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下根静下心 一心改变贫困村 ——记安居区中兴镇夏家坝村第一书记杨仕国
天高地迥,深觉缘分之不易;呼之多次,愈感任务之艰巨。站在这又偏又贫的4平方公里土地上,面对72户贫困户210双眼睛,不知不觉,精准脱贫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了300多个日夜!怎么摘帽,如何脱贫,自任中兴镇夏家坝村第一书记以来,杨仕国就决心因地制宜,先打通脱贫致富关键的“三条路”。
用脚步丈量村情民意
在走访调研中,杨仕国用脚步丈量了夏家坝村8个组26个院子的村情民意,用真情和汗水把72户贫困户信息装进了心中,用诚心向500余名父老乡亲纳谏问策。随着村民叫“杨书记”次数的增加,他愈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几个月后,杨仕国与群众实现了从陌生到熟悉、从怀疑到信任、从疏远到亲近的转变。关系融洽了,干事氛围就和谐了,开展工作自然就顺风顺水顺人心。
破除道路瓶颈就是杨仕国冲锋的第一件事,他全面考虑群众意愿和节约资金预期,果断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方式硬化村道7.8公里。建设中,杨仕国不光充分发挥了群众思想积极、主动参与程度高,村干部引领性强、基建经验丰富的优势,而且更加注重发挥派驻部门审计机关的作用,利用审计监督和技术专业的职能特点,每周派出2次工程造价人员驻场监管,真正规范了工程和财务管理,提高了道路建设质量,节约了工程造价近20%。目前,该村已规划修建组道3.8公里,扩展道路2.1公里,所需资金136万元全部到位。
用心用情带好村委班子
驻村之初,一排五间旧教室,三间没顶墙披草,一间危改一间弃,便是村办公室和卫生室;班子三人全是50后,没有老花镜什么也看不见。当时杨仕国就立即清醒地认识到,建好组织阵地(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和日间照料中心)、选好后备干部,事关能否改善该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服务活力,事关能否带领群众如期脱贫持续致富奔小康,意义重大迫不及待。
决心已下,绝不回头。驻村3个月,杨仕国通过“镇上报、单位跑、区上缠”,终于成功筹备了一场现场“义募会”。当时邀请到了联系常委领导和组织、农业、卫计、民政、水务、扶贫等部门一把手,现场就设在了又暗又湿但打扫干净的唯一一间村办公室,杨仕国主动向他们报告情况,诚恳地请他们提出好的建议。会还没有结束,联系常委就提议让参会部门表态并结合扶贫政策进行现场“义募”,5分钟后就落实了一批办公桌椅、健身器材和45万元建设资金。那感觉真让杨仕国鼻酸眼涨而又欣喜若狂,村上几个大爷憨憨乐呵不禁鼓掌。现在这些项目已规划完成正准备实施;今年6月,该村还从有返乡创业意愿的中年人中培养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正有序推进。
用创新思维发展村集体经济
俗话说:作战求胜仗,必须一员将,关键看保障。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有自我造血功能的脱贫才是可持续的脱贫,夏家坝村没有产业和集体经济空白由来已久,脱贫致富疾呼改变这个现状。
在引进外来企业困难的情况下,杨仕国因地制宜,主动施策,转变招企引业理念,在挖掘和利用天然自然资源上下功夫,通过召开支部大会、村民大会并报镇政府同意,确定了一条易操作、风险低、见效快、可持续的路子,那就是通过盘活现有村集体和群众手中的沉睡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流经全村的自然河流竹山河水宽底深,碧波荡漾,为何不用好这大好资源?
5月中旬,竹山河6组大码口的整修加固工程竣工,现蓄水平均深度3.5米,河段面积近1万平方米,该村初次投入5000元的鲤草鱼苗和2000元的鸭苗;同时,将部分低产水田通过村租外包的方式进行流转,与已流转的土地进行田藕连片种植,通过这两种方式预计年底实现集体毛收入超过3万元。该村这条良性生财之路已经初见雏形。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修道路生财路寻出路,最终才能走上脱贫致富奔康路。脱贫攻坚路上,杨仕国虽是一个新人,但他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时冲锋在前。不为别的,就为了组织的信任、为了“第一书记”称号、也为了与夏家坝的缘分……(全媒体记者曾晓梅)
记者手记
从机关干部变成了基层党组织的“班长”;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居民身边;从村民冷眼相待到衷心拥护,作为驻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在安居区,无数个“杨仕国”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不断改变着所在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和制约发展的水、电、路等热点难点问题,他们的成绩写在了人民群众的笑脸上。
新闻推荐
第四新:资源深度转化 ——陕西“六新”支柱产业之现代化工产业观察
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包装线。本报见习记者陈卓珂现代化工产业是陕西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加快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