成,门楣上方正中嵌有一黑色碑石,上书“三槐并茂”四字,字为隶体红色,旁注“大清咸丰元年重修”字样。

据介绍,山西堡村是明代一王姓家族由山西太原大槐树下迁至该村,土城堡初建于明代。王姓家族共有弟兄三人,老大留在山西太原本地,老二迁至此地,老三迁至白水。西门门楣上书“三槐并茂”即为弟兄三人家族兴旺、事业发达之意。

西门外新街北侧一座院子引起我们注意,原来是王家祠堂。门前对联颇有文采:“五陵圣土蕴豪气三槐祖德润后昆”。五陵,指山西村位于五陵原下、金粟山前,紧依唐玄宗泰陵;三槐,指王家兄弟三人,祖籍山西大槐树。门额为周培元题款“永思堂”三字。进入院子,有两进屋,皆为厅堂,中间亮厅两旁前檐墙上分别镶着一通石碑,东侧为“创建王氏祠堂序”碑,落款有“康熙四十三年”立石字样,碑文简要叙述了山西村王氏三兄弟情况;西侧为“山西堡村前王氏家祠修缮碑记”碑,2008年立。亮厅北墙根竖立着几通石碑,有先辈墓碑、记事碑等。听陪我们进来的王氏后人说,王姓明代从山西迁来,在这山西堡村已有十代人了。

近日临习书法魏碑龙门二十品,《始平公造像记》文中“三槐独秀,九棘云敷”一句引起我的联想。在山西堡村西门门额和王家祠堂门前对联,两次出现“三槐”这个词,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山西堡村创建人是由山西大槐树迁来的那么简单。

历史上本来就有“三槐九棘”这个成语,语出《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三槐九棘”也就相当于三公九卿的代名词,与之同源的典故有:槐堂、槐府、三槐、槐棘、九棘三槐、槐班、槐荫下、面槐等,如:元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宋柳永《永遇乐》词之二:“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宋姜夔《石湖仙·寿石湖居士》词:“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始平公造像记》也是一例。

回过头来,我们再理解山西堡村所引用的“三槐”这一词语,就明白了他们的更深用意,在表示三兄弟共同创业、共同发达的同时,也更寄希望于王氏后代加官晋爵、仕途亨通、荫庇子孙。其实,这也是世代传统家庭的美好愿望。

新闻推荐

蒲城公安加强外教管理助力复学

本报讯(记者张建锋通讯员高博)近日,渭南市蒲城县各中学已陆续复学。蒲城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提早谋划、统筹兼顾、突出重...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