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的生意如何“滚雪球”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支持现代农业侧记
6月7日,邮储银行工作人员与蒲城当地一名粮食收购户交流。 本报记者 袁景智 摄
通讯员 衣新 白大陆 本报记者 高振博
“收一斤小麦只挣一分钱,可这一车麦子倒下去,几千块钱就掏出去了。”6月7日,在张西良的粮食收购点,他说道:“我们这个行业资金流水大,又没什么有效抵押物,如果要贷款,银行一般都有顾虑。”
几个月前,张西良还为今年的粮食收购资金发愁。如今看着仓库里两人高的麦堆,张西良悬着的心放下了。
蒲城是陕西的产粮大县,每年3亿公斤粮食除了造就众多种粮大户外,还催生了庞大的粮食收储行业。据了解,蒲城县粮食收购行业目前办理年检许可证近90家,其中国有控股15家,民营企业22家,个体工商户近50家。每个收购企业、个体工商户年小麦、玉米收购量在1000万-3000万斤。客户的结算账户流水一般在2000万-5000万元,资金流量大,周转频次多。
张西良就是当地的粮食收储户之一,从2008年起,邮储银行蒲城县支行就给张西良提供贷款。从最初的5万元农户贷款,到后来的20万元商户贷款,张西良的粮食收购生意不断做大。但与此同时,他的资金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国家大力倡导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背景下,邮储银行很快在蒲城县试点推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粮食收购行业、果品仓储行业等位列其中。
在今年的小麦收购季前,张西良一次性从邮储银行贷出了50万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解决了他的资金难题。截至2016年5月,包括粮食收购和果品仓储行业在内,邮储银行蒲城县支行累计实现信贷投放140余笔,近6000万元。该产品成为支持特色行业发展的重点信贷产品,在渭南其他县域得到复制和推广,并实现模式升级,同时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在富平、韩城、合阳等地,政府列支专项担保基金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邮储银行在政府担保基金项下实现贷款投放2亿余元,深化“三农”领域发展的转型升级。
不只是粮食收储行业,大棚农业在当地邮储银行的支持下,也发展得热火朝天。
6月7日,在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陕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3岁的村民王福宁正带领记者参观他的西瓜地。此时瓜地的大棚已经撤掉了,圆滚滚的西瓜如一块块翠玉缀在田间。“西瓜今年是‘大年’,地里的瓜已经全部订完了,你们要迟来一天就什么都看不到了。”王福宁蹲下来,摸着身旁的西瓜说道:“几年来,多亏了邮储银行的贷款,我建起了西瓜大棚,产量和价格都上来了。2012年时我只种三、四亩地,现在已经扩大到了十几亩。”
在东王村,像王福宁一样依托邮储银行贷款,发展现代农业的农户还有很多。村支书张六三告诉记者:“近三年来,邮储银行为村上179户农户发放贷款资金2350万元,政府贴息200多万元,这些钱主要用于大棚建设。”他表示,仅在2015年,全村年收入在15万-20万元的农户就多达129户。
“多年来,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始终坚持‘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发展方针,全力支持陕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普惠大众的特色之路。”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宋庆泽表示,下一步,邮储银行将继续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从农业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流程资金链式支持体系;并在电子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多功能金融服务方面下功夫,更好地服务“三农”事业发展。
新闻推荐
蒲城县桥陵镇东山村村民反映:该村5组有村民在村中养鸡,且将鸡粪倾倒在村道上,鸡粪气味很熏人,对环境污染大,希望相关部门治理。蒲城县政府回复:经查,该村养鸡村民堆放的鸡粪最近距群众居住地仅20米,...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