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前锋区把为民、便民、惠民作为法律服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广安日报 2017-06-23 05:10 大字

□陈楠前锋记者站袁秀娟

“喂,李大哥,赔偿款已经打到法院的账户了,快去领钱。”近日,家住虎城镇洪远村的李某接到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后,长舒了一口气,他没想到自己没花钱、不跑路,事情竟办得这么好。

去年6月,李某7岁的儿子在放学途中发生车祸,致腿部骨折,让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肇事司机、车主都是外省人,赔偿问题一度让李某焦头烂额。李某在镇上法律援助工作站了解到,法律援助可以帮儿子讨回公道,工作人员帮他在“前锋区法律援助中心”QQ上申请了法律援助,最终在援助律师的帮助下,李某拿到了赔偿款。

近年来,前锋区把为民、便民、惠民作为法律服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增添举措,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法律援助

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今年3月的一天,一位老人颤巍巍地来到前锋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流着泪说:“谁能帮帮我,没人管我,我连饭都吃不上了……”,工作人员赶紧将老人搀进接待室。

原来,78岁的吕老汉虽有一儿一女,却常年在外打工,不尽赡养义务。了解情况后,中心工作人员随即联系上老人的儿女,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认识到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最终,两个子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老人赔礼道歉,并表示以后会及时支付赡养费,常回家看看,老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前锋区法律援助中心,有交通事故受害者颤抖着双手接过赔偿款时的激动,年迈老人追讨赡养费亲情回归后的喜悦,外出务工农民接过被黑心老板拖欠的工资时的感激……所有的一切,无不闪烁着法律援助的光芒。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困难群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受援群体的合法利益。近年来,该区司法局主动承担指导和管理全区法律顾问的职责,不断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努力促进法律顾问制度体系建设;不断下移法律服务中心,积极推行“热心接待、耐心释疑、精心受理、尽心服务”的法律援助“四心”服务法和“上门法律援助”以及“法律服务进村(居)”,推进法律服务与人民群众无缝对接;积极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律师每月定期参与区领导接待到访群众,引导群众依法诉求。

“今年,我们将在全区建立11所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目前,虎城、观阁两所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已建成运行。”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文扬告诉记者,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立,将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该区相继推出了“残疾人绿色通道”“老年人绿色通道”“未成年人绿色通道”“农民工绿色通道”,将失独家庭、军人家属等特殊群体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主张权利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扩大范围,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据悉,2017年,该区法律援助中心已提供法律援助咨询1000余人次,办结各类援助案件72件,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四级”调解

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6月8日,桂兴镇政府楼前,十几名农民工高兴地拿到了自己的辛苦钱。“多亏了我们的调解员啊!”何治国说,今年初,他同镇里十几名工人一起,在桂兴镇横店村一家养殖场做工,但由于养殖场场主之间的纠纷问题,导致他们几个月未拿到工资。

区司法局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积极联合区信访局、人民调解委员会、桂兴镇等相关部门,组成调解工作小组,及时进行调解疏导,并从法律层面讲解其利害关系,保证了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兑付,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工权益。

近年来,前锋区不断完善区级调解组织领导机构,将已建立的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组(社区)“四级”调解体系,以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会为龙头,以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调委会为骨干,以村居调委会、企事业单位调委会为基础,以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调解组织和个人调解工作室为补充,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在健全机制的基础上,我们还不断强化社会调解,鼓励和邀请律师、法律工作者、退休老干部和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将其纳入大调解格局。”该区司法局负责人周业路介绍说,今年,该区组织调解员1542名,加入人民调解培训,极大地充实了调解队伍。同时,在日常法治宣传中,分发调解宣传资料,深化“人民调解文化大院”建设,以漫画、调解故事典故、灯笼文化等,引导城乡居民理性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调解带到田间地头,提升调解时效性,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消除在萌芽状态。

帮扶解困

让矫正人员融入社会

“感谢政府帮我和儿子解决了生活、医疗难题。”日前,广兴镇社区矫正人员成某的父亲对记者说,他儿子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导致儿子经常在外面惹事,给党和政府添了很多麻烦。

该区司法人员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联系医院对成某的儿子进行诊断治疗,同时针对成家家庭现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

近年来,前锋区将社区矫正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来抓,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和志愿者共同对社区矫正人员情况进行清查和梳理。同时,不断强化社区矫正规范化运行,制定出台《前锋区社区矫正工作考核办法》《前锋区社区矫正应急处置预案》等多个规范性文件,规范完善了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人员衔接机制、督导检查机制等各项制度。

“今年,我区在全市创新实现了刑罚执行工作与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对社区重点矫正人员佩戴定位手表,让社区矫正管控更加科学、有效。”文扬说,在每名矫正人员报到时,由司法所负责人组织,安排矫正对象乡镇工作人员、派出所工作人员及矫正人员亲属到场,对矫正人员进行入矫宣告,强化矫正法律权威,提高矫正人员自警、自醒、自励意识,促进矫正人员转变。

让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是社区矫正的终极目标。为此,该区司法工作人员开创“专群结合”的工作模式、“授人以渔”的工作原则,依靠市、区司法局的大力支持,对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开展帮扶解困活动,重点做好“三无”(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人员的安置帮扶工作。同时,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优势,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新闻推荐

渭南市首只县域企业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本报讯(记者刘娜)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陕西省蒲城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发行核准的批复》,正式批准渭南市蒲城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这是全省首只获批的非...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